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新闻的自媒体议程设置弊端及应对

2020-01-08 08:54赖寄丹李丹
关键词:弱者议程议题

赖寄丹,李丹

(华南理工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反转新闻并非自媒体时代的产物,但却是在自媒体时代频频发生、形成一种新常态的新闻传播现象。许多热点的反转新闻多原发于自媒体,经由“抢发消息—平台转发—形成热议—真相反转—舆情鼎沸”的传播路径,产生出丰富的议题和广泛的影响,显示了自媒体强大的议程设置构建力。自媒体议程设置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诸多特点,而这些特点在反转新闻中尤为凸显。本文试以近年来传播较广、影响较大的热点反转新闻为例,对自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以及影响自媒体议程设置的网民心理因素进行探究:何种网民心理因素影响着自媒体议程设置的形成?自媒体议程设置具有哪些特点以及弊端?在自媒体平台上以自媒体形态进行传播的传统媒体又应如何在自媒体议程设置中起到积极正面的主导作用?以期对于克服自媒体议程设置弊端,并进而优化自媒体议程设置有所启益。

一、反转新闻的自媒体议程设置特点

“反转新闻”是一种“以新闻面目出现,但随着更多信息披露,事件要素经历至少一次反转,与最初呈现的信息部分或全部不符,同时引发较大舆情波动的信息传播现象”①刘峰《:新闻反转剧背后的媒体课题》《,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5期,第74-76页。,又名“逆转新闻”“新闻反转剧”“舆情反转剧”。“反转新闻”这一概念进入大众视野,一般被认为起于2013年新华网首发《盘点2013十大“反转剧”:有图未必有真相》②凤凰网《:盘点2013十大“反转剧”:有图未必有真相》(2013年12月13日发布),https://talk.ifeng.com/online/management/detail_2013_12/13/32110722_8.shtml,2019年3月27日访问。一文,该文把反转新闻喻为“反转剧”。此后至今,每年岁末,都有若干媒体以新闻报道或新闻评点方式对反转新闻进行年度盘点,由此可见反转新闻已呈蔓延之势。

议程设置理论缘起于1968年美国大选前夕美国传播学家麦克斯韦尔·麦库姆斯(Maxwell Mc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Shaw)在教堂山镇进行的一项小规模受众调查。该调查发现,大众媒介议题的显著程度影响着公众议程,媒介通过反复刊播某类新闻,会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打破了上述大众媒介自上而下程序化和持续性地进行议程设置的垄断地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言“自媒体”均指在自媒体平台以普通网民身份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个人媒体。自媒体的“先发、再改、后纠偏”的新闻传播方式造成了反转新闻的频频发生,反转新闻在“反转”过程中所形成的议程设置现象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如下特点:

(一)原发消息随意性大

反转新闻的原发消息多出于自媒体,诸如近年来发生的“男童因喝止偷车贼遭泼油烧脸”“海关人员穿吊带裙工作被拍”“快递小哥雨中暴哭”等事件,都是普通网民的所见所闻,他们把随机拍摄的现场视频和图片上传到微博、论坛、朋友圈。

与传统媒体的职业媒体人相比,普通网民通常不具备生产新闻所应有的专业素养,也不受职业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的约束,其邂逅抢发的新闻事实未经深入采访调查。如“快递小哥雨中暴哭”事件,事后该视频拍摄者在微博中表示,“我只是在5楼看到有个小伙子在哭,我不知道到底快递有没有被偷,看到快递凌乱先入为主觉得快递被偷了!”又如“海关人员穿吊带裙工作被拍”事件,据发文博主介绍,照片是他在某个聊天群里看到的,当下觉得“这个工作人员非常不专业,穿成这样坐在窗口里,实在有碍观瞻”。而“男童因喝止偷车贼遭泼油烧脸”事件,经重庆警方调查,该男孩烧伤系自己玩火所致,因害怕父母责骂才编撰了所谓“喝止偷车贼遭泼油烧脸”的情节。

