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大规模对华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摩擦正式开始。中外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国内学者相关研究也是与日俱增,这些研究主要从新闻学或传播学角度分析,鲜有学者从语言学角度对此进行研究。本研究运用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并借助语料库工具BFSU Qualitative Coder1.2和卡方检验来分析英文版《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以及《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上关于中美贸易摩擦报道中的介入资源使用情况,探究其如何策略性地运用介入资源来表达观点和立场、缩小和拓展与读者的互动空间从而成功说服读者接受某种观点和立场,实现传播各自的相关态度和立场的目的。
评价理论包括三个子系统:介入系统、态度系统和极差系统。介入系统涉及语言使用者对所说/写内容的态度、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调节,决定着文本和外部声音的关系,即语篇的主体间性[1]。介入系统首先分为单声资源和多声资源[2]。单声资源是对客观事实的直接陈述,不援引其他声音,也不暗示其他可能存在的观点,表示命题是绝对客观真实的,无需进行讨论或反驳。多声资源是明确表示可能存在其他意见的言语,因此具有对话协商的特点[3]。其中根据语篇对话空间的开放程度,多声资源可以分为对话扩展资源和对话收缩资源。
对话扩展资源是作者打开接纳其他观点的大门,最大限度的打开对话空间,容纳其他可能的立场和观点。对话扩展资源又包括接纳资源和归属资源。接纳资源是作者暗示当前的立场只是一种可能的立场,还存在其他可能的观点,并表示愿意接纳它们,通常用如:perhaps,may be,probably,must,apparently,expository questions,it’s probable that等一些暗示不确定性或不完全肯定性的表达来陈述当前命题。归属资源是通过某个外部声音来陈述命题,承认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并表示愿意接纳它们。归属资源又可分为承认资源和疏远资源。承认资源是中性的归属,不公开表明对有关命题的态度。主要通过中性转述动词和名词、中性涉及心理活动的动词、中性转述状语来实现[4]。如:it’s said that,many Americans believe that,Halliday argues that,the report states that等。而疏远资源则是把当前命题的来源消极地归属于自己以外的人,表明自己对当前命题不承担责任。如:Chomsky claimed to shown that...中的claim一词就暗示that后面的命题是Chomsky的个人观点,自已不表示赞同。
对话收缩资源是关闭对话空间,认为当前命题是唯一可能的立场,拒绝其他立场和观点。对话收缩资源包括否认资源和公告资源。否认资源是作者拒绝承认当前观点,或者暗示某些言论或观点将要被替换或解除。公告资源是作者是明确提出相关命题,表明不接纳其他可能的观点,进而排除其他立场和选择。否认资源又包括否定资源和反驳资源。否定资源是作者预设读者存有与当前命题相反的观点,通过否定该观点,收缩协商空间,以实现肯定当前命题的目的,通常用一些否定表达如:no,didn’t,never等来描述当前命题。反驳资源意味着作者虽未直接否定,却用一种观点取代与预期不符的观点,从而引起命题争议性,通常用yet,although,but等一些让步或转折性的表达来陈述当前命题。公告资源包括赞同资源、宣布资源和背书资源。赞同资源表示无需回答、理所当然的观点及描述。宣布资源表示作者认可当前命题,明确表示其作为权威或主体的态度,通常用the fact of the matter is,indeed,I contend等来表示肯定性或确定无疑性的表达来陈述当前命题。背书是暗示作者根据证据或他人提供的消息而得出的观点是当前情况的最大可能,排除可能存在的相反命题,通常用如:the reports demonstrates,proves,shows that...等表达来陈述当前命题。其中赞同资源又包括同意资源和让步资源。同意资源是用一些表示无可争议的、确定无疑的表达如:naturally,of course,certainly等来陈述当前命题;让步资源是用一些设问句或让步结构如:admittedly...but...,sure...however...等来陈述当前命题。介入资源虽然种类繁多,但却为分析话语的人际意义提供了一个较为具体实用的框架[4]。介入系统如图1表示:
图1 介入系统图Fig.1 Engagement resources system
为了使研究更有说服力,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定量分析的数据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定性分析可以深度剖析隐藏在表面现象下的深层原因。本研究在评价理论框架下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析中美双方在中美贸易摩擦报道中介入资源使用的差异,即从介入系统中各类资源出现的频率和分布特征的异同来探讨其如何利用介入资源来传播各自的观点和立场。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以及英文版《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分别是中美两个国家的主流期刊也是比较权威的报纸。为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避免由单一的写作风格可能造成的不准确性,语料尽可能地遵循真实、全面、充分和公正的原则从上述四种报刊上随机选取。以“trade war”“trade friction”等分别为检索词,从上述报纸中分别随机选取2018年3月到11月期间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报道各10篇,共40篇。并以国别为单位自制两个小型语料库,其中ARS(American reports)为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搜集的语料共11862字,CRS(Chinese reports)为从《中国日报》和《新华社》上搜集的语料共12115字。
