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超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 广东·广州 510663)
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要求注重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1]高校作为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阵地,是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重要源泉,要顺应国家社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主动谋取变化,瞄准高层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教育,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不断践行国家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亿计的继续教育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缓解了传统全日制教育资源不足和社会成员对教育需求的基本矛盾,为社会成员在学历补偿、学习技能、提升学历方面提供了重要机会。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全日制招生数量、规模逐年递增。截止到2016 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目为本专科748.61 万人、研究生66.71 万人,分别是1998 年的6.91 倍和9.20 倍; 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695. 84 万人,研究生198. 11 万人,分别是1998 年的7.91 倍和9.96 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招生数量从1998 年的1091.09 万人下降到 2016 年的504.10 万人,减少一半,成人教育招生数量也减少了近20万”。[2]20 年来,高校继续教育的招生数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加之高校传统的重视“本研”培养的惯性思维,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发展空间受到了压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思想日益普及,继续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与日俱增,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高校继续教育在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和民族文化品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振兴战略的实施,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也带来了前所有未有的挑战。高校继续教育要不断克服大众化人才培养模式对继续教育发展空间的冲击,不断提升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平台,做好科研成果向社会发展实践需求的转换,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社会发展中去,不断壮大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同时高校继续教育要积极借助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东风,实现继续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国家“互联网+”方针政策的出台,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和网络学习等信息化时代来临,高校要准确把握教育大数据在促进继续教育发展方面的命脉,顺势而为,合理谋划,充分借助大数据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升级,打造继续教育品牌。信息化时代,高校要完善基础硬件设施,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教学,搭建高校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和远程教学督导体系,探索灵活的网上授课方式和弹性的管理制度,满足继续教育学员对上课时间、学习周期和学习成效灵活性的需求;高校还要加强教育大数据的建设,利用教育大数据分析掌握生源信息、学习需求、职业诉求和能力提升,做好培训需求分析、课程研发和教学项目设计,保证教学实施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高校继续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的优势,准确实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分析和人才培养的科学性研判。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等集中存在的地方,在开展继续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资源优势。[3]继续教育的开展要始终围绕高校自身的学科特色、文化底蕴和课程优势进行开展,以市场为准绳,打造继续教育品牌。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为例,瞄准建设世界一流警察大学的奋斗目标,整合工科资源优势,逐步面向全国公安机关、移民管理队伍、社会行业消防队伍开展教育,努力培养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型警务人才、移民管理人才和消防工程管理指挥人才,已经取得较高的社会评价和认可。同时,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还面向公安国际执法安全合作、面向联合国维和事业和国家有关部委“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进行非学历教育培训,在扩大学校自身影响力与知名度的同时,也为学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高校作为教学科研中心,具有先天的科研条件和优势,继续教育要借助高校的平台将科研成果转换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非学历教育培训方面,高校继续教育的任务就是对社会专业人才进行培训,通过智力成果的输出切实做到科研成果到生产力的直接转换,达到继续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的效果,这也是高校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科研转换成果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过程。
高校继续教育主要由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组成。学历继续教育是普通教育之外取得学历的重要补给形式,缓解了社会成员对学历的渴求;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表现为高校利用自身的教学平台、科研条件、师资队伍等人才培养优势,进行任职培训。在我国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高校要逐渐搭建“一体两翼”的终身教育体系。其中,一体主要是指能力的提升,两翼是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4]高校要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平等协调发展,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标。近几年,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国内名校陆续通过继续教育改革、实现管办分离办学体制,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品牌和特色鲜明的学历教育知识体系。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水平是一所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国内知名高校发展经验证明,高校继续教育水平越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越大。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是高校服务社会、感知社会,展现教学优势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促进学校的高水平发展。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学校的特色,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培养规格、培养重点和培养目标上的协调平衡发展,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智力和人才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等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政策法律文件,展现了国家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迈入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要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实现继续教育与全日制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教育构成高等教育发展前进的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并行不悖,两者之间是协同合作的关系,共同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继续教育侧重于成人的即学即用上,立足于职业现实需要;全日制教育侧重于基础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上,两者之间是错位发展,相互补充,致力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致力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高校继续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缓解了社会成员学历需求不足的矛盾,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国家改革发展的攻坚期,高校继续教育要紧抓时代机遇,充分掌握国家关于支持继续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主动寻求自身的转变和下一步的发展,努力打造高校继续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