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志凯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河南·商丘 47600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校园等应用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热门。在此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网络学习空间[1]是智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满足当前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学习。
教育部已经在全国部署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求教师都要开通自己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途径。学习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也是促进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部门相互交流的的载体。网络学习空间[2]也能够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另外,在智慧时代来临以后网络学习空间还要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学生要能够因材施教。近年来,高职网络学习空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目前高职网络学习空间也存在智能化不足,师生使用体验值不高等问题,影响了网络学习系统的发展,为此本文从实践出发研究了高职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3]智慧化是其发展趋势,但是高职网络学习空间尚没有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大部分院校都是由教务部门、科研部门或者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运维。教务部门负责可以提高学习空间的利用率,科研部门更注重绩效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则能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增强师生的应用体验值,但是不管哪个部门负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空间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推进,因此应该成立专门的组织由学校正职或副职负责进行统一推进。
高职院校的网络带宽难以满足学生智慧学习的需求,优化网络环境升级网络带宽是高职院校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已经逐渐在高职院校走向普及,但仍有少数院校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更不能满足网络学习空间发展必备的基础条件。目前,仅有近五分之一的高职院校制订了网络学习空间教学资源的开发标准。绝大多数院校没有相关标准,导致各类教学资源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兼容性差,学生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值不高。
教师对于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情况整体满意度不高,高职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中仍然以被动接受为主,能够主动去参加学习的学生比较少。另外学生在自主学习、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刚刚起步,大部分院校虽然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但是主要以辅助课堂教学为主,应用还仅存于表面形式,层次不高,网络学习空间的智能化水平不高,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学生智慧化学习的需求。泛在学习、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没有在空间应用中体现,教师仍然用PPT 课件为主的传统授课方法,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做创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大多只存在于理论方面,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也仅限于课件的浏览、教学视频的播放和布置作业等功能,更多的智慧化辅助教学功能缺失。[4]
网络学习空间只有实现了全部系统的互联互通,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课程资源的重复建设。目前,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建设的网络学习空间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程度偏低,共建共享的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交互性是网络应用系统中必备的性能,也是系统能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网络学习空间更离不开交互功能,学生与空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空间、教师与教师等都需要进行沟通交流,没有沟通交流就很难留住用户,失去用户也就意味着空间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另外,系统缺乏对教师空间应用的培训,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各部门协同能力不强,这也是当前网络空间面临的突出问题。下面简要分析高职网络学习空间存在问题的成因。
从学校层面来说,高职院校领导在思想上没有意识到网络学习空间的意义所在,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只是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建设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建设。其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IT 网络资源建设素养,但是学校缺乏对高校教师先进教学理论和实践技术的培训。另外,学校未能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政策,例如在教师职称评审中为在空间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分等改善教师建设空间的政策不足。最后,有些学校校园网带宽低无线网络覆盖率不足等基础条件差,达不到网络学习空间运营的基本需求。
从教师层面来说,当前大多数高职教师都面临着严重的教学压力,相当一部分教师每周的课时量都达到了20 学时以上,再加上要完成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等工作繁重,没有足够时间投入到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其次,高职教师的教育技能和制作IT 教育资源的技术能力都难以胜任网络学习空间需求,学校也缺乏必要的培训。学校缺失激励政策,教师应用空间回报较低,教学效果收效不大等因素导致教师网络学校空间应用的主观能动性不高。
从学生层面来说,尽管当前95 后的大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化,有较强的创新欲望。但是,其自身成长的环境还处于应试教育之中,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网络学习空间要求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显然我们当前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学生学习意愿不足,需要在教师强制下才能开展学习,能够主动自愿去学习的学生很少。另外,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较差,面临的网络环境也不容乐观,因此净化网络环境,提升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意义重大。
从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层面来说,随着政府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推广力度加大,很多企业都加入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大军。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学习空间很多高职院校不知该如何选择,各网络空间建设也参差不齐,部分学习空间智慧化应用功能缺失,难以胜任智慧化教学的需求,没有学生学习信息的智能诊断,也没有向教师智能推送学生学习情况等等。另外,有些平台操作复杂,制作空间课程资源需要较高的IT技能,影响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主旨。当前95 后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个性特点鲜明,空间服务的对象就是这批与时俱进的95 后大学生,因此网络学习空间不能走单一的僵化模式,而要构建多元化的服务模式,能够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空间建设一定要充分体现“通”,杜绝形成信息孤岛,优化学习空间模式,保障数据传送汇通,各类教学资源联通,各种形式交流畅通,各种智慧服务贯通。网络空间建设的物理基础是确保网络畅通的必备条件,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网络基础建设,尽快升级校园网到IPv6 接入,争取无线网络全覆盖等等。各个高职院校要经常交流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情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高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智慧教育要求网络学习空间可以为学生提供功能更符合高职学生需求的智能化服务,平台能够智能为学生推荐学生需要的资源。目前,高职院校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规格不高,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智能推送等模块缺失,有些平台操作复杂不易教师掌控,学生应用的体验值不高等问题突出。高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立足高职教学的实际,为学生提供的功能一定要实用,支持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等平台开展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同时,要能够智能判断学生的喜好为其智能推送学习资源。应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网络学习空间的稳健运行保驾护航。强化学习空间的系统统计分析功能,及时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网络学习空间和传统的教室授课有根本的区别,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照搬传统的授课模式。通过学习空间授课不仅仅需要教师能熟练使用操作平台,还需要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智慧教育背景下的网络学习空间拥有琳琅满目的各类学习资源,支持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僵化单一,要结合学生个性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质和现代教育理念。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两个方面,教师要想熟练掌握这两方面的技能必须需要通过长期的培训和教育实践才能做到。另外,新时期的高职教师还要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准确掌握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新时期的教学方式方法、教育理念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培训才能够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
基于智慧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需要较为昂贵的财力物力支持,而对于当前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政府部门主要负责空间的规范、倡议和引导建设,IT 企业主要是进行开发、建设、维护和推广,学校是购买有关服务,教师进行空间课程建设,学生主要完成自主探究学习。当前,高职院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资金不足,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维护都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导致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体验值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一定要加强资金支持,高职院校也要多方面筹措资金保证网络学习空间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对于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建设。教师是网络学习空间中课程资源的建设主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网络学习空间发展上限,也是空间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高职院校要将空间课程建设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和教师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相结合,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绝非易事,需要高职院校多个部门协同推进,但现行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思想的情况十分严重。教务部门的干预可以促进提高空间在教师和学生中的利用率,科研部门的干预可以健全教师激励制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干预可以提升空间的技术水平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是,网络学习空间不是仅仅依靠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组织领导,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通力配合,以统筹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各项工作。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网络学习空间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构建智慧应用模式、开展多维培训、协调各部门统筹推进等七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为高职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