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凯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李嘴学校 宁夏中卫 755000)
所谓课堂的真,指的是课堂要体现学生和教师真实的、原生态的对话、交流,不做假,不摆架子,不表演,它是教师和学生在一起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度过的一段幸福时光,是师生之间对问题真实的探究过程。因为真实,或许在课堂上会有小插曲,有问题探究中遇到的困境,有让教师尴尬的问题提出,有师生之间不默契的片刻冷场,但只要在课堂上,教学的状态朝着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推演,学生和教师的思维全都被问题所吸引,每个人在这节课中都有所收获,那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课,就是好课。然而,我在听课过程中,却往往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鼓掌是教师对学生训练有素、整齐划一的“咣咣——咣咣咣”;是个别几个苗子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是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毫无阻碍、十分流畅的教学流程;是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漂亮课件的全面展示;是对一些问题(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的表面热闹的争抢回答,无谓争辩。很多教师总担心问题有了难度学生会在课堂上冷场,所以,总喜欢拿一些浅表性的问题问学生,让学生不假思索张口就能答出来。什么“今天上的什么课,作者叫什么”等一些无聊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没有体现出来,学生最愿意回答、最想回答、最发自内心回答的问题,没有让学生回答出来,学生就像是一群羊,过去是教师在后面拿鞭子赶着入圈,现在教师是在前面攥着一把草哄着这群羊入圈,尽管方法不一样了,但性质和目的一样,都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入教师设好的“圈套”。我们的教学有时就像是在演戏,特别是评优课,演戏作秀的现象尤为突出,这种假性教学,实际上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谓课堂的善,是指在课堂上,教师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和学生搭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是善解人意的桥,要由教师来搭,让学生毫无戒心地穿行。教师要想搭起这座桥梁,就必须与人为善,有善面,有善言,有善举,有善德,有善心。态度和蔼可亲,探讨民主平等,问题不故弄玄虚,提问不盛气凌人,不会回答送学生一架梯子,回答错误给学生打一个圆场,不偏爱能说会道的,不冷落少言寡语的,面向全体,一视同仁,眼睛里在乎的是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一眼一颦,而绝不仅仅是一两个能给教师给课堂贴金添彩的。可是,我在18节课中,却很少见到有对不举手的学生给予提问机会的,举手的回答,答得好就有教师一番热情洋溢的表扬词或者是学生自觉不自觉的掌声鼓励,他们越学越有劲,越答越来劲,学习的良性循环就形成了;可是对于那些不举手又坐在后面的同学,机会永远降临不到他们的头上,这样良性循环也循环不到他们头上。善的核心是“仁爱”,也即是“爱人”,对教师来说,就是“关爱学生”,要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关注他们的思维活动,关注他们的上进心,小心地呵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要从点滴中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勇气,决不能冷落他们,歧视他们,讽刺挖苦他们,让他们觉得教师从来不会关注自己,自己就是被教师遗忘的人;或者因为自己的回答不当给自己丢了脸,给班级抹了黑,让教师下不了台。善心是需要教师对自己职业有高度的认同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需要教师从更高层面上对自己言行进行深刻反思和高度自警,有了这样一种崇高的人生信念和理想,自己就不会在课堂上对学生随意施以恶言,给以冷面和冷心,甚至施加暴行,善的种子就会在教师也会在孩子的心中扎下根。
所谓美,指的是课要上出美感。美表现于教师的仪表言行,表现在对课堂氛围充满诗情画意的营造,表现在对文本富有见地的建构读解。美是一种创造,是课堂上客观的学习环境与主观的学习者共同建立起的一种极为自然默契而又十分和谐的融融气氛。语文的美表现在教师妙语连珠的锦心绣口中,表现在对自然万象的由衷热爱上,表现在对人间正道的呼与鼓上,表现在对教学课件的精心选择上,表现在对教学过程的精美设计上,对板书的孜孜追求上。没有美就没有语文,反过来说,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之最大特点就是语文的“人文性之美”。然而,在三天的评优课上,我经常为听不到令人陶醉的美的语言而精神焦虑,疲惫不堪;也为很少能看到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而失望沮丧;尤其是为那些已经有了一些创意却在无意间没有将自己的创意转化成教学契机就转瞬即逝而扼腕叹息。教育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会生发出一个个美来,才能让美的事物不断涌现。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拿起一篇文章,只知道从头讲到尾,只懂得按部就班地“字词句篇章段落修文”,那这个教师就是没有出息的教师,他即使教一辈子也只能配称“教书匠”。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名教师,只有懂得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一篇文章有一千种教法,这名教师才能够称得上是合格教师。尽管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但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那一生上出无数精彩纷呈、美不胜收的课,岂不是一件赏心乐事,岂不是对自己一生生命的高度提纯和升华吗?
纵观整个教学评优所有参赛者的课,除了以上谈到的真善美的问题,还有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教学策略的最优化问题,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应用问题,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总之,上好一节课不容易,尤其上好一节大赛优质课更不容易。由于时间短,准备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对文本理解得非常深透,考虑的十分全面,因此,很多教师都选择了较为稳妥的传统上法,从熟悉文章到正音正字到读解赏析文章,看起来很完整。可是,有一些问题很多教师没有想明白:完整就是完成,完成就是好课吗?到底最终谁的任务完成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的构想就等同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吗?因此,从这一点说,我们每位教师对真情奉献、真诚表达、善解人意、善于沟通、内外皆美、美在创新的“真善美”问题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