(二)情绪反转共鸣性强

自媒体平台每天有无数上传的图片和信息,但是真正具有一定影响的议题却是凤毛麟角,概因自媒体议程设置的形成需要得到网民的积极呼应。而能够得到网民积极呼应并最终形成热点的议题,往往是那些能够让网民产生情绪共鸣的信息或事件,情绪共鸣让这些信息或事件的重要性和关注度远远超越其本身所应有的重要性和关注度。

比如,“00后CEO狂怼成年人”事件,16岁的女孩喻言两年前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互联网团队广东省第一名,拿到百万创新奖金,其担任CEO的公司被估值上千万;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她说出了一段让“成年人”颇为震撼的金句:“当我拿几十万上百万的投资和奖金的时候,很多成年人打着王者荣耀!拿着基本工资!过着十年如一日的生活!”①新浪新闻《:“我拿百万投资,你们拿死工资”,这位00后CEO让网友扎心》(2018年1月5日发布),http://news.sina.com.cn/o/2018-01-05/doc-ifyqiwuw6621666.shtml,2019年3月27日访问。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议题:知情网民爆出她是一名“富二代”,她名下公司是一空壳,这是一场幕后策划骗取融资的作秀;随后,喻言的父亲透过媒体承认说女儿当时拿到50万创新奖,创立了公司,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喻言称自己在节目中说的话,是按节目组要求所言,等等。

一档娱乐节目,只因一个小女孩的“金句”刺激了太多“成年人”的感情,这一波“成年人”情绪汇聚的狂潮高高托举起了这一议题。同样,“海关人员穿吊带裙工作被拍”“快递小哥雨中暴哭”等事件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之所以发酵成为热点议题,也都是因为事件中的某些因素触动了网民感情并引发共鸣。

(三)议题多元热点性高

在传统媒体严格把关下所形成的议题,由于受到政治、法律、道德、习俗等多方面的规范、限制,其内容与主题多有一定局限性,难免出现议题单一、重复雷同等问题。而在互联网自媒体环境下,在还原事实真相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议题不断涌现;在针对具体的某一议题时,不同网民根据自我视角确定立场、表达观点,使得议题任意地沿着不同方面延伸,议程设置不再囿于一隅,而是包罗万象,多样多元,形成热点叠加效应。

譬如“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其议程设置起于2018年8月5日微信公众号“波动财经”发表题为《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掉包,纪委介入检察官实名举报教育厅信息不公开高招舞弊》一文,随后一周内,议题纷呈,其中93.38%来自微博,网民话题包括:34%的网民讨论高考答题卡是否被调包,21%的网民言论希望官方彻查此事,17%的网民言论质疑高考的公正性,14%的网民言论关注涉事考生论文造假,9%的网民言论呼吁加强青少年思想素质教育,还有5%的网民言论发表了呼吁清查自主招生考试内幕、关注涉事考生平时成绩等观点;媒体报道包括:报道纪检委介入调查此事、关注官方公布的结果、聚焦涉事考生论文被指抄袭、议论闹剧的责任承担、呼吁加强家庭教育等,议题的丰富性显然是传统媒体远远不及①蚁坊软件:《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2018年8月22日发布),https://www.eefung.com/hot-report/20180822113452,2019年 3月 27日访问。。

二、自媒体议程设置折射的网民心理

综上所述,自媒体议程设置具有原发信息随意性大、情绪反转共鸣性强、议题多元热点性高的特点,自媒体议程设置从“原发信息——情绪共鸣——多元议题”的形成过程显示,由于“情绪共鸣”,才能引发网民对“原发消息”的关注度,进而产生“多元议题”。由此可知,网民的情绪共鸣是议题形成的重要因素。而网民究竟对何人何事易于产生情绪共鸣?为何某些事情从理性上看意义重大,但是网民却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某些事情从常理上看似乎是鸡毛蒜皮,但是网民却不依不饶、小题大作?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Richard Stanley Lazarus)在1991年提出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他认为,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个体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②罗晓路,俞国良《:拉扎鲁斯:情绪与应对研究的翘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7期,第52-55页。。

