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

2020-01-08 14:54:29
科教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融合政治

王 焕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通化 130033)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体育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新时代下,为了能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国家要求各大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性人才,因此高校体育专业的相关专业教学也应该贯彻落实“思政教育”理念,将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1]

1 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体育专业教育并不仅仅只是由教师教授给学生体育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也并不只是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体育健康。新时代下,体育教育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体育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和身体素质。

现代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新时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只是能够考高分的高分学生,而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都优秀的全能型人才,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应该兼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发展。[2]

2 体育专业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相关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该首先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然后在专业教学的同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来说,体育专业学生都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1)身体素质强,阳光乐观。因为专业的原因,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都比较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体育专业学生,在高中时候就开始进行体育相关方面的锻炼。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锻炼了一副好身体,同时,由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所以阳光和开朗的性格特征也就成为了体育学生的一大特点。

(2)团队意识较强。由于很多体育生长期参加体育锻炼并且经常进行体育团体比赛,所以体育专业学生团队意识都比较强,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团队集体生活的训练和在比赛过程当中的凝聚力,使得体育专业的学生很容易和别人相处,能够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并且接受新的环境。

3 高校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发表了相关的讲话,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部分高校在短时间内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体育教学相融合,同时也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3]

(1)重视运动技能,轻视德育渗透。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和教师认为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身体素质的培养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德育教育并不是体育老师教学的重点,因此也就不会把学生的思政教育放在主要地位,没有很好的贯彻学生体育教学和思政教学融合教学的方针政策,教师忽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重视分工教学,忽视两者融合。高校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体育人才。但是很多高校和教师对此理念理解不深刻,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体育教育进行融合,而是将两者分开进行单独教育,甚至有一些高校为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开设了两门课程,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育发展。

(3)重视环节设置,轻视效果考核。很多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育发展,并且还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一系列的相关环节,有意识的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加入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但是最终却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教育效果难以考核。[4]

4 高校体育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分析

要想将学生的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就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其中就包括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现状和在其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具体问题之后,再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安排,这样才能够更大程度的实现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育。

(1)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很多大型的国际体育比赛中,中国选手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代表自己的国家,因此对于很多体育学生来说,最伟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站在国际比赛场中,身披五星红旗,代表国家站在体育竞赛的顶点,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荣誉和光辉。体育专业学生十分关注国家大事,涉及到领主主权或者是国家安危的事件都有自己非常明确的立场,永远站在国家身后,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2)自我约束力需要加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体育学生都比较热心,乐于助人,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会毫无犹豫的伸出双手帮助他人,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要将这种优良品质传递下去。但是,也有很多体育专业的学生缺乏自控能力,不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面较为偏激,这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上。

很多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候习惯性的旷课早退,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能力较差,时常犯一些错误。由于受到专业特点的影响,很多体育专业学生和同等学历的其他学生相比文化素质要稍微低一点,对于理论课的学习缺乏专注力,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

5 高校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育的策略探讨

(1)加强体育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融合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因此要想实现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首先就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整体能力。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要注重学生思想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职业魅力和自身的风范来引导和感染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心中的榜样和标杆。[5]

(2)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利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学生。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十分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国家,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就是对学生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该合理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教育和引导。但是在当今社会,尊师重教和孝敬父母这些良好的品质和基本的道德修养都在淡化,而那些我行我素或者是为我独尊的思想行为却在泛滥,因此在当下体育教师更应该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理念。

(3)大力弘扬体育精神。中国传统体育精神中便包括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这种体育精神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运动精神,这种精神并不单单指体育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思想修养,更多的是学生对任何事情的理性看法和理智思维。“更快、更高、更强”是每一位体育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体育名言,是每个体育学子所追求的至高目标和精神支柱,体育对“公平、公正”准则的严格要求时时刻刻都在为体育学子敲响遵守体育规则规范的警钟。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续创新,发扬光大”。如果说一个老师言传身教的魅力可以获得学生尊重和学习的话,那么我国体育的光辉历史则足以激励众多体育学子,“女排五连冠”“女排精神”以及我国体育运动中跳水和乒乓球取得的傲人成绩无不激励着众多体育学子勤恳刻苦,强健体魄,为国争光。[6]这些都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和有力论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的为学生讲解体育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以及自身应该怎样弘扬体育精神。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融合政治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