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2020-01-08 03:17謝明文
简帛 2020年1期
关键词:拓本

謝明文

關鍵詞:甘鼎 䯉

山東省章丘縣明水鎮繡水村曾出土一件春秋早期鼎,現藏章丘市博物館,其銘作“△甘肈作尊鼎,其萬年眉壽,子子孫孫永寶用享”,其中用“△”表示之字,《文物》(1989年第6期68頁圖7)拓本作,《近出》336拓本作,《新收》1091拓本作,《銘圖》02193拓本作。常興照、寧蔭堂兩位先生隸作“”,並對它與鼎銘其他文字做了分析:

常興照、寧蔭堂兩位先生又聯繫典籍中的“過國”“過氏”,認爲銅鼎銘文中的“”字,與“過”同聲符,聲近義通,又同爲國名,内中必有聯繫,如把鼎銘的“甘氏”作爲過氏西徙途中的遺裔,當不至大謬。兩位先生同時也認爲“”或當讀爲典籍中“郭氏之墟”的“郭”。①常興照、寧蔭堂:《山東章丘出土青銅器述要兼談相關問題》第70—72頁。

《濟南文物精粹·館藏卷》著録了這件鼎銘的彩照,其中“△”字,彩照作,它右旁顯然是“”,⑥庚嬴鼎(《集成》02748,《銘圖》02379)“(既)”所從“”形寫法亦與之接近,但庚嬴鼎銘文是清人流傳下來的摹刻本,字形未必準確。其寫法與(簋,《銘圖》04670)、(簋蓋,《集成》03761,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華書局1984—1994年。《銘圖》04671)所從“”旁寫法接近,此字可隸作“”。《説文》:“,屰惡驚詞也。从、咼聲。讀若楚人名多夥。”“咼,口戾不正也。从口、冎聲。”“”,異體或作“旤”,後者在《漢書》等書中常用作“禍”。金文中“過”字或從“冎”聲,或從“咼”聲。因此“”除去“言”旁之外的部分實即“”。我們認爲“”應即“”加注意符“言”而形成的繁體。“”,《説文》訓爲“屰惡驚詞”。《説文解字注》:“遇惡驚駭之曰,猶見鬼驚駭之曰也。”⑧段玉裁:《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14頁。“”既是逢遇“惡”時發出的驚駭呼聲,那麽它加注意符“言”是非常直接的。又“言”“口”作爲表義偏旁,常可换作,因此“”也可能是在“”形的基礎上把“口”换作“言”而來。

《左傳》襄公四年:“處澆于過,處豷于戈。”杜預注:“過、戈皆國名,東萊掖縣北有過鄉,戈在宋鄭之間。”説明山東境内曾有過國。《後漢書·杜欒劉李劉謝列傳》:“後陶舉孝廉,除順陽長。縣多姦猾,陶到官,宣募吏民有氣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不拘亡命姦臧,於是剽輕劍客之徒過晏等十餘人,皆來應募。”李賢等注:“過,姓也,過國之後,見《左傳》。”《風俗通·姓氏》:“過國,夏諸侯,後因爲氏。漢有兖州刺史過栩。”

《説文》:“欠,張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凡欠之屬皆从欠。”“,㱃食气屰不得息曰。从反欠。凡之屬皆从。”《説文》中從“”的字有“既”“㤅”“”“”四字,《説文》認爲前兩字所從的“”是聲符,後兩字所從的“”是義符。

《説文》:“䯉,咽中息不利也。从欠、骨聲。”《説文》:“,屰惡驚詞也。”遭遇可怕之事發出驚駭呼聲時,自會出現有“息不利”的情況。“冎”,研究者一般認爲是“骨”的初文,可信。東周文字中,習見“”用作“禍福”之“禍”。①李學勤主編,沈建華、賈連翔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叁)文字編》,中西書局2014年,第6頁;李學勤主編,賈連翔、沈建華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陸)文字編》第5頁。《清華簡(捌)·治邦之道》(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中西書局2018年)篇簡2“福”之“”亦用作“禍”。“䯉”與“”韻部方面的關係猶如“骨”之於“冎(咼)”“”之於“禍”。又聯繫甲骨文形以及“”“㰤”“歌”之間的關係來看,②關於“”“㰤”“歌”之間的關係,參看裘錫圭:《説字小記》,《裘錫圭學術文集》第3卷第422頁。“䯉”與“”可能是一語之分化。

《清華簡(伍)·厚父》簡10有如下兩字:

它們所處文例爲:

民其亡A,廼弗畏不祥,亡顯于民,亦惟B之攸及,惟司民之所取。

猜你喜欢
拓本
当代拓印类展览研究分析
读《甲骨文捃》(二)
《始平公造像记》拓本审美探析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透过刀锋看笔锋
泰山上的汉字记忆——《纪泰山铭》清代拓本
石鼓与石鼓文探究
“拓”字词义考
拓本《唐多宝塔感应碑》的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