尽管一些情绪及其引发的行为似乎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心理意识与反应是产生情绪的重要一环。网民的情绪表现与网民心理密切相关,由情绪共鸣最终形成的自媒体议程设置,包含着种种的网民心理因素。换言之,影响自媒体议程设置的重要因素正是种种的网民心理。自媒体议程设置是由网民自发形成,其议程设置的关键在于网民对事件信息的反馈、互动、发酵,其新闻议题能否形成或具有影响,取决于网民心理因素。

(一)焦虑心理

纵观近两年的热点反转新闻,焦虑成为自媒体议程设置的隐含主题。时代更新,社会变革和转型,新事物、新观念、新行为层出不穷,网民面对的不可控事件或情景之多,前所未有;互联网海量信息的传播更使这种不可控性被严重放大,网民的焦虑在所难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在1954年提出社会比较理论——每个个体在缺乏客观的情况下,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合适的社会比较有助于个体提高自信心,并且成为自我完善的基础,不当的社会比较则可能引发个体的挫折感、剥夺感、弱势感③陈林彬《: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初探》《,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第125-128页。。互联网时代无疑把网民的社会比较面拓展得更为宽广,从而导致网民的焦虑心理加剧。

网民的焦虑心理还集中体现在对于社会公共安全的焦虑,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拉扎勒斯(Richard-Lazarus)的观点,当人在面对某种危机时,大脑会做出如下处理,一是判定事物与自己的关系、对自己有哪些害处,二是判定可采取的办法;假如人在现实中具有解决危机的可能,就会获得“安全”的评价结果,反之,则会获得“不安全”的评价结果,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如惶恐、焦虑等④马骁《:从生理的角度看宗教需求的产生》《,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1期,第206-208页。。反转新闻事件中涉及公共安全问题的题材占比较高,如“男童因喝止偷车贼遭泼油烧脸”“乐清失踪男孩”“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长生生物问题疫苗”“张家口11.28爆燃”等事件。另外,网民的焦虑也较多体现在对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关注,如“河南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与“被堂姐顶替上大学”等事件。

诸多反转新闻的“反转”表明,网民由不实信息引发的对于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状况的揣测与想象,其揣测与想象的严重性远超过现实本身的严重性,而这正是网民的焦虑心理所致。与其说网民对某些高度敏感,不如说网民是对公共安全、公平公正等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和需求能否被满足高度敏感。

(二)宣泄心理

互联网上每天都有许多新近发生的信息和事件在发布和转发中,其中那些能够满足多数普通网民宣泄心理需求的信息和事件往往有可能成为热门议题,往往有可能形成有效的议程设置。

在心理学上,宣泄是一种心理现象,指人们通过某种语言和行为方式来减缓或释放心理压力。由于互联网的技术赋权,在现实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较大压力的网民,可以匿名在网络平台上表达对各种社会事件的看法、感受、认知、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他们释放心理和精神压力的需要。多数的普通网民并不具备高深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曲高者和寡;并且宣泄的目的原本就是释放压力,无须故作高雅,因此,愈是能够较大范围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广大网民的宣泄需求的信息和事件,愈有可能形成热点议题。

能够满足网民宣泄心理的事件不一定是社会生活中最重大或最恶性的事件,某些事件事关敏感的政治、经济、法律、人事,网民并不一定可以任意地进行宣泄,而一些看似平常的身边事,却往往可以成为网民情绪的宣泄口。比如“海关人员穿吊带裙工作被拍”事件,且看一段网民的评论:“第一你能不能把手头处理利落再走?第二你能不能把衣服换回来再坐回窗口?第三既然还是在工作时间,那么怎么会没人替班替岗?退一万步说,你换好衣服能不能不在前台溜达?我不信你急到有时间换便衣没时间换回制服。抬个杠说,工作时间你去上厕所,你怎知穿好裤子再回到岗位呢?你也知道不穿好裤子有碍观瞻?不错,窗口岗位‘着装规范’就等同于穿好裤子……”①快资讯:《海关人员穿吊带裙工作被拍》(2018年12月31日发布),http://sh.qihoo.com/pc/94d983ee562e81fef?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1,2019年3月27日访问。

