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甘朝洪
(重庆市江津李市中学校)
新闻是学生了解时代、了解社会的窗口,对学生辨别信息,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新闻文体,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知识、文化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其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文体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应用文体,更为重要的是它以时效性、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的特点,承载了时代的朝气和动向。它可以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对某一种文体的简单把握,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纵观初中语文教学各大板块,新闻写作和新闻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现代文阅读能力。新闻写作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新闻阅读能使学生了解时代、了解生活。因此,新闻文体教学是中学生教育改革和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1.社会方面:以中考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教育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分数,而新闻文体并未引起命题者的重视,导致了教师对于新闻文体教学的缺失。再者,“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快餐式”阅读方式成为大众阅读的主流,并在学校广泛的传播。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越来越不重视新闻文体学习。
2.教师方面:鉴于新闻文体的特殊性,新闻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而绝大多数教师对新闻传播理论知之甚少,甚至没有认识到新闻独特的价值意义。教师自身新闻素养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设置、选择和使用上的偏离。
3.学生方面:学生对于新闻文体学习兴趣缺乏,他们认为新闻知识点考的少,没有必要去深入研究新闻的相关知识,就更不可能领会到新闻文体的魅力。再加上学生学习任务过于繁重,无暇顾及新闻文体的学习。
农村中学虽然无法从社会层面去改变现有的新闻文体教学现状,但可以从提高教师素养、改变学生心态、开展新闻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来改善新闻文体教学的不足。
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很大程度是由教师的自身素质决定的,新闻文体教学也不例外。由于新闻文体教学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教学,所以不仅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语文专业理论修养,还要求教师具备新闻知识的素养。
首先,教师要端正自己的认知态度,不能把新闻文体教学仅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即可,更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六要素”“新闻的结构模式”教学层面,要充分挖掘新闻文本的内涵。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可以利用寒暑假,到报社集中培训,丰富教师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新闻写作的实战经验,更好地去分析理解新闻文体教学的真谛。然后要培养教师每天关注新闻的意识,站在新闻文体教学的角度去分析、品味新闻文体,有意识地收集经典性的新闻,课堂上与学生们互动交流。最后,提高教师的新闻写作能力:创办校刊,要求教师把学校开展的活动或者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写成新闻,在校刊上发表或者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此项措施切实提高了部分教师的新闻写作能力和全体教师的新闻阅读能力。
我校利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桔园文学社”、校刊、“我是小记者”、“校园之声”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兴趣;并利用每日“晚报时间”来提高学生新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文体教学应该坚持“教、学、行”的有机统一。“教”即老师教学,“学”即学生学习,“行”即学生实践。传统教学历来都把教师的“教”摆在第一位,但对于实践性极强的新闻来说,学生的“行”更应该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学生应该在行动中学习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我校认真策划并组织开展新闻实践活动——“我是小记者”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了采访的基本流程:1.确定采访目的和采访对象;2.采访前拟好采访提纲,比如该提哪些问题、预计会遇到的困难、该如何解决困难以及器材准备工作;3.协调采访时间;4.根据采访内容完成新闻稿。一次完整的新闻实践活动能让师生都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公开性和主客观的统一性。
新闻文体教学是对学生新闻需求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教书育人,不仅需要教出一个理论功底扎实的学生,更要培育出一个懂得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侃侃而谈的将自己所学展示出来的综合性人才,所以紧跟时代步伐的新闻文体教学就变得更加重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