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

2020-01-08 16:35:04余念军
科学咨询 2020年40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探究

余念军

(湖南省平江县木金乡金坪小学 湖南岳阳 410400)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主要科目,作为一门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工具学科,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1]。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常常在学习中一知半解,影响了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使数学给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构建探究式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了新课改下的重要方向。

一、小组合作模式对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使能力差的学生也能不平凡,是一种突显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先学后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合作学习模式能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泼,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求知者,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思维更活跃,组内成员间优势互补,能够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基于小组合作模式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策略

(一)科学划分小组是自主探究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探究式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综合能力,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中都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实现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协作、优势互补,从而保证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高效性[2]。比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需要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轻松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共同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在共同协作下快速、准确地完成表面积计算的任务。

(二)营造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俗话说,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进而使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展开自主探究。比如,学习“圆”时,教师可以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自主探究的欲望。结合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能测量出用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吗?用硬纸板制作的圆又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周长呢?如果想要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又该如何测量呢?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进而积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寻找各种测量方法,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出寓教于乐的自主探究课堂。

(三)培养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合作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助合作探究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内化,在小组内通过思维碰撞打破自身的固化思维,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依然以“圆”这节内容为例,在学习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图形面积探索圆的面积公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利用拼割法将圆转化为之前学过的图形,通过观察和分析拼割图形与圆的关系,逐渐推导出圆的面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思维更活跃,并在群策群力中完成了本节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体会到团结协作的成就感,树立起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也构建出高效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小学合作学习模式构建自主探究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引导者和辅助者的作用,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的驱使下,借助小组合作活跃思维、拓展思维,对知识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探究
有几个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