李乃敏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马屯镇北仓口蓝天幼儿园 河北·衡水 053100)
2018 年11 月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为了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国家不断推动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良性发展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使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办园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同时也要关注到,“城市入园挤破头,农村入园没人留”的生源窘境仍然困扰着部分农村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袖珍型”幼儿园的出现,反映了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幼儿教育内卷化困境,这不符合新时代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发展要求,不利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深入剖析当前农村幼儿生源不足的现实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策略。
从当前城乡发展的现状看,农村幼儿园的生源困境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农村与城镇幼儿园办学水平差距较大,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进程务工导致农村适龄幼儿资源的被动性流失,以及农村家庭教育的多样化选择导致农村适龄幼儿生源的自主性流失等复杂性因素,造成当前农村幼儿园生源的内外交困。缓解农村学前教育的生源困境,必须深入剖析农村幼儿生源流失的内外因,认清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
(1)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农村与城镇幼儿园办学水平差距较大。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因教育资源有限、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等现实问题导致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难以实现完全均衡。相对城镇而言,部分农村幼儿教育出现一种相对滞后与凋敝的发展状态。从办园设备看,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改善,但与城市、乡镇幼儿园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从教学方式看,乡村幼儿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拔苗式”超前教育、“保姆式”哄孩子、“家庭作坊式”等管理方式仍出现在部分农村幼儿园。例如,有将孩子送到城镇幼儿园的农村家长反映,“家乡的幼儿园基本上就是教孩子做游戏、识数和认字,而城里面的孩子不止要学这些,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多才多艺、全面发展”;从师资队伍看,乡村幼儿教师的角色和身份也日益呈现底层化或去精英化,其整体形象与职业认同感极大下降,有“门路”或教学水平较高的乡村幼儿教师向城镇集聚,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吸引力持续下降。
(2)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适龄幼儿资源的被动性流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推动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这一人口流动给予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工作机会,加快了城镇化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农村的人口衰落、农村生源的流失等社会问题。有学者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考察了迁移特征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子女随迁就学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省内跨市或市内跨县迁移的农村劳动力子女随迁就学的概率显著增加,且迁移距离越近,子女随迁就学的概率越高;与夫妻中仅有一方外出务工相比,夫妻双方共同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子女随迁就学的概率;迁入城市的时间越久,子女随迁就学的概率越大。”[1]可见,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子女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流动过程一方面会因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由于受城市文化氛围的影响,更倾向于将适龄幼儿留在城市,客观上造成农村适龄幼儿的被动性流失。
(3)农村家庭教育的多样化选择导致农村适龄幼儿生源的自主性流失。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接受优质城市教育资源不再是城市人、家庭富裕者的专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倾向通过各种途径将子女送进城镇幼儿园,尽管这一选择会增加整个家庭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种代际资源的分配逐渐向子女倾斜的现象,也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幼儿园“城里挤破头,农村没人留”的窘境。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农村家庭的适龄幼儿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幼儿教育,从而导致生源减少,例如有的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意识差,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还有的家庭是离异家庭、留守家庭,年幼孩子入园比较困难等。虽然这部分家庭所占比例相对不大,但仍是当下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的客观现实,不能轻易忽视。
增加农村幼儿园生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农村幼儿园、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就农村幼儿园而言,要优化办园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成效留住生源;同时,也要坚持做好社会宣传工作,以获取周边村庄社区群众的信任争取生源。就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而言,要坚持创新农村幼儿园管理体制,以城乡幼儿教育资源联动吸引生源;同时也要加大扶持力度,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应对生源不足。
(1)农村幼儿园要优化办园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成效留住生源。留住生源,提高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与办学质量是硬核。一是倡导科学教育观,引进先进的办园理念。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不能为追求生源而放弃科学的教育观。二是充分发挥农村资源特色,坚持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坚持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农村幼儿教师要立足农村素质教育,善于挖掘、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积极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区域活动。三是定时组织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资质的动态监管。规范办园行为,推动实施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及时组织教师开展面授培训、线上学习、实地观摩等多种学习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断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和执教水平。
(2)农村幼儿园要做好社会宣传工作,以获取周边村庄社区群众的信任争取生源。争取生源,做好农村幼儿园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吸引力是关键。一是农村幼儿园的自我宣传,将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等方面全方位的展现在受众面前,以鲜明的符号特征和文案编辑塑造幼儿园的良好社会形象;二是农村幼儿园有责任向家长和社会普及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让教师能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开展保教工作。幼儿教育的重点是启发心智,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而不是只有懂得了写字算数才是学到真本领。总之,在家园共育的模式与场景中,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周边村庄社区的群众为农村幼儿园提供生源,他们享有对幼儿园工作发表意见、参与管理和进行评价监督的权利,园长应主动吸收社会成员参与管理活动中,发挥家长委员会和乡镇教委的作用,定期向家长及社区通报工作情况,共同规划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前景、研究计划、改进方案等。通过推动周边社区群众参与管理,敦促农村幼儿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获取群众的信任来保证生源的有效供给。
(3)相关教育部门要创新农村幼儿园管理体制,以城乡幼儿教育资源联动吸引生源。吸引生源,创新农村幼儿园管理体制是动力。与城镇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在生源和财源上都不占据优势,为了争取生源,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创新农村幼儿园管理体制,坚持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教育发展机制,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有的地区实行“县乡共管、分工负责”,以县教育局对全县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为抓手,有针对性的形成一个乡镇建有中心园、下设若干成型园的农村幼儿教育服务网络,疏通向农村幼儿园输送资源的可行性通道,成为农村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使农村幼儿园不再游离于幼儿教育体系的边缘。还有地区在农村拓展幼教集团,采取“名园+农园”的办园模式,城区名园作为集团总园,农村幼儿园作为集团幼儿园分园,城区总园向农村分园输出教学业务、管理理念、经费支持,改善分园办园条件,促进了城乡协作共赢及资源共享,实现优质幼儿教育资源乡镇全覆盖。
(4)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应对生源不足。应对生源不足,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是保障。一是提供农村办园的政策保障。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二是拓宽资源供给的现实途径。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建设等国家战略,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专项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健全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三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待遇。由于农村幼儿教师职业非常辛苦,过重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不仅造成人员的频繁流动,而且还易导致幼儿教师忧郁、焦虑、暴躁等消极情绪,近几年出现的幼师虐童事件已向社会发出警告信号。因此,适当减压,通过给予农村幼儿教师充分的人格尊重,切实落实保障待遇,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实现个人价值,稳定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