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突出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
——以某西部农林院校大学生为例

2020-12-11 02:13:06薛建鹏
科教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均分本科生学业

张 璐 金 花 薛建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712100)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要适应“变化快,不确定性高”社会环境的巨大挑战和成长压力,而“大学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外界环境及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冲击,容易引发心理问题”。[1]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着各种层出不穷新课题的挑战,需要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学生群体的新特点和新需求,“根据特点找寻规律, 把握需求实现引导性满足”,[2]才能应学生所需,工作才能够取得实效。

本研究立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以某重点高校全体学生心理测评结果为数据样本,分析大学生群体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此讨论大学生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遭遇到的突出的压力和困扰,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西部某农林高校 X 大学2019 年秋季学期全体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29888 人的心理普查测评结果为基础资料。心理普查实际参测人数29537 人,参测率为98.8%;其中本科生71.7%,研究生29.3%。

1.2 研究工具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进行心理测评,量表共96个项目,测评结果为22 项因子原始分及因子均分,该量表根据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将22 个因子归纳为三级4 个方面:一级筛查(2 个因子)分别筛查是否存在“幻觉妄想”或“自杀意向”等严重的精神疾病症状;二级筛查共15 个因子,分内化心理问题(7 个因子)和外化心理问题(8 个因子)两个方面,描述受测者是否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表现,比如“焦虑”“抑郁”“睡眠困扰”等;三级筛查(5 个因子)主要反映受测者心理压力困扰来源,比如“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困扰”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大学生心理测评量表结果各因子均分进行均值差异对比分析,探讨心理问题症状、表现、压力及困扰来源。

2 数据结果

心理测评量表结果反映了受测者22 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情况,因子均值越高代表受测者在该因子的题目上“阳性”应答比较多,说明受测者对这个因子描述的相关问题越敏感,在这个因子上表达的“症状”“不适”“困难”比较多。相关文献表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较大,[3]为考察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的不同特点,本研究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因子均值差异。全体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因子均分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参见表1,不同群体各因子均分比较折线图见图1。

表1 参测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各因子均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M±SD)

图1 各因子均分均值折线图(症状比较)

2.1 各项因子均分比较

就各项因子的均分进行比较(如表1 及图1 所示),发现:(1)三级筛查“一般压力和适应困扰”中“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2 个因子均分最高;(2)内化心理问题的“敏感”、外化心理问题的“网络成瘾”和“睡眠困扰”3 个因子的均分也比较高,其他二级筛查的因子得分相对比较接近量表总均分;(3)一级筛查严重心理危机的“幻觉、妄想”“自杀意图”以及二级筛查外化心理问题的“自伤行为”和内化心理问题的“躯体化”4 个因子得分较低。

2.2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异

本科生和研究生各项因子均分的差异性T检验结果表明:在所有22 个因子上,本科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生,P 值均<.001,达到显著性水平。相比较而言,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值差比较大的4 个因子分别是“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敏感”“网络成瘾”,这4 项因子也是整体上均值得分较高的几项;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值差比较小的5 个因子分别是“自伤行为”“自杀意图”“躯体化”“进食问题”“幻觉、妄想”,这5 个因子正好也是因子均分最低的几项。

3 分析讨论

3.1 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普遍存在

从学生遭遇的“一般压力和适应困难”的几个因子角度来分析,“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得分最高,说明相对于适应、人际和恋爱等方面,就业和学业压力是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就业压力”得分高,表明学生对就业相关问题保持较高的关注度,普遍存在对个人就业前景的不确定感和担心。“学业压力”得分高,表明学生普遍存在对个人的学业表现和能力不满意、学习过程中有受挫体验等现象。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此两项上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随着受教育水平及阅历增加,研究生在学业和就业相关问题上,对个人能力和专业领域的认识都更清晰,个人目标也相对明确,所以研究生比本科生应对能力要好,但是就研究生群体而言,相对于其他困扰,在个人学业发展和就业期待值水平较高,因此压力较大。

研究生和本科生均是“就业压力”得分最高,“学业压力”居第二,表明在大学不同阶段,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关注重点,也是困扰相对普遍的两个方面。从个体适应和发展的角度上说,大学阶段个体发展的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从而具备工作能力,大学生正处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普遍报告存在压力和困扰是正常的,这一结果恰恰说明学生发展的重心没有偏移。

这个结果也说明,大学生对于个人学业发展、未来职业目标及价值等问题仍然存在着很多困惑,或对个人学业及就业前途感到迷茫、担忧,或因难以弥合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而沮丧无措,生涯教育成效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尤其是对于以农林为优势专业的高校大学生,面临更多现实就业环境和个人职业理想之间的冲突,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大开展“生涯指导”的力度,以终身发展和广义生涯理念[4]为指导,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业、职业、生活等方面生命发展历程与角色上实现统合和发展。

3.2 大学生“网络成瘾”“睡眠困扰”值得关注

“网络成瘾”和“睡眠困扰”是学生外化心理问题症状中均值分较高的两项,睡眠质量差和网络成瘾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5]“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网络成瘾”因子上,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分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差异较大;而在“睡眠困扰”因子上,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均分差异较小。

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革新,手机和网络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成瘾问题日渐突出。测评结果提示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难以控制上网时间,认为自己过于依赖网络和手机。一方面学生普遍表达对自己依赖网络和手机行为的不满和担忧,说明学生普遍具有自我管理意识和意愿,心态是追求积极的;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上需要提升。同时,研究生比本科生在“网络成瘾”的困扰程度较小,说明研究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比本科生要好。

“睡眠困扰”主要评估是否存在睡眠过多、睡眠过少或其他睡眠相关的困扰。测评结果表明:睡眠时间不够是大学生普遍苦恼,本科生和研究生因子均分差并不大。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普遍反映,忙乱的学习节奏和宿舍同学间作息不一致导致睡眠不足,而研究生主要反馈科研压力、师生关系处理等压力引起睡眠困扰。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具备时代敏感性,关注“网络成瘾”“睡眠困扰”相关问题的研究,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快速推进、学校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刻影响,及时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建议面向学生群体,多开展“自我管理”“时间管理”训练营之类的团体辅导活动,加强“身心健康管理”相关的教育内容,切实提升学生对“网络成瘾”“睡眠困扰”等所谓“时代通病”的应对能力。

3.3 大学生普遍反馈因个性“敏感”而受情绪困扰

在二级筛查内化心理问题症状中,“敏感”因子得分较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得分差异较大。所谓“敏感”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过分担忧或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敏感多疑、缺乏自信,对一些小事也反应强烈,往往可能因为别人一个无意识的眼神,就开始自我怀疑或者认为对方不喜欢自己,也可能因为害怕别人取笑自己或看不起自己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退缩。

相对“抑郁”“焦虑”“社交恐惧”等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典型表现,测评量表结果反馈,当下大学生普遍反映自己过分在意他人评价并为此感到困扰,说明学生既有“融入社会,被他人喜欢和认可”的需要,同时也有“保持个性,自信自尊”的需要。尤其是本科生,人格品质发展尚不成熟,自我认识不完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稳固,容易受环境、他人影响,内心冲突较多。

对大学生进行积极价值观培育、个性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在人生观、价值观存疑问题上给予积极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

猜你喜欢
均分本科生学业
艰苦的学业
柔性喂丝机均分盘CFD分析和优化设计
烟草科技(2020年10期)2020-11-07 10:38:00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 08:03:46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音乐探索(2015年3期)2015-12-05 11:59:58
35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