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07 08:24高锦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8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高锦萍

【摘要】为了满足《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时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从而加深学习体验,掌握丰富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在阅读课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口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激发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阅读兴趣,这些年,笔者除了完成国家课程教学以外,还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探究,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善用插图,激发兴趣

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听故事,也喜欢看插图,探究未知的世界,因此,教师在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时,可以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插图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主要是因为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是相符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图猜故事,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插图,教师可以运用插图给学生展现故事。但是,教师在选择插图时应该认真挑选,并不是所有的插图都适合融入到课堂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具有学习意义的插图,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还可以将插图打乱,让学生重新构思故事,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指导学生读绘本《我爸爸》教师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一是同时给出几幅图片,告诉学生可以打乱顺序去构思一个新的故事,只要逻辑合理,想象充分。

二、问题引领,深入思考

无论阅读哪种书籍,喜欢阅读的学生在一边阅读的過程中就会一边提出具有学习意义的质疑,将问题融入到阅读中。一般而言,学生第一次阅读这本书和再次阅读这本书提出的质疑是有差别的,学生经过多次阅读,会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但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阅读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很难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应该考量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阅读时限,应该提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题量也需要考量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能加大学生的阅读压力,这样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除了教师给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抓住良好的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时不合乎规范的,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科学提出问题。当学生提问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长时间下去,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的能力,还可以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锻炼出良好的语文思维。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中,带着问题,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就有了着重点。读完《三国演义》,学生意见不一,这时候可以各抒己见,评价如此多面、矛盾复杂,成就了曹操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三、读后比较,深化思维

在六年级,笔者指导学生读完《呼兰河传》后,再指导学生读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横向比较引导学生思考。

无论是《呼兰河传》还是《骆驼祥子》,都是优秀典型作品,每个词汇和句子都体现了创作者的创作智慧,深刻反映着创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整本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创作者运用得好的字词,感受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书籍的魅力。在阅读中进行细节方面的比较,可以提升学生鉴赏语言的素养。两部作品都体现了旧社会的人间悲剧,《呼兰河传》中的“苍凉,幽眇,真不知今生何世”和《骆驼祥子》中的“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继承着今天的委屈”都能够体现出旧恶社会的黑暗以及创作者的控诉。教师可以将两部作品中的语录集中到一起,让学生进行细节方面的对比。

当学生在对比完细节后,教师要知道学生总结归纳书籍的中心思想,学生学到类似的方法,可以在阅读其他书籍时运用出来,快速总结出创作者的写作内容、创作目的。

读后比较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素养,深化学生的思维。对作品进行观察,需要融入到作品中,把握创作者的情感。学生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应该找到作品的相同点和差异,然后对作品进行观察。因为是对多个文本进行观察,因此,可以推动学生的语文思维。学生在观察好的作品时可以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到读后比较中。在对书籍进行比较时,学生需要找到分析的角度,这样才能完善对作品的认知。作品主要由内容和形式两部分组成,内容就是创作者借助人物形象,传达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涉及到作品的题材、主旨以及情节。作品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作品的语言、体系和体裁等方面。教师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深入到作品中,感受创作者传达的情感。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比较时,不仅要整体中把握作品的主要思想,还需要从细节中感受创作者运用的语言以及艺术方法。学生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应该找到文章中的本质属性之间的关联,并找到作品的本质。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分析作品的角度,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四、深化阅读,开拓视野

(一)在阅读交流中输出成果

因为学生的知识面、阅读体验和感兴趣的点都是存在差异的,就算是对同一本书进行阅读,每个学生的阅读收获也是不同的,阅读交流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其他学生想法的机会。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可以不断与其他同学进行思维方面的碰撞。学生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时,可以不断加深阅读体验,深化阅读,在展现阅读成果时,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想法,发现一些没有阅读出来的喜悦,从而加深自己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学生在与更加优秀的学生在交流时,可以不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动机组织阅读交流活动,交流的类型可以是多元化的。阅读交流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将阅读过程中的知识输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在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及时观察学生的交流状况,找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完善学生对整本书的认知,提升学生的交流水平。

比如,《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两本书在阅读中输出阅读成果。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只是浅层次的阅读,没有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在积累知识时,可以分享创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从书籍中获取的知识;在深入书籍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书籍中的人物、主题以及作者观点的理解;在思想情感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谈对书籍中的风土人情和自我成长的看法。这些都可以为接下来的专题研讨做好准备。

(二)设置专题研讨,挖掘阅读的深度

阅读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设置专题研讨。在整本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突破文章中的重难点知识,走向文章深处。

学生的问题可以成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素材。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问题可以在交流中得到结局,还有的问题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出引导的作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考量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知识,是对主题的理解、是对语言的鉴赏,还是对情节的把握。将问题串联成线,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探讨。

五、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整本书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师的共识。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可以突出语文课程的本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可以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这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挑战。语文教师为了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进程,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但是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像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理论知识多,实践技能少;小学阶段中普及整本书教育率比较低;部分教师没有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尊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利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11-13.

[2]刘天慧.新时代中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J].现代交际,2020(7):167-168.

[3]凌琳.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0.

[4]李功连.叶圣陶“整本书阅读”教育思想概述[J].语文建设,2017(25):65-68.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