对于一位无足轻重的海关人员的小小过错的如此这般的数落,不用担心政治错误和法律官司,也不需要高端的思想水平或专业知识,人人都可以参与,因此不难理解,这类看似平常的议题为何总是人气很旺。

(三)弱者心理

弱者心理也是影响自媒体议程设置的常见网民心理因素。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的镜像理论②周文莲《:对雅克·拉康“镜像理论”的批判性解读》《,学术论坛》2013年第7期,第38-40页。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意识称为镜像体验,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有关“弱者”的事件信息对于普通网民就是一种镜像体验,网民与事件中的当事人有着相似的生活经验或感受,担心类似事件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感同身受,因而感觉自己就是“弱者”,并由此与“弱者”产生同情。

“弱者”是与“强者”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美国社会学家沃纳按照财富、权力、声望这三个维度提出了六个阶层的划分③蔡娟《:韦伯社会分层理论对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的启示》《,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42-45页。,其中“弱者”处于“下下层”,指的是非熟练工人以及其他领取救济金的人。而普通网民视角中的“弱者”,不仅包括财富、权力、声望处于弱势,还包括在能力、机会、心理、生理、境遇等方面都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拉大,形成贫富两极分化,造成人们心态失衡、产生不公平感。与极少数权贵富裕人群相比,多数网民都把自己归于“弱者”之列,在一些“弱者”遭遇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形成短期的、镜像的“弱者”认同。

在诸多反转新闻事件中,有关社会底层人群的事件居多,同情弱者、打抱不平、斥责权贵成为显性主题。“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总结、批判、吸取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同情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同情理论:同情并不仅只局限于怜悯,同情的含义扩大为任何在理解基础上的同感与共鸣;同情这种情感的发生来源于当事人所处情景的感同身受,是人们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分享他人的感觉和情感,将自己想象成为公正的旁观者,凭借联想和想象而与他人产生的情感共鸣④刘鑫航《:亚当·斯密同情理论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学理论》2012年第10期,第51-52页。。网民对弱者产生的同情,其主题表现为不同侧面:一是对“弱者”的怜悯、怜惜之情,如“男童因喝止偷车贼遭泼油烧脸”“乐清失踪男孩”“快递小哥雨中暴哭”等事件;二是为弱者打抱不平,吁求公平公正,如“河南高考答题卡被调包”“被堂姐顶替上大学”等事件;三是对于权贵阶层的言语行为的反感、质疑,如“00后CEO狂怼成年人”“奔驰高速失控”等事件,在事件报道之初,不明真相的网民都纷纷表达了怜悯、义愤之同情。正如大卫·休谟(Davidume)所指,人们之所以能在道德准则上具有一致性,源于人们具有同情这一本能,因为同情,使得人们情感相近、类似,从而克服对立面,形成普遍一致的看法。网民因为对弱者的同情产生共识,从而容易形成议程设置。

(四)围观心理

虽然现实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但是无论现实生活中还是互联网上,构成围观的事情并不多见。能够构成围观的事情定然要具有围观性,其一,事情异常,能够满足围观者求新猎奇的好奇心理;其二,情节离奇,能够满足围观者窥探私秘的八卦心理;其三,议论纷纷,能够满足围观者对事件品头论足的表达心理和展示自我的表现心理。所谓“围观即参与,分享即表态”,一场网络围观必定涌现出一系列议题。

