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芳
[摘 要] 互联网时代下,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先阐述信息高职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然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的现状,如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失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失准”等。紧接着提出改善高职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现状的措施,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208-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是对教学改革要求的满足,还是对时代发展趋势的顺应,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在该大环境下,各所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而如何有效提高信息集成化教学管理效率成为高职院校亟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下面进行深入探究。
一、高职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概述
在当前信息集成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在建设教学管理的时候,要坚持整体体系观念,建立科学性、高效性以及规范性较强的教学管理信息获取、传达以及决策机制,并根据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以往的教学管理方式,科学且高效地设计、组织、指挥并协调职高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高职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具有开放化、扁平化以及科技化等特征。
二、高职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窄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软件和硬件条件都得到了良好完善,实现了信息化办公,有效解决以往非常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但是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仅是应用于学籍管理、课程安排、学生选课、教学计划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评价、课程调整、考试安排等方面,而在实训材料管理、教学质量监控、顶岗学习管理、课程考核等方面的应用比较少,信息管理平台并没有建设完善,进而导致信息集成教学管理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管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二)信息集成教学管理系统“失灵”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管理效果主要依靠一系列信息软件平台来实现,但是因为院校中具有较多的分校区,并且各个校区、各个院系在实训条件、师资水平、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同一门课程,各个院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各不相同,这样就出现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情况,需要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合理安排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为此,学校需要对信息集成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与改造,但是因为资金缺乏以及人员专业技术较差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对信息集成教学管理系统的升级与改造“寸步难行”,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教学管理特色也无法发挥出来。
(三)信息集成教学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失准”
信息集成教学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數据与信息十分多,在数据库当中表格结构也极为复杂,再加上各个表格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其中一个表格当中的基础数据发生改变,那么其他表格的基础数据也会受到影响,准确性下降,正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信息集成教学管理系统具有精准的基础数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措施的不断变化,导致高职院校在具体教学中经常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教学计划突然改变、任课老师突然发生更改、实训场地发生变化等,进而导致之前所制定的整个教学计划都得发生改变,而信息集成教学管理系统基础数据也要进行更新,再加上信息系统维护难度大等因素,使信息集成教学管理系统难以时实完成基础数据的更新,进而产生基础数据“失真”的情况,阻碍教学管理的正常开展。
三、高职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流程分析
(一)建立过程化管理方案
高职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结合实训内容对时间表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从而使实训教学过程与过程化管理保持一致。在实践教学持续推进的情况下,实训管理框架要开展多个时间窗口,将实践教学中的各项任务都包含在其中,从而以流程化的形式对教学业务进行有效管理。
(二)整合以教学过程为主线的实训基础数据
在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系统运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实践活动申请文件进行审核,看这些文件资料齐全与否;其次,在网络平台上上传实训内容与相关资料,实现全校共享;再次,对实训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如课程信息、资源消耗、教学资料等,并且随着实训活动的开展,将其进程同步到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中;最后,整合本次实训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保存,让整个院校的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网上进行检索查阅。下图是其管理流程。
(三)构建以实训项目为主题的数据仓库
以实训项目为主题的数据仓库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础数据,另一部分是应用数据,主要为系统提供数据查询服务和信息反馈服务。基础数据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与实训相关的场地信息、人员信息(学生信息、指导教师信息;实训管理系统负责人信息)、资金使用信息、设备信息等,这些数据信息有效保障后期对该实训活动的查阅和审核;应用数据也划分为两个类别,分别是实训资源以及相关信息分配。具体如下:在具体实训中,所产生的数据会被记录在信息化实训管理平台中,主要有设备使用情况、实训资料、学生完成情况、教师评价等,管理平台会整理分析这些数据,然后得出本次实训效果。这样一来,学校不仅可以更方便地评价实训活动,还可以及时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进一步完善实训活动,为教学管理以及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保障。
四、改善高职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现状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构建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
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可续、合理地进行规划,确保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的高效性与共享性。针对此,在购买硬件设施或者安装软件信息系统的时候,都需要包含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从教学管理整体出发,规避传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将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的优势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在对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进行规划的时候,还要具有前瞻性眼光,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增强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的适应性与实用性。高职院校要注意,要让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进行安装调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二)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
高职院校针对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制度,确保教学管理平台的运行有制度保障。在制定相关制度的时候,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自身特点明确相关数据的采集范围、时效以及途径,录入数据的过程,数据采集人员的职责,平台管理人员的职责,信息修改流程等。另外,教学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总结工作的点点滴滴,及时修改和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
(三)合理配置人员,加强业务培训
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为此,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丰富管理经验,还要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确保对计算机有熟练的操作。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还要具备获取、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掌握现代教学管理方法。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并根据岗位条件合理分配工作人员,保证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的高效运行。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开展研讨会、座谈会、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等活动,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此外。各院系最少还要培养两名可以熟练使用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的人员,确保管理平台在发生故障时可得到及时解决和维修。
(四)有计划更新软硬件配套设施
对信息化继承教学管理平台的更新与升级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财力,如果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比较紧张,那么一次性在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上投入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不仅会导致学校办学经费更加紧张,还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分期建设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轻院校的经费负担,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办学成本。高职院校通过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开展学生评价教师、英语等级考试报名、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学生期末成绩单寄送等工作,既节约了大量的费用,还促进了工作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总体来说,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水平主要在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学管理水平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结合现代教育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在信息化、教育化、系统化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这不仅是实现教育改革的一种手段,更是提高办学效益的一个渠道。针对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向云晴,邱议稼.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419.
[2]林徐润,孙晓华.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网络,2013(7):59-60.
[3]王平,曾晓秋,林敏.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构建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205-206.
[4]丁佩芬.移动化与智慧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新范式[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62-65.
[5]石冬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實践与探索[J].时代金融,2018,700(18):290,293.
[6]郭长媛.信息化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探索[J].学园,2014(4):38-39.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