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在语文读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8 16:35
科学咨询 2020年40期
关键词:导学微课教师

段 黎

(江西省南昌市城北学校 江西南昌 330000)

面对上述种种现象、现实问题及研究价值,本实验拟定小学高段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语文读写入手,尝试在现代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微课”与“导学”作为教学载体,改进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摸索小学语文读写“微课导学”教学模式。

一、界定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使之读写能力的发展不够均衡。微课导学是在现代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微课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载体、教师导学,以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导学方式。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发现学习”的依据下,借助微课导学,能突破上述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微课具有反复观看、延长学习时间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知识有效延伸,探究读写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二、明确研究目标

选择恰当的微课导学时机,充分挖掘读写的训练点,培养学生读写兴趣,使之愿学;教给学生读写方法,使之能学;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使之会学。

拓展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构建“微课导学读写”教学的实施模式。

提高本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其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积累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微课资源,实现微课共享。

三、力求研究实效

(一)分层推进,微课导读整本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课外阅读中的整本书导读,不同于语文课上常规的阅读教学,我们不可能逐章逐段地对书中的文字进行分析讲解,因此,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于运用适合的导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在课外寻找这本书来阅读,在扩大阅读面的同时积累语言,提高阅读品位,获得情感熏陶,受到人生启迪[1]。

1.多元呈现,微课导读激兴趣

儿童的天性、年龄特点都在告诫我们,纯文本的阅读有时的确有些枯燥,甚至会让人产生厌烦情绪,而微课导读却能改变这一现状。微课导读可以是《灵犬莱茜》电影精彩片断;可以是《亲爱的汉修先生》鲜活灵动的包裹式介绍;可以是《城南旧事》那扣人心弦的《送别》音乐;还可以是《从地球到月球》调动思维的图表等。微课导读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多元、立体地呈现在孩子眼前,充分调动孩子多方面的感官来欣赏经典佳作。以《亲爱的汉修先生》为例,通过“读写乐苑”公众号的微信导读发布,使学生对书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为下一步的阅读领会打下良好基础。

2.微课主导,多途径完成阅读

对儿童阅读的指导,不仅仅是带领孩子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获得成长的体验,更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让孩子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获得阅读能力,学会独立阅读。因此,在阅读微课的导学过程中,我们也不忘渗透各种阅读方法。

借助学习单的形式,在图文微课形式下,引导孩子采用多种方式梳理阅读、趣味阅读、主题阅读、阅读表达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下发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梳理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在平时阅读中,教师可在语拓课堂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产生的即时感悟当面交流,也可通过公众号留言、微信或QQ平台群空间交流,随时帮助解答问题。这样也便于教师了解学情,把握共性和个性问题,以便设计课堂交流方案,教师还可通过学生对微课视频和任务单提出的意见建议,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2]。

(二)读写联动,微课导学写美文

“读写联动”是新课标一种全新的语言文字运用理念,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读写联动”是以读本文章为载体,根据文章中的内容,设定写作方向,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理解文章内涵,包括思想主题及情感表达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

因此,课题成员针对高年段的写作要求,以写人、写事、写景、写感后观和儿童诗为学习项目,加强对教材中文章内涵的深入挖掘,找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动点,利用微课导学的灵活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1.思维导图微课构建思路

当学生有了习作素材之后,便要思考如何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反复查阅参考文献、学习专业书籍,课题组成员借鉴思维导图的方式,助力学生构建习,作发散思维,组建结构网络,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写作思路。

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主题为“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在这一组学习时间跨度里,课外组织学生阅读数十篇表现各类人物的文章。利用微课发布“文老师微课 人物描写如何批注”,指导人物描写批注方法;建议学生用素材本记录描写人物的细节句段;阅读中批注自己感受到的人物性格特点;绘制思维导图,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在这一系列的阅读积累读写联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阅读批注的内在体会和思维导图,能够还原作者思路,也能降低学生对后期写作的畏难心理,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2.案例2-1-1:主题导读

学生对视频、网络都充满好奇和向往,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课不再是教师空泛地讲解、抽象的解释,而是生动、形象、有趣,学生的好奇心、表达愿望都会更强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主题是感受写景美文,在连续初导之后,课题组成员的精心挑选值得猎读的文字,微课推送“乐乐与你佳篇有约 作家笔下的秋天”让学生随着18位作家的脚步感受,有目的地敞开眼、耳、鼻、舌、身、意,拥抱秋季,联想美好,线上线下诵读品味美文魅力。

3.案例2-1-2:专题导法

在连读初导、主题导读之后,课题组结合课文作者联想和想象的习作手法进行指导。在学生课堂上学习范文之后,发布“文老师微课 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进一步对“联想”和“想象”进行专题指导,梳理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区别联想与想象的不同之处,以及如何进行这种写作方法以及掌握这种写作的必要性。在这种从兴趣到得法的过程中,提出主题写作“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给出写作建议: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还可以……通过一些环节,让学生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和写法铺垫,给学生自主选择写作的空间,让学生有话能写,有话愿写。

4.案例2-1-3:联合导写

在专题导法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的精彩片段,在微课中练笔写作,如六年级上册阅读《索溪峪的“野”》一文时,课题组成员着重制作了有关文章写景“特”的句子微课,线上线下学习,内容包括作者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美景的细节描写,充分领略到那份“野”,鼓励学生仿写并进行习作展示,把微课传到公众号及班级群。

四、读写生活微课展示交流

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主题为“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中,从最熟悉的人中进行专题创作,体验母亲节活动:

体验一,借助母亲节为妈妈写下“爱在母亲节”的最美祝福。

体验二,习作主题“独一无二的妈妈”,学生们笔端下的妈妈,有“真发火假打人饱含慈母心”的妈妈,有“情如丝无微不至关心我”的妈妈,有“热心肠助人为乐”的妈妈,还有“忘我投入工作狂型”的妈妈,篇篇取材独特,构思巧妙,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五、结束语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第一,高效。可以有效节约时间、节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进度,最大化地方便学生,使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效果;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探究协作能力。第三,转变教师角色,教师由课程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辅助者。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体现在课程的课前预习先知、课中讨论展示、课后复习延伸这三个教学环节中。第一环节教师要进行任务目标分析、微课设计、视频导学。学生包括观看微课、自学检测、疑难问题反馈三个基本环节。第二课堂导学一般包括微课导读(建立话语共识,导入新课,评价反馈)、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馈疑难问题,检测学习成果)、合作探究(教师结合反馈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总结评价(结合讨论情况,进行知识点拨与思维提升)四个主要部分。整个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前课预习,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到课堂上与同学互动交流或请教老师,带着疑问和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点攻克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后通过复习、拓展、内化,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实现了“导学一体”[4]。

猜你喜欢
导学微课教师
最美教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教师如何说课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