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01-07 15:19杨连洪
科教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导向课程体系岗位

杨连洪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0)

0 引言

高职院校对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需正确分析育人目标与市场需求间的相互关系。并真正探析到实践导向的深层内涵,精准定位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即能够紧密围绕高职院校课程特征,将高职教育课程与通识课程进行科学的配置。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通过对岗位需求标准进行客观评判断与整合,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创新设计与完善。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并能够在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获得大幅提升。基于此,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 高职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课程缺乏市场性与时效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自身的教育目标、教育课程特征等已经建立正确的认识与了解。但在实际开展人才培养活动过程中,仍过于拘泥专业课程本身的传授与讲解,并没有结合市场岗位需求对专业课程的时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价与衡量。导致学生虽已掌握与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目前与实际岗位标准却存在一定差距。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市场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对当代专业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从而导致高职教育课程缺乏市场性与时效性。

(2)高职教育课程尚未发挥实践导向作用。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在育人目标上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但目前,大部分高职教育仍旧沿袭与过度借鉴高等教育经验,没有真正发挥实践导向作用,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创新与完善。即高职院校未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标准考虑,对教育课程进行更新与完善,进而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并没有在岗位技能方面获得显著提升。同时,高职教育课程中没有科学融入特色课程,使学生文化视域拓展受到一定阻碍。单一的专业技能培训,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导致学生未来无法更好的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2 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策略

(1)强化高职教育课程与市场岗位需求的一致性。相较于普通院校,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特征,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从育人目标角度出发,高职教育的育人体系与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普通院校相较而言更侧重于凸显学科特点,致力于更具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文化。并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而高职教育更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与强化。完全依据岗位技能的培养标准与目标,具体设计与完善课程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在实际开展育人计划过程中,应能强化高职教育课程与市场岗位需求的一致性。更紧密围绕岗位技能的培养,设置更具有市场性、时代性、前沿性的高职教育课程。教育工作者在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应切实认识到教育课程的实用性方面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专业特征,对市场人才需求标准进行全方位分析与研究。能够形成独具风格与特色育人标准与指标,将其融入到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尤其需对市场不同领域中的企业岗位需求标准进行归纳与融合,能够制定具有一定普世价值又兼具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重点突出高职教育课程的实用性,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具备高强的岗位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同时,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到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能够深度挖掘“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倡议内涵,将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的融入到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制定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高职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与掌握最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就能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与趋势。使学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与优化自身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培养出真正能够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切实发挥高职教育优势与价值。

(2)致力于完善高职教育具备时代性的通识课程。高职教育主要就业为导向具体开展学生管理与教学活动。其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化人才的主要阵营之一,必须能够建立与时俱进的育人思想与教育模式。切实做到以实践为导向,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完善与扩充。而社会发展进程中,在当下我国提出与不断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能制定一套具备显著时代性的通识课程。确保学生有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能够重点展现学生的个人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的应用到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动中。将职业教育与专业服务进行科学的融合,形成符合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通识课程。例如,高职院校可科学的拓展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适当增设与专业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丰富知识层次与能力结构提供更多的渠道。以此,不仅可帮助学生建立多文化背景,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相较于专业教学,通识课程更注重强化学生的通用能力。通识课程并不拘泥在特定的专业培训上,而是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与学习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视野等方面,都可获得有效拓展与丰富。从而令学生能够建立夯实的理论基础,并通过专业教育提升岗位能力,令他们具备更加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建设与完善通识课程,促使学生的个人潜能与才华能被充分挖掘。全面掌握与了解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吸收更多元的知识与文化。例如,高职院校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会办公软件、制图软件等。这样,他们未来进入到工作岗位上时,能够利用不同的技能快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可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丰富与完善。通过融入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大数据思维。这对于成长与奋斗在信息化时代背景的新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切实围绕实践导向构建多层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以实践导向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征以及岗位需求,构建一套多层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探中学”。真正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理论基础、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可互动提升与强化。首先,高职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归纳与总结知识重点,并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在学中做,做中思。通过反思与实践检测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在长期的实践训练与不断完善的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等。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训练过程中,应充分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促使他们能够最大化调动自主学习能动性,对专业知识的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不仅可有效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还可使他们建立更明确的理想观,并逐渐对匠人精神建立一定了解。其次,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中学”,基于自身的独立思考,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客观判断。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能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最后,高职教师应能够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践项目。教师通过向学生发布难度适宜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层次与能力结构,独立设计工作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调取与采集信息,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过程中,吸收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将专业课程与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连接,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系统性的知识脉络。由点及面形成知识与技术的串联,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并在设计工作方案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实践导向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真正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对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够重新建立认识,了解到知识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不是最关键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能够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对高职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并能够以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对学生的竞争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从而,真正做到以实践为导向完成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培养出具有夯实理论基础、过硬专业技能,并具备一定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导向课程体系岗位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