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基础教育中教学目标缺失与重构的研究

2020-01-07 15:19翁燕平
科教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三点水点画笔画

翁燕平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第一小学 浙江·杭州 311115)

1 目标的科学性

1.1 目标的独特性

三年级《卧钩》是有难度的一节课。教材参考书中关于卧钩的目标表述摘抄如下:(1)了解卧钩的写法。(2)通过练习掌握用卧钩及带卧钩字的写法。(3)培养学生耐心观察,认真书写的习惯。

卧钩是非常独特的笔画,独特的笔画应有独特的目标要求。但是上述目标可以用于一切笔画的要求,缺乏独特性。通过反复试教,制定了“卧钩”这一笔画的新目标:(1)体会卧钩的用笔方法,比较与斜钩的区别,掌握卧钩的角度。(2)通过字模拼摆和教师示范,体验卧钩与其他点画的组合特点,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3)培养认真观察、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4)感受心字底特征,通过拼摆、对比、交流等方式,提高分析和组合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上述目标而言,梳理了类似笔画的对比,增强了学生比较、发现的能力,明确了双基目标(卧钩的写法与其他点画搭配),突出了教学重点(字模拼摆和教师示范,体验卧钩与其他笔画的组合,促进了审美能力提高),表述比原来教参目标更有可操作性,也更为科学。

1.2 目标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发展与评价等功能。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制定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行。

例如《单人旁和双人旁》的教学目标:(1)掌握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书写要领,学会写单人旁和双人旁,并能在平时书写中运用。(2)写好“侍、得”,选写“位、後(后)、保、從(从)”四个字,写的端正、整洁。

此目标的表述就两点:“(1)掌握……”“(2)写好……的写法”。

书法课首先应是有着深厚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美育课,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书法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重新设计了“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学习目标:(1)了解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书写要求,比较两个偏旁的书写异同。(2)通过比较和教师示范,体会左右结构安排方法,提升审美能力。(3)培养认真观察、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书写品质,渗透谦让思想。(4)通过观察、拼摆、书写、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记忆、分析等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左右结构汉字打好基础。

为了避免在寝室装饰和文化建设中形成简单的复制、迁移,从而形成千篇一律的寝室风格,在工作室创意设计中,会引导各寝室成员结合专业、兴趣爱好、优势特征等因素,充分挖掘本寝室的特色,让寝室成员参与到寝室文化创意与建设的全过程,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上述目标的表述,有知识技能目标,有达成目标的过程手段,同时又联系生活,渗透传统礼让等思想,让书法体现出完整的育人价值。

1.3 目标的实效性

目标的实效性是指有明确的指向,要有价值,还应该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样的目标是“有用的教学目标”。

例如《四点底和心字底》的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四点底和心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羔、志、杰、点、然、忍、忠、态”,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本节课不仅要初步掌握四点底和心字底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些偏旁字的书写规律,还要让学生写好八个带有四点底和心字底的字。内容多要求高,这样的目标显然是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如此大量的书写练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书写水平的提升。

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对其书法训练目标有效达成性来看,本课的四点底与心字底完全应作为两节不同内容的课来上,二节课的目标分别如下。

《四点底》教学目标:(1)通过火字底的演变,了解四点底的来历。(2)通过比较,理解四点的组合方法。(3)感受笔画特征,通过观察、组合、对比、交流等方式,明确带有四点底字的普遍书写要求,提高观察力、分析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心字底》教学目标:(1)了解心字底的书写要求,比较与四点底的书写异同。(2)通过拼摆,体会上下结构上紧下松的安排方法。(3)通过观察、书写、分析、交流等方式,提升上下结构汉字的处理能力。

通过四点底不仅学习书写技法,还可以介绍篆书中“火字底”到四点底的转变,介绍文字变迁历史,激发对汉字研究的兴趣,字帖中四点底的不同姿态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四点底的字一般是上下结构的字,具有上紧下松的特点,还可认识审美规律。心字底则可以精讲多练,重点关注上下结构字心字安排及三点的处理方法。

2 内容与目标的关联性

2.1 内容的联系性

例如“点横头和宝盖”一课教学目标为:(1)掌握点横头和宝盖的书写要领,学会写点横头和宝盖,并能在平时书写中运用。(2)写好“亭、官”两个字,选写“方、宣、率、家”四个字,写得端正、整洁。

