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爽 朱铁樱
[摘 要] 结合数字校园建设,通过学生、教师、职能部门、教学督导、第三方五个方面收集教学信息,输入数字校园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通过即时以及定期的形式进行反馈,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课程教学,进而建立持续改进、闭环反馈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
[关 键 词] 数字校园;教学信息;反馈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028-02
提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工作核心研究课题,利用数字校园建设契机,构建“互联网+”的高校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有助于构建师生相互了解课堂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桥梁,实现及时、动态的信息反馈,并依据大数据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从而提出更有效、更积极的改善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信息反馈现状
(一)传统教学信息反馈方式
传统的教学信息反馈一般使用线下方式进行,采用面对面的交流以及纸质的填报等方式。在课程教学的时间段内,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督导、课程组以随机听课的方式进行监督,记录听课情况,课后将听课情况反馈给教师,最终在期末由教学管理部门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教师相应的教学评价。由于收集的都是纸质材料,所以很难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容易只注意到点的问题,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因此对提升教学质量缺乏有力的帮助。
(二)“互联网+”教学信息反馈方式
随着“互联网+教学”的不断推进,在此环境下构建动态教学反馈评价体系,可以结合数字校园建设,从单一的线下反馈方式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并对教学督导等反馈的信息加以分析、运用,解决以往教学反馈信息不够准确、全面、及时的问题,营造一个相互交流、公平合理、公正透明的教学大环境,更加有助于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填鸭式”教学向反思式教学改进,从而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互联网+”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的建立
“互联网+”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是体系成员动态地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进行信息反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调整,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一过程不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是双方即时的互动过程,具有互动性、及时性、反复性、完整性等特征。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工作流程下图所示。
(一)教学信息收集主体
依托数字校园,“互联网+”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主体主要来自五方面,即职能部门、教学督导、教师、学生、第三方,这五个主体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教的信息以及学的信息。
1.教学管理部门
教学管理部门主要为学校教务处、二级教学单位,负责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同时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的直接责任者。
(1)教务处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教务处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教学质量,如《教学检查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实施办法》《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等。其次,教务处通过教学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三段式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过程监督,及时了解学校教学活动的整体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强诊断与改进,这一系列的举措保障制度实施成效。最后,教务处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管理、课程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二级教学单位
二级教学单位负责具体的教学工作,最需要及时了解具体的教学信息。首先,二级教学单位按照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责任分工完成各项工作。其次,单位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座谈、交流、听课等形式面对面了解课程教学情况。最后,教学秘书需要及时关注学生基于数字校园提交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有助于二级教学单位不仅了解教的情况,更能了解学的情况。
2.教学督导信息反馈
教学督导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始终起着监督与引导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整合全校督导人员,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实施全覆盖的交叉式听课活动。即将全体督导人员分几个小组,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开展推门听课,每位任课教师全年至少由2名不同督导员进行听课评价,青年教师则由多名督导同时听课。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问题及建议,并依托数字校园形成评价成绩以及意见。全覆盖式的推门听课活动对督促教師认真备课、科学规范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课堂纪律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除听课以外,学校督导室还需要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督导信箱等方式收集师生对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3.教师
教师是学院课程教学实施的主体,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学院的教学质量。教师的信息获取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程考核三方面,课堂教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考核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并因此了解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成效。
(1)教师教学日报表
高校的课堂教学一般是从点名开始的,如今网络教学平台非常普及,如钉钉、学习通、云班课等,教师一般采用这类网络平台进行点名工作,方便又快捷,但这些学生到课情况等的教学信息只是存在于教师的“手”中。通过数字校园进行数据整合,实现数据贯通,就能获取这些信息。笔者所在的高校购入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并融入数字校园,实现教师教学日报表两个系统融通,学校以及二级教学单位的管理层能及时了解各班级学生的出勤情况,以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去向。
(2)同行听课
同行听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听课可以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信息,也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相互听课可以实现教学经验交流,学习同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以及探究式、翻转课堂、移动课堂、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师的听课信息(包括评议等级以及建议等)通过在数字校园内直接体现,以便于后期数据整理分析。
4.学生
学生是学校教学的主体,是课程教学的接受者,亦是教学信息反馈的最终受益者。学生的教学信息收集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评教、学习周报、即时网报、学生座谈会等。
(1)学生评教
每学期,学生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总体评教,由教学管理部门设定评价指标,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定量的评价。依托学校的数字校园进行,评价结果存于校园数据库。
(2)学习周报
依托数字校园,在每个班级内设立学生教学信息员,由教学信息员每周进行学习周报填报,对本班级内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定时线上报送。
(3)即时网报
建立学校督导室与学生教学信息员的沟通群(微信群或者QQ群),收集突发意外情况信息以便及时处理。
(4)学生座谈会
学生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听取学生对学校或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教师的课程教学、对课程的考试考核等多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5.第三方
第三方的信息收集主要来源于实习单位以及用人单位,主要对象为实习生以及毕业一年和三年的学生,通过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性意见。
(二)教学信息数据处理
通过数字校园实现网上信息报送,并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处理,如笔者所在高校在2019—2020年第1学期通过数字校园获取的教学信息共计565条,具体归类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发现高校学生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作业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比較期待,也希望教师能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部门能够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做出科学决策,为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提供正确的依据。
(三)教学信息反馈
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并不是舍弃线下全部改为线上,而是线上线下互相结合、补充,以此形成动态的教学反馈体系。
线上的即时反馈通过数字校园可以直接发送至教师以及相应的教学部门,并及时给出相应的反馈意见,做到有反必应。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线下的反馈可以结合数据库中的信息,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并给出合理的意见,如每月编发“督导简报”,通过数字校园发布,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先进典型向全院通报。同时结合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督导、学生、教师的评价信息给予每位教师一定的合理评价。如笔者所在高校就针对校内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实施全面、综合的全员评价,以学生网上评教为主体(占比55%),教学督导、二级教学单位评价为修正(各自占比20%),兼顾教师网上自评(占比5%),评价最终结果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过程全程依托数字校园进行。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教学反馈体系有助于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持续改进、闭环反馈的体系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数字校园背景下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研究[J].信息安全与管理,2019(3).
[2]徐薇,李清勇.基于“持续改进,闭环反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3).
[3]李军祥.“互联网+”下的动态教学反馈评价体系构建[J].计算机时代,2019(4).
[4]夏磊.高校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教论坛,2019(3).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