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婷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228)
仪式课程,是指在学校里面一定的场合、一定的时间所举行的具有规范化程序的一些课堂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改变以往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之间一起进步的有力方式。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的仪式课程主要有:假期感悟仪式、开学目标订立仪式、每日一讲故事仪式、班级室外晨读仪式等,教师可以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来更新这些班集体仪式,充实和创新仪式内容,在仪式中赋予更多的教育意义。比如,教师在开展班级室外晨读仪式时,可以让学生每人选一篇文章在晨读的时候进行有感情地阅读训练,每人将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优秀作文等进行训练之后,每个同学都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其他人,然后带着情感进行朗读。也可以两个或者三个同学进行一篇文章的朗诵,每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在欣赏别人朗读的同时也能对自己的朗诵水平进行改进,也能够引发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相互的传递,拉进小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激情,在个人、班级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教师也能够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管理和教育[1]。
班级集体仪式也可以通过“主题”这样的形式开展,这样一来既继承了传统的班级教育模式,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主题活动”可以是在每周的班会课上进行,也可以按一个月为周期来进行,每一次的仪式活动都要进行更改,不能延续上一次的班集体仪式形式开展,确保新颖有趣,可以将小学按年级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同样的形式不能连续开展两次,那么每一次开展就必须准备六个形式,并且分别承担不同的教育教学任务。如:一年级“我上学了”的入学仪式,教育的主题就是“百花齐放”;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我爱红领巾”的爱国主义教学活动;三年级可以开展“班级你我他,进步靠大家”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放飞思想的翅膀”这一理想教育活动;五年级的同学可以开展“成长的岁月”这一感恩的教育活动;六年级班级体可以开展“扬起新的风帆”这一主题教育仪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上所述为一个星期内,不同年级开展的教育活动仪式。其中我们以六年级班集体仪式教育活动为例,在一开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学六年为同学们拍集体照片或者个人特写的每个瞬间,回忆班级建设的这六年的点点滴滴,感受同学们、班集体的成长,邀请班主任讲出自己在带领这个班级的过程中的难忘故事,然后让同学们也分别说出小学六年最让自己回味无穷的感人故事,学生回忆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与引导,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感恩教育。
节日教育也是班级可以借鉴的一种班集体仪式课程的种类,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一套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存在的教育价值不可估量,因此,教师可以挖掘节日教育资源开展班级仪式课程,在发展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将法定节日发扬光大,借节日和假日将班级仪式做好做优,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大自然、对故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辐射一些西方的节日,在劳动节,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成员进行户外的劳作,种植树木,将班级分为小组,互帮互助,相互合作,一部分学生挖坑、一部分学生施肥、一部分学生放树苗、另一部分学生掩土、最后是进行浇水的环节,各科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参与到此次活动中,这样的节日仪式也将会帮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母亲节的时候,组织班级仪式,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为母亲做一件事,写一封信给母亲等,让学生懂得感恩,在具有仪式感的活动中学会感恩,感受母爱。
每个班级都有少先队员,教师可以通过改进少先队的工作规范,使得他们的工作规范化,从而将一些我们原本容易忽略的东西进行加深的落实开展。比如,教师可以安排班上的少先队员整改班级内学生的仪容仪表:男生头发不能太长,女生的头发能扎就扎起来,每天上课都需要佩戴红领巾,教室里面的公共卫生需要由每天值日的学生进行清扫,督促每个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不乱扔纸屑的好习惯。学校定期对完成得好的班级进行鼓励与嘉奖,激发班级学生的热情。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这些仪式中穿插一些生动形象的标语和口号,让家长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打破以往的班级仪式教学模式,让更多的人进行监督,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开展班级仪式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