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

2020-01-08 08:49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筑史考核成绩考核

程 兰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1 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中国建筑起源、各阶段演变规律、不同的风格特征,使学生学会提炼、整合建筑语言,并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课程中,该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学生主动性不强、内容多而学时少、考核方式不合理3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主动性不强,缺乏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中国建筑史课程涵盖大量建筑学相关的知识点,然而其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很多高校安排的课时却远远不够,老师没有机会深入讲解很多知识点,并且多采用PPT课件展示图片的授课方式来开展教学,没有机会、没有精力安排学生去亲身体验建筑作品,学生无法真切感受到建筑空间的魅力,导致学生未认识到中国建筑史课程的重要性,因而学习积极性下降。虽然传统教学中老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比较好的考试成绩,但是却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2)内容多而学时少。中国建筑史课程涉及历史、文化、社会、艺术、技术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知识传输、搜索、获取、分享的效率,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在海量知识中有效提炼、应用、整合。中国建筑史课程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建筑创作思维能力,为后续的理论学习、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老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讲解浅层面的普及性知识,很难强化学生的记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3)考核方式不合理,有待改善。目前很多高校中国建筑史课程的考核多由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并占据学生总成绩的大部分比重。虽然这种考核方式有特定的效果,但是试卷考核强调知识的反复记忆及答案的标准化,无法检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反思能力等,不利于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的观点。一次性的闭卷考试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未进行分阶段考核,导致学生在考前临时抱佛脚[1-2]。

2 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原则

1)专业性原则。中国建筑史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性课程,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其教学现状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因此课堂教学要突出专业性原则,在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选修内容,为学生学习专业性知识提供更多机会。老师也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精确提取、合理加工、有效输出,以降低学生对抽象专业知识的抵触心理,并可以运用综合比较法、直观教学法等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用性原则。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要强调其实用性,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建筑风格的设计理念差异,将中国古代与现代的建筑结构进行纵向对比,真正做到 “古为今用”;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空间解构能力等把该建筑绘制出来。

3)实践性原则。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测绘,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尝试测绘教学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地著名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撰写考察报告;还可以让学生调查和整理历史文化村镇、传统建筑、地方建造工艺的相关资料等,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是发扬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地区传统建筑技艺的有效途径[3-5]。

3 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传统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优化考核方法等4个方面进行改革。

1)通过灵活的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网络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进行网络教学时,老师要针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提炼,将其与教材内容整合在一起。在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笔者将基础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再录制成长度为10 min左右的小视频,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观看微课内容,不仅可以快速提炼课程的重点、难点,而且可以暂停、回放视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做好笔记、留白思考。网络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不仅学习氛围轻松,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也扩展了学习时间,因此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老师在制作视频时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知识点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小测验,也可以是作业习题,少量多次的练习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此外,通过网络,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进行互动讨论,不仅讨论、分析更加深入,而且开放性的讨论、交流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畅所欲言,有利于开阔思维。

2)强化教材内容。由于中国建筑史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强化教材内容。一方面,老师要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入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气候环境等与建筑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不仅可以熟悉中国经典建筑作品的基本形式、建造技术及技巧,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一般规律,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增加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内容。中西方建筑存在较大差异,西方建筑以砖石结构建筑为主,有大量建筑实物留存至今,而中国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许多建筑屡经损毁复建,很多现存建筑实物是否为原物,仅通过观察就给出判断既不容易又不准确,必须查证大量建筑信息和文献才能对其历史可靠性做出准确判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分析,建筑信息的重要性要大于建筑实物,老师如果在教学中增加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中西方建筑产生、发展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及基本表现,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建筑观。

3)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虽然中国建筑史是一门理论内容较多的课程,但是实践教学却是提高该课程实用性、实践性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首先,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在讲解古建筑构件的相关内容时,构件的构造是知识重点,由于其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量利用一切资源带领学生去建筑物现场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建筑构造,从而对其形成更直观的理解。其次,可以制作建筑模型。如果不具备实地调研的条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中国经典建筑模型,模型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利用电脑软件制作的,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才能制作出准确的建筑模型,因此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建筑构造的了解。再次,可以开展古建筑测绘。古建筑测绘主要是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调研、测量,先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后,再绘制相关效果图、大样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古建筑构造。最后,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可以在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加入现代设计的概念,在特定的建筑历史选题中,加入现代建筑的专项设计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历史知识,又可以拓展建筑设计的类型。

4)优化考核方法。由于中国建筑史课程具有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针对该课程的考核方法也不能只局限于期末考试试卷的形式,而是要深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方法,不仅要考查学生的期末成绩,还要增加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纳入考核体系中。优化后的考核体系包括日常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3个部分,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阶段性考核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各占40%。加大阶段性考核成绩的比重,可以引起学生对日常学习的重视。阶段性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观讨论课题、绘制图纸、制作模型等,学校可以针对阶段性考核建立一个专门的试题库,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默图题、名词解释题、问答题等。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进入题库进行考核模拟训练,促使学生将考试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

4 结束语

总之,中国建筑史课程不仅内容多,而且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改革教学体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优质的应用型人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在经过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均有了显著改善,学习效果也有所提升。当然,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不断实践、探索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建筑史考核成绩考核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探析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史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汉代佛像空间装饰性语言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例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1分钟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