首先,对两个语料库中的介入资源逐一进行特征标注。在BFSU Qualitative Coder 1.2中编辑“否定”“宣布”“同意”等9个介入资源类别的codelist,并对其进行设置,之后启动软件对文本进行自动标注,再进行人工检查。然后用语料库工具BFSU Qualitative Coder 1.2和卡方检验对所标注的介入资源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各类介入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分析介入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使用的异同及其引发的人际意义,并给予解释说明。
纵向比较,可以看到美方报道中多声资源的使用是单声资源的五倍,而中方报道中多声资源的使用只占单声资源的二倍。说明美方报道的对话空间要远大于中方报道。横向比较,可以看到中美双方报道中对话扩展资源的使用均高于对话收缩资源。说明中美双方都在试图打开对话空间,从而实现信息的传播。
BFSU Qualitative Coder 1.2的统计结果表明,两个语料库中均大量使用介入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介入资源的总数是2398,其中ARS中的介入资源数是952(39.7%),CRS中介入资源数是1446(60.3%),具体分布如表1。
表1 介入资源整体分布Tab.1 Distribution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表1显示,两种介入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差异非常大。其中单声资源在ARS中占15.3%,在CRS中占30.5%,多声资源在ARS中占84.7%,在CRS中占69.5%。可是单是频率上的差异并不能科学地验证两个语料库中介入资源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5],采用卡方检验进一步验证发现:二者的P值均<.01,所以单声资源和多声资源的使用在两个语料库中有显著性差异。具体卡方值见表2。
表2 介入资源卡方检验Tab.2 Chi square test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表2显示,两种介入资源在ARS与CRS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经过卡方检验P值均为0.000***(<.01),而且“-”号也表明,美方报道中的单声和多声资源在使用上明显少于中方报道。
表1显示,单声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均大量使用,这是由新闻的题材性质所决定的。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而不是主观臆造或想象的事情。单声资源是对客观事实的直接陈述,不援引其他声音,也不暗示其他可能存在的观点,表示命题是绝对客观真实的,无需进行讨论或反驳。所以新闻语篇中使用大量的单声资源会增强报道的真实性与可读性。ARS中单声资源占到15.3%,CRS中单声资源占到30.5%,中美两方在单声资源使用上的差异表明中方对贸易摩擦的报道持更加中立的态度,侧重于信息的传递,用客观的语调陈述事实;而美方报道则倾向使用较多的修辞手法去增强报道的传情达意性。虽然有修辞的掩饰,报道的倾向性可以变得隐蔽,表面上并不违背客观报道的原则,可实质上却忽略了新闻报道是靠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
例如:China has included soybeans,wheat,corn,sorghum and pork in its list of import tariffs.是中国日报英文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客观陈述,在中方的报道中,类似单声资源占总数的30.5%,而美方的报道中类似的资源只有中方报道中的一半,说明中方用更加客观的语调来陈述事实,向读者传递关于贸易摩擦的相关信息,而美方在中美贸易摩擦这件事上看似在客观的陈述,实则运用了大量的非客观性表达以扭曲客观事实,再加上有修辞的掩饰,不明真相的读者很容易接受报道的立场和倾向性,从而歪曲对中国意图和中国形象的认识。
这与不同文化语境下中西方新闻媒介的不同职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中国,新闻媒介的主要职能是宣传和引导,即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以意识形态为主导,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引导、鼓舞并组织人民群众去实现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6]。作者必须代表“正确”的“声音”,并承担言论的责任,单声资源的使用使语篇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易于与读者建立“指导与被指导”的人际互动关系,使语篇更好地发挥其交际的功能[7];而美方报道的作者会刻意避免使用单声资源,通过融入外在的多种声音资源,把命题的责任转移给其他声音。
表2显示,多声资源在ARS与CRS中的使用有显著性差异。多声资源包括对话收缩资源和对话扩展资源。将二者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前者的P值>.05,说明对话收缩资源整体的使用在两个语料库中无显著性差异;后者的P值<.01,说明对话扩展资源的整体使用在两个语料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多声资源的差异多是由对话扩展资源使用的不同造成的。具体的卡方值见表3。
