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俏
摘要:父母和学校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第二任老师。家长和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果家长和父母能够齐心协力、共同育人,学生将会得到完整的身心发展。目前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存在形式单一、合作缺乏、观念淡薄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丰富家校合作的内涵和形式,推进家校合作模式成为新时代育人的常态化新模式。本文聚焦于目前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家校合作策略,以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4-0071-02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书中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是最完备的教育。”[1]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任何一方教育的缺失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每个孩子都成长于家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学生步入学校后,学校便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可能会导致与父母缺乏沟通、情绪无法调节、出现厌学情绪等。因此,“家校合作”共育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的迫切需要。“家校合作”共育模式能够弥补此种缺失,让教育成为完备的、真正的教育。只有家庭和学校能够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共同培育孩子,使得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完整的发展。
1“家校合作”的意义
家校合作有学校和家庭两大责任主体。“家校合作”是指學校教育工作人员和家庭教育人员所共同承担和分享教育子女的过程,在国外也称为“社区伙伴关系”。
“家校合作”的共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学校角度而言,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信息,例如,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情况、是否离异家庭等。通过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剖析学生性格多样的原因,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学校应根据教师的反馈,有效地推进学校家校合作的制度建设;从家长层面而言,“家校合作”的共育模式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及问题,从而采取针对的解决措施。先进的教育理念总是随时代的发展而革新。家长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学校教育先进的育人观,有利于家长和学校形成大致相同的育人观;从社会层面而言,“家校合作”共育模式能够给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供科学地指导,有利于社会各群体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健康的和积极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2目前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每个孩子都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科学的学校教育的共同引导,才能够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笔者发现在“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推进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对于“家校合作”育人模式认识淡薄
目前小学阶段,仍然存在部分家长和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家校共育”的深刻意义,缺乏家校合作共同培育学生的意识[2];部分学校将“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留于形式,没有深入推进,仅通过一年两次的家长会与家长沟通;部分教师对“家校合作”的育人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与家长进行大量的交流会影响他们日常工作;由于职业和观念等的不同,很多家长对于“家校合作”的育人模式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期待,他们认为一旦学生步入学校,学校和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他们缺乏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培育学生的意识,更多地把教育学生的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
2.2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的“缺位”
步入小学,孩子依赖于家长和教师双方。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控制力差、模仿能力强等特点,教师在处理学生多样化问题时,需要通过家长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找到问题的根源,正确处理问题。
但是目前部分家长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存在“缺位”的现象。由于部分家长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念,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只是一味的批评与责罚。其次,很多工作繁忙的家长,将孩子留给爷爷和奶奶。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是缺失的,没有成为家校合作的重要“推手”。最后,部分家长在面对教师的建议不作为,没有真正的教育到孩子。
2.3“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目前家校合作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家长会、电话访谈、微信或QQ班级群等。教师在群里发一些学校通知、家庭作业和其它信息等。虽然这有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但是这种类型的群和群消息没有温度,只有冰冷的文字,缺乏教师与家长进行单独的沟通,缺乏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3小学阶段实行“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策略
美国爱普斯坦教授将家校合作模式分为以下六种类型:当好家长、互相沟通、志愿服务、家庭学习、参与决策、社区合作,为我国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提供了参考[3]。
3.1以政策为指导,明确家校双方责任
新时代需要新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是学校教育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应该根据家“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特点出台相应的政策,明确家长和学校两大责任主体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国家应将“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纳入到学校考核和评价体系中,并对各级学校给予资金和技术层面的支持,以确保新时代小学阶段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能在政策的保障下走向正规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2以理念为导向,丰富家校合作形式
在“家校合作”共育模式下,学校应积极引导家长树立与学校大致相同的育人观念,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激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从学校变革的角度看,家庭作为利益和责任相关者,是学校变革的重要参与主体,对学校变革产生深刻影响[4]。
(1)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学校可通过微博、微信和QQ等媒体平台,与学生家长进行不定期的沟通,给家长提供便捷的指导服务[5]。
(2)实行家长委员会制度。学校可以实行家长委员会制度,邀请广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家长办公室等、召开家长委员会,充分了解家长对于培养孩子的诉求等。学校可以通过家长的反馈信息,充分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否存在偏失,及时引导部分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与学校形成强大合力。
(3)开展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开展适当的亲子活动有利于家长与孩子情感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植树节开展亲子活动。在植树节当天,开展“我与爸爸妈妈共同呵护蓝天”等的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植树节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植树、浇水,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教师可以利用儿童节开展亲子活动,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表演节目。这种活动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更有利于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
3.3以时代特色为导向,发挥家校合作的真正作用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是以时代特征为导向的。2020年,各大学校因“新冠肺炎”推迟开学。学校教育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逐渐演变成了网络线上教育。当学生们不能够进入学校学习,家庭作为家校共育的责任方之一,应承担起巨大的责任。
今年,教育局通过“停课不停学”的平台向广大中小学生免费播放优质视频课资源,学生在家里可以观看线上视频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家校合作的一种别样的方式。小学生群体是自控力较差的群体,他们在电脑、手机或电视上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经常会跳转到动画片、娱乐片等频道。
这就要求家长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充分引导孩子认识到自觉学习的重性,不能因为呆在家里进行线上学习而荒废学业。家长应监督孩子按时观看网络课程视频、按時完成作业,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辅导。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弥补目前学校教育的缺失,充分的发挥“家校合作”的真正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而推动“家校合作”共育模式走向科学化、正规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焦永勇.新时代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的研究[J].学周刊,2020(7):162-163.
[3]张霄.系统论视域下的家校合作:目标、类型与活动规划[J].教育科学研究,2019(12):39-45.
[4]王明.朱知慧.学校变革视域下的家长参与:内涵、困境与突[J].当代教育科学,2019(12):64-65.
[5]李潮海.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转型路径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11):36-37.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