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女
[摘 要]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具有“师范性”和“职业性”,培养其核心素养有助于增强其师范性和职业性。近年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已蔚然成风,然而,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成果却鲜见。在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努力探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且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指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001-03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为谁培养学生”,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本质问题。我国学者林崇德指出,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就是关注教育的本质问题。[1]从某种程度而言,核心素养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全面素养,而是有助于学生发展和适应社会变化的关键素养,它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实现融合,深入回答了教育的本质问题。所以说,核心素养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彰显了人所具有的卓越品德。它不仅仅是一份列举各项能力的清单,更是一种对未来人性的设计。[2]当前,从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成果可看出,研究对象主要聚焦在基础教育阶段和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甚至细致到某一学科中,而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并没有深入展开。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处于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阶段,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迅速提升,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期许。诚然,幼儿教师发展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幼儿教师的供给矛盾仍相当突出。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其核心素养旨在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质优的幼儿教师队伍,引导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立足于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包含什么方面?其如何很好地获得核心素养教育?
鉴于此,我们需要结合本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培养目标,严谨审视和深入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帮助其有效习得核心素养,进而在激烈的社会生存竞争中崭露头角。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前教育学科培养下形成的有助于个人可持续发展和更好顺应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关键素养,它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关键性、时代性等属性。
纵观国内外文献资料,可以看到,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已蔚为大观,且已被提上议题。再者,也有不少声音呼吁,各学习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应被明确指出。如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清楚表述了学生应具有六大方面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研究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契机。[3]
核心素养并不是代表面面俱到的素养,而是在学生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素养。[4]倘若一个人具备核心素养,就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获得发展。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处于边缘化地位,相关研究成果更是寥寥无几。在此,我们须关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并开展相关研究,以便为社会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幼儿园教师。由此,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视域,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特点,以增强其综合素质、发展他们的必备品格和提升关键能力为核心目标,本文努力探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而整体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框架。
本文构建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除了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的培养外,还需结合本专业特点,提升专业核心素养,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专业性和师范性。除此之外,笔者还会考虑当前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其中。因为当今社会不少中小学生面临心理压力大、抑郁、校园欺凌等诸多社会情感发展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必须关注学生的社会情感,社会情感学习势在必行。总的来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框架如下表所示。
二、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师范性”和“职业性”。为更进一步推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规范化和科学化地发展,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在拟定培养人才目标时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期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过硬的幼儿教师队伍。然而,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要求,不能将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任意取舍,更不能将其孤立地分开进行单独培养或研究。由此,为有效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举措。
首先是教育行政部门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引领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事业规模化发展,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由此,既要关注中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要认真考虑培养对象的核心素养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换句话而言,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教育界加大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研究,引导中职学校在加强本专业内涵建设时,审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问题,切实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其次是学校教育教学方面。有学者指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四大支柱分别为:课程、学习、评价与教师。所以说,学校是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进行課程改革,及时修改课程标准,学校需要重视课程改革及教师培养力度,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着力点,大力支持教师将核心素养的要点融入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设计中,鼓励教师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新型课堂,革新教学模式,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
再次是教师方面。学校应搭建教师研究平台,一方面,鼓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统整,将核心素养要点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核心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实现学科融合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导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思维等要素的评价问题,注重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最后是家长方面。虽然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校,但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家长是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所以,家长也应支持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与教师保持一致性,共同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此同时,家长也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自主发展”“社会情感”“社会参与”方面的关注和培养,为学生人生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注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势在必行,也是刻不容缓的。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这是他们立足社会的重要基石。相比而言,核心素养教育更显示综合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鉴于此,我们需要审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高伟.论“核心素养”的证成方式[J].教育研究,2017(7):4-14.
[3]刘胜男.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及特点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4]褚宏启.国民核心素养清单与重点[J].中小学管理,2016(6):57.
[5]唐金香,邓海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29.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