表3 多声资源卡方检验Tab.3 Chi square test of heteroglossic resources
表3显示,对话收缩资源在ARS与CRS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经过卡方检验P值为0.09(>.05)无显著性差异,“-”号表明美方报道中的对话收缩资源少于中方报道,所以美方在对话收缩资源的整体使用上略少于中方报道但不足以形成显著性差异。而对话扩展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经过卡方检验P值为0.000***(<.01),有显著性差异,“-”号表明美方报道中的对话扩展资源少于中方报道,所以美方报道中的对话扩展资源在整体使用上明显少于中方报道。说明美方在报道中美贸易摩擦这件事上倾向于以一种权威性的语言资源将信息传达给读者,不允许读者有其他不同的观点。由于对话扩展资源包括:接纳资源、承认资源和疏远资源,所以单从频数上不能判断差异性是由其中哪一种资源造成的,需要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对话扩展资源卡方检验Tab.4 Chi square test of expand resources
1.对话扩展资源使用情况对比
表4显示,接纳资源在ARS与CRS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经过卡方检验P值为0.010(=.01)无显著性差异,“-”号表明美方报道中的接纳资源少于中方报道,所以美方在接纳资源的使用上略少于中方报道但不足以形成显著性差异。承认资源的P值为0.000***(<.01)有显著性差异,“-”号表明美方报道中的承认资源少于中方报道,所以美方报道中的承认资源在整体使用上明显少于中方报道。疏远资源的P值为0.036(>.01)无显著性差异,“+”号表明美方报道中的疏远资源多于中方报道,所以美方在疏远资源的使用上略多于中方报道但不足以形成显著性差异。所以,承认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使用的差异性是造成对话扩展整体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使用显著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承认资源是中性的归属,不公开表明对有关命题的态度。主要通过中性转述动词和名词(如say,report,state,announcement,declaration等)、中性涉及心理活动的动词(如:believe,think等)、中性转述状语(如:according to,in somebody’s view等)来实现。表4显示,美方在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报道中承认资源的使用明显少于中方报道。说明中方的报道中用比较多的中性转述性表达来陈述客观事实,而美方倾向于用一些隐性的表达将自己的观点与立场悄无声息的传送给不明真相的读者。
在对贸易摩擦的报道上,美方报道中有确切消息来源的承认资源占78.4%,中方报道中占92.3%;美方报道中无具体来源或者来源不确切的承认资源占21.6%,而中方报道中占7.7%。说明中方报道倾向于引用权威的、官方的、专业人士的观点和立场,而美方则倾向于引用没有具体消息来源或者是似是而非的表达来让读者对中国有不好的认识,后者虽然可信度比较低,却非常接地气,容易得到读者的关注。具体分布见表5。
表5 承认资源分布Tab.5 Distribution of concur resources
关于对中国的负面评价中,美方报道几乎只引用特朗普一人的表述,很少有其他权威性的观点。如:Trump said,again,that China is“killing us”on trade.又如“I have made clear that our trade imbalance is just not acceptable,”Trump said.“China’s market distortions and the way they deal cannot be tolerated.”或者是消息来源无权威性的表述,如:Some said:“China has taken advantage of our country economically.”或者是无确切消息来源的表述,如: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said the tariff fight is aimed at forcing China to stop stealing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o abandon policies that effectively force U.S.companies to surrender their trade secrets in return for access to the Chinese market.而关于美国的负面评价中,美方报道则引用一些权威性较低的人的观点,如:“It’s going to hurt American farmers,no doubt about it,”said Jarous Valenec,a 43-year old dairy farmer who attended one town hall.新闻报道的原则是对真实发生的事情进行客观描述,而上述案例则表明美方报道总是选择性的揭露或掩盖事实,过多的将本国的立场及意识形态隐藏在看似真实的新闻报道中。
在中方报道中,不管是关于哪个国家的评价均更多的引用专家或权威人士的表述,尤其是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精英的态度和观点,较少有无具体消息来源的归属性资源。如:Americans and Chinese should look for ways to cooperate,and there is much they can do together for the good of all humankind,the retired US Marine Corps four-star