本课难点是横钩的写法,点横头较易写好,和宝盖头一起学习,点横头学生可自行掌握,对宝盖头则需先上好横钩的写法,前者教学对于目标重点突破没有任何作用。将“秃宝盖”和“宝盖头”并在一起更为科学,在形态上更加接近,关键这些字都有横钩的写法,在不同的字体中重复练习这一笔画,将关联的内容放在一起学习,对于学生体会其要点是很有必要的。

2.2 编排的逻辑性

例如“三点水与四点底”的教学目标为:(1)掌握三点水与四点底的书写要领,学会写三点水与四点底,并能在平时书写中运用。(2)写好“清、無(无)”两个字,选写“池、烈、法、兼”四个字,写得端正、整洁。

将三点水的字与四点底的编排在一起,这两个偏旁的点的姿态写法各不相同,缺少相互关系,所组合的字是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两类不同类型。无论是点画用笔还是结构方面都缺少了相互关系。而将两点水的字和三点水的字编排在一起更加科学,也更容易在相近的笔画练习中找到异同,更能够从中体会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要领。

2.3 练习的梯度性

练习梯度一般指书写练习从易到难,便于学生练习过程顺畅,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要体现练习梯度性,教学内容方面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教材三年级练习的字有的很难,而到五六年级有好多字却非常简单,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还专门列出了《独体字》一课的练习,这些放在四年级为宜,到六年级应该写合体字。还有些字如“人”“自” 等好多字三年级的时候在写,到五六年级还是在重复地写,虽然可能关注点不同,但作为教材内容,在文字选择时还是应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

3 目标的可落实性

教学目标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的目标的预期,目标需要落实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3.1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例如《捺》的目标:认识斜捺和平捺两个笔画的形态特征;写好斜捺和平捺,并知道捺要写的舒展大方;写好“人、之”等字,体会捺的不同用法。

这节课教师讲解,学生没有思考表达机会。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真正理解捺的用笔和形态。学生作业反映出来对捺的写法特点还是没有较好的把握。

课后,笔者和该教师认真探讨了这堂课的问题,提出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了如下修改:

老师先展示了学生吃饭的“调羹”。让学生找出这调羹与众不同的地方:调羹的把手比较长,从侧面望去,顶端向下弯,而且线条很流畅,而盛汤的部分则做得又大又深。然后把调羹侧面对着同学们:“把调羹画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捺’”。同学们兴趣十足,大家一阵涂鸦,结构却形态万千。“怎么才能把捺写好呢?你们有什么诀窍吗?”“开头要稍微粗一点,还有点圆。”“这叫起笔”。教师及时渗透了“起笔”的概念。“中间行笔时要慢一点,到盛汤的这一部分的时要用力,写得大一点,粗一点,但最后还是要慢慢细下来。”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这个捺还很像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滑梯,上面比较粗的地方是小朋友们等的地方,滑梯的最下面也像捺的最下面一样比较平,比较大的。”“嘿,还真像!”

本节课多了生活实物、观察、探究、表达环节,学生对捺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再来写捺时,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力,发展了形象力,还初步感受到汉字的形态和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兴趣。

3.2 技术手段的植入

教师字模拼摆和直观演示教具,引导学生由平面静止观察转向动态分析,对字体的点画变化过程可充分的感知,体会书法点画安排的美感。字模活动教具可进行笔画重组,可让学生进行拼摆体验,明确点画位置与字的形态关系,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改,比老师单纯的说教要好得多。多媒体直观教学、赏评互动,拆字组字、字模拼摆等一系列的方式,极大增强了当代书法基础课的内涵,学生思维被充分挖掘,学生在讨论、赏评、游戏中自主地寻找和总结写好字的规律,体验探究的快乐,大大激发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也更加利于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与达成。但当下在书法基础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会将汉字的构成法则作为定式,概念化的教给学生,造成学生生搬硬套,一味模仿,但不理解其中的缘由,导致了目标达成率偏低。

总之,小学书法基础教育在目标的制定和达成上存在问题,也是书法基础教学工作者可以不断深入研究的方向。作为老师,必须要有较强的目标意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合理科学的目标,更好地落实在教学之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猜你喜欢
三点水点画笔画
第六讲 横折弯、三点水、人字头的写法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楷书点画使转的学问
颜真卿楷书“点画”的教学课例
《不同的三点水》教学设计
找不同
七绝·春雪
我是小字典
瓶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