热点的反转新闻大多颇具围观性。比如“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一辆搭载15人的公交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断护栏,沉入江底,这一突如其来的公共安全事故让网民震惊之余,也让网民充满好奇心,急欲探究该公交车坠江的原因;而事情的真相探究过程一波三折,始终伴随着纷纷扰扰的舆情舆论;从冤枉女司机到同情女司机,从对救援队责骂到为救援队点赞,从斥责公交车司机到痛骂女乘客,是是非非、热热闹闹中,围观形成了无数议题。

而“00后CEO狂怼成年人”与“快递小哥雨中暴哭”这类事件,虽然事件情节并没有那么出奇,但却能满足网民的表达欲和表现欲。“00后CEO狂怼成年人”的那一番“狂言”以及幕后的那些“编导”,让“成年人”实在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誓要满足一番表达欲;而“快递小哥雨中暴哭”,让一些心地善良、心存悲悯的网民有机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偷快递贼”大加挞伐,展示其富有同情心、仗义执言的个人形象。这类事件由此也能构成较丰富的议题。

三、反转新闻的自媒体议程设置弊端

如上所述,反转新闻的自媒体议程设置是网民在兴趣和情绪上产生共鸣的结果,在网民心理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自媒体议程设置显示了较为强大的传播力。但是由于网民情绪共鸣、心理趋同而自发涌现的大量议题,问题也显而易见,显现出新闻失实、情绪泛滥、视角狭隘、人际伤害等弊端。

(一)焦虑心理影响下的新闻失实

心理医学上的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是一种情绪症状,患者感觉自己总是处于一种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其认知方面也会受到影响,表现出对所处环境无法清楚地进行识别的现象,甚至还会幻想自己及家人朋友出现灾难的情景。

网民对于自己感到焦虑的信息与事件往往高度关注,诸如公共安全、社会不公、弱者遭受欺压以及贫困病痛等,这类信息与事件极易形成自媒体议程设置;而这类议程设置由于受到网民焦虑心理影响,新闻失实及其认知失实较为普遍。网民在社会中对于公共安全、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等现实体验带来的焦虑情绪驱之不散,因此对这类事件过于敏感,并伴有对于自己及家人可能遭遇灾祸的想象和幻想;加之网络信息是碎片化发布,网民自然就会用自己的想法、揣测、评判等对这些信息进行补充,因而添油加醋、节外生枝、发生偏差,造成新闻失实、话语失实。

(二)宣泄心理影响下的情绪泛滥

宣泄是人的心理需要,但是随意宣泄带来的负面情绪的感染以及对他人的伤害也显而易见。网民在宣泄心理下创建的议题往往具有非理性、情绪化、随意性等特点。

比如“重庆公交车坠江”,这一事件的议程设置起始于微博用户把事故现场照片上传,个别主流媒体未经核查事实即以归因“女司机逆行”为主题予以报道,结果令网民群情激愤,微博上骂声连连:“肇事的女司机就应该死刑,立即执行!”“这女司机剁碎了都不为过!”随后,官方发布了真相,女司机属于正常行驶,责任在公交车本身。微博上又随之充斥着一串串回骂:“可笑难怪国际上都说中国男的配不上中国女人,这个女司机该枪决那个女司机应当严惩,多少个家庭因为你的愚蠢而破碎了!”“带头辱骂女司机的是人渣,网络刽子手。”现实中的一个大悲剧,在网络上竟衍生出一场活生生的舆情闹剧,而这并非个案。

(三)弱者心理影响下的视角狭窄

细究近年来的热点反转新闻,虽然事件各不相同,但社会背景却多有相似,介于市井和江湖之间,执法不公的警察、吃相难看的游客、粗俗不堪的中国大妈、总爱“碰瓷”的中国老人、贫病交加的苦命孩童、又蠢又笨的女司机……演绎了一场场线上线下的人间活剧。然而这并非真实的现实社会,而只是自媒体议程设置构建的一个“拟态社会”。

