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升
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新时代教学的有利体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合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1],以下主要从课前预习、课中指导、课后总结,三个方面讲述“微课”的运用过程。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教学时间很短,一般是在5到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与传统的40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相比,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更愿意学习。另外,微课的问题聚焦,主题突出,它一般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教学活动详细展开,更方便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学习。其次,微课视频可以长久保存,便于教师、学生的再学习。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微课,更能满足教育的需求,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进度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即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目标、有价值,是高效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2]。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较为庞杂、抽象,对学生的预习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用微课的方式,一一反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学习重心。例如,在“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这一章节的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出相应的课前预习微课,并分享给学生。其中可以包括教学目标:了解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能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和测量;知道重心的概念。教学重点的讲解:详细讲解力的概念内涵和建立过程;针对力的三要素进行相应的例子讲解。教学难点的讲解: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确定方法。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深化学生的预习效果。
上文说过微课的问题聚焦,主题突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平抛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班级学生的学情划分课本内容,并利用微课视频进行重点难点的详细解释,如详细解释平抛运动的运动曲线,平抛运动中,速度的规律和受力的规律,平抛运动中时间的计算结论等,并进行相应的视频命名。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在课上利用微课视频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学生课下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大概总结,带领学生回忆课上的重要知识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可以根据该微课视频,快速掌握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在脑中形成特有的学习思维导图,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方便学生融会贯通。例如,学习“摩擦力”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按照教学顺序进行统一的教学过程回忆和注意事项的确定,然后,可将该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再次跟着教师的思路回顾知识、印象加深,深化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的利用对教学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知识的学习更加的有条理、更加深入,这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