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豪
(山东大学(威海) 山东·威海 264209)
如今,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教育部将国际化作为建设“双一流”高校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为了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各层次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战略之一。笔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开始的英语课程应服务于提升语言交流水平、专业英语词汇与学术讨论以及运用英语思维解决专业问题,目标是培养出既精通英语交流又能具备专业化特长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1]作为一个新兴的办学方式,中外合作办学对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有着迫切需求。蔡基刚教授多次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逐渐转向适应专业需求的应用型英语教学,所以说学术英语不仅是我国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更是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方向。[2]所以,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具有较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本文基于山东大学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多年的办学实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英语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在普通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学更多以应试为导向,而且由于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我国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较为一般,导致其英语水平与境外大学的专业课程英语语言要求有一定差距。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由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共同制定,二是全盘引进外方课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需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确保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3]原版教材的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尤其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需要使用英语参加学术讲座、参与学术讨论、作报告展示、撰写文献综述、查找和阅读英文文献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面临的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英语教学模式不能照搬普通英语教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教学应开设旨在培养专业能力提升的学术英语课程。在本文,学术英语是指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具有学术特征的专业性英语教学,重点是培养在学术环境中能主动参与交流,并加强对某一学科认知和社会需求理解等进行的教学。[4]学术英语教学,立足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以学生为主导、以任务为导向,全面培养学生交际沟通以及学术研究的语言能力,以与海外大学教学无缝对接为最终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与母语为英语的人进行无障碍地学术交流,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进行学术交流。另外,考虑到专业发展,学术英语教学将专业知识融入到英语基本教学的各个模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英语语言技能还学到了更广泛领域的知识。[5]基于以上,笔者认为,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学术英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注重培养跨文化学术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自如地在学术领域中进行交流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学术英语应实行小班教学,按专业班级进行英语授课班级拆分,保证每个英语授课班级人数在30 人以内,这样有利于教师兼顾每个学生,课堂上进行科学分组,使学生能够优势互补、促进学习。
在国外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与学生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这种师生的角色时刻在发生着转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能尽快融入课堂的学习,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和老师真正打成一片,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亲密伙伴。这就是让学生学习从传统“learn by listening”到“learn by doing”。[6]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展示、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将传统授课模式与西方课堂研讨会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多样性与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辩证的思考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首先要注重基本语言知识的讲授,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应尽量引入西方文化背景和常识,通过特定语境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学术英语的教学要求,不能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最后的学习结果上,更要把教育教学的考核贯穿与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个程,这种评价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考核方式应该灵活化,不再一味地以期末笔试考试成绩作为英语学习的结果测评。改变传统模式的考核和评价,建立全新的考评体系,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例如,整个学期可以设置多项考核任务,学生通过考核任务获得本学期学分,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听力考试(Listening Note Taking)、论文(Essay)、调查报告(Research Report)、个人演讲(Individual Presentation)、小组演讲(Group Presentation)、辩论(Debate)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表现综合判定学生的成绩。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教师通过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提高综合英语运用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上课下与教师的交流中,能够做到充分理解和交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不无益处。
当前,高校对于英语教师队伍引进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全面、条件越来越高,涵盖职业素养、心理素质、海外经历等,除此外,还要具备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的跨学科交叉。
一方面,中方高校可以选派教师到外方合作高校参加培训或随堂听课,熟悉外方合作高校的基本情况,了解前沿的学术动态,提高教师的综合视野,这样才利于学生在英语学术能力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引进国外的优秀师资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国外教师可以是全球招聘的外教,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强化英语教学效果,也可以是合作办学外方高校派遣的专业教师,在来华授课时帮助学生进行相关专业英语的培训,同时中方教师可以作为助教随堂听课,加强中方教师对国外专业教学方式的了解,亦或是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学生英语的学术理解力和运用力。
此外,在国外高校基本都设有语言培训中心,在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原版教材引进、中外方教师配合、外方教师参与教学指导的过程中,逐渐引进国外高校完整的语言培训体系,作为“直通课”让学生在国内通过参加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学习,获得国外高校对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认可。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应以学术培养为基础,服务于专业学习和出国需要,使学生能在今后出国学习的过程中,完全达到专业英语、学术英语学习的水平,适应国外的大学学习生活,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和科研打牢坚实的基础,保证中外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