一方面,在自媒体平台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草根文化,网民基于“弱者”的自我定位及其弱者视角和弱者话语,在传播中都更容易得到接受和认同;另一方面,网民在自媒体平台的草根文化中形成了关于“弱者”的底层社会心理,以及对于彼此都是弱者的想象的集体认同。因此,关注“弱者”的生活境遇和命运成为网民最易于发生共鸣和同感的议程,也成为网民最易于构建草根话语、草根文化价值观的议程。

法制不健全,社会不公,与其说网民们在为现实生活中弱者的不幸遭遇感叹唏嘘、打抱不平,不如说他们其实是在为自己的社会生存谋求权益保障和改善。而这种弱弱相护的弱者心理,使得网民始终跳不出弱者的圈子,难以超越弱者的视野,导致其议程设置议题局囿,视角狭窄。

(四)围观心理影响下的言论混乱

网络围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围观是有效地构建自媒体议程设置的途径,许多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力、起到舆论监督作用的议程设置来自网民围观和围观下的人肉搜索。2018年10月28日至11月7日,“重庆公交坠江事故”的微博信息量占比94.5%,由此引发的话题#重庆公交车坠江原因#、#重庆一公交车坠江#、#重庆公交坠江#等总阅读量超过31亿,足见自媒体议程设置强大的构建力和传播力①蚁坊软件《: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2018年11月9日发布),https://www.eefung.com/hot-report/20181109142755,2019年4月3日访问。。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网民人数众多,身份各异,围观心理和动因各不相同,议程设置因此也时常走错走偏,“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议程设置不仅涉及小轿车女司机、公交车司机和女乘客,网民还剑走偏锋地提出了许多其他议题,譬如关于大桥问题:“应追责大桥桥面设计者的责任!……”关于护栏问题:“这么大的桥,防撞护栏竟然是那么细的钢管,不出事才怪!”关于打捞救援问题:“‘上海打捞’如果不是衣服乱穿的话,那么当地的应急处理部门真的让人捉急,对于救命的处理,难道都没有制度?”关于媒体报道失误问题:“媒体为什么都不出来道歉呢?”关于公交公司整顿问题:“滴滴死两个人都整改了,尼玛这个死了一车,还有人为公交车申冤,这都是生命啊,国家该整顿整顿公交公司了。”网民随心所欲地把对现实中的种种不满、焦虑等情绪统统倾泻到这一事件中,不但于事无补,对于正常的社会秩序、人际关系、和谐氛围,都造成非理性冲撞甚至破坏,事件当事人更可能受到直接伤害。

四、对于如何优化自媒体议程设置的思考

反转新闻“反转”的路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初始报道不完全真实,事情发生后,出现了新的细节,后续不断补充新的“料”,持续发酵,事件发展进程本身有了明显变化;另一种则是初始报道时被人为地有意掩盖部分事实,使得舆论发生偏向,初始报道被彻底颠覆②刘旭平《:“反转新闻”的多元成因及生态治理》《,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7期,第185-186页。。显然,在自媒体环境下,这两种反转新闻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人人都是自媒体”,非专业化的报道,把关人缺失,使得反转新闻“反转”过程中的的自媒体议程设置也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因此仅就媒介而言,如何优化网民心理因素影响下的自媒体议程设置,克服其弊端产生的负面影响,应是传媒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将面对的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一)传统媒体在自媒体平台的议程设置的强势构建

目前多数传统媒体都在自媒体平台开设了微博、微信等账户,以自媒体形态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但是相对于难以数计的个人自媒体,其议程设置构建议题的广泛性、丰富性,传统媒体在自媒体平台的议程设置的弱势无须讳言,由于体制、运营机制、专业规范等约束,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在议题的选择和构建上都难免有所局限。

但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一个专业性或职业性缺位的行业何以能成为一个有序和优质发展的行业,何况是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新闻行业。当前传统媒体发展的不利因素,首要的就是弥漫在业内外的对于传统媒体现状与前景的悲观情绪,使得传统媒体人丧失信心,丢盔弃甲。一些传统媒体以自媒体的爆料为消息来源,放弃对真相的追究、探寻,放弃具有传统优势的深度报道,代之以对某些自媒体的亦步亦趋。专业的传统媒体追随和仿效非专业的自媒体,自然无法对自媒体起到引导作用。

相对于个人自媒体,以自媒体形态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的传统媒体原本具有消息来源可靠、具有公信力、人才队伍等明显优势,传统媒体所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些优势充分发挥起来。传统媒体唯有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专业品牌优势,在议程设置上摆脱依靠自媒体消息源、依附自媒体议程设置的困境,革新新闻的样式形态和传播模式,生产出具有深度的优质新闻,才能重构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强势。在这方面,《人民日报》作出了成功的探索与示范,《人民日报》的微信、微博、客户端,以自媒体形态进行传播,在自媒体平台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二)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上对网民心理需求的满足

大众传媒时代的传统媒体,主要依据新闻价值因素构建议程设置,其新闻价值因素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新奇性、显著性、贴近性、人情味。目前,以自媒体形态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的传统媒体,多数仍然按照这样的议程设置模式构建议题,这类议题往往是媒体及其传播者从自身的价值标准出发认定其具有新闻性或重要性,却并不一定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受众对于信息的关注具有选择性,其选择主要由其需求、兴趣和情绪所决定,在信息过剩的互联网时代,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如果不能进入受众的选择视野,意味着其传播失效。显然,在自媒体平台上,以自媒体形态进行传播的传统媒体如果仍然以固有的模式,即依据时效性、重要性、新奇性、显著性、贴近性、人情味等新闻价值因素一厢情愿地设置议程及其议题,势必失去受众的青睐。

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接触媒介,从中得到满足①李伟:《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7期,第44-45页。。因此,传统媒体在自媒体平台上的议程设置应充分考虑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比如针对网民普遍存在的对于公共安全的焦虑心理,传统媒体应更多主动地构建这类议程及其议题,对涉及公共安全的事实、事件,通过深度的报道、解释、分析,为受众纾解焦虑。又如针对网民普遍存在的宣泄心理、围观心理,传统媒体所设置的议程及其议题,应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让网民表达情感和观点。再如针对网民普遍存在的弱者心理,传统媒体应更多关注社会中的“弱者”,通过这类议程及其议题的设置,让网民表达扶助弱者的爱心、情义,以满足网民展示和塑造具有良好道德的自我形象的需求。

总之,传统媒体必须适应自媒体平台传播环境的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带给受众新的满足,从而在自媒体平台传播环境的议程设置上起到主导作用。

(三)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当顺应情感式传播趋势

在诸多反转新闻事件中,传统主流媒体对于事实真相的调查核实、对于事实真相的认知思考以及自媒体平台的发声,都起到了拨乱反正、溯本清源、廓清迷雾的作用。但是相比于反转新闻“反转”过程中自带剧情的自媒体议程设置,多数主流媒体在自媒体平台传播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的表现还是显得较为被动和单调。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性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不带个人偏见和情感,形成了一整套客观报道的手法;加之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对新闻进行取舍,只有符合新闻价值标准的新闻才能得到传播。如此,导致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把复杂多样的现实简化成简单固化的文本,面对网络信息时代丰富多元的世界,这些文本显得苍白和乏味,远远不能满足自媒体时代受众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自媒体议程设置从“原发信息—情绪共鸣—多元议题”的形成过程表明,情绪共鸣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关键,传统媒体也当顺应这一新的传播环境下的新趋势,提高感知和捕捉网民情绪的敏感性,通过情感共鸣,满足网民的更多积极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应加强对于情感性主题的议程设置的构建,对于议题的呈现不必强求客观和不带个人感情色彩,而应讲求感情的真实流露和自然表达,多侧面呈现新闻事件的事、理、情,使之血肉丰满,使之更富感染力和渗透力;主动积极地以健康正面的情绪影响网民、影响社会,进而达到以积极心理因素影响和优化自媒体议程设置的目的。

猜你喜欢
弱者议程议题
强者和弱者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体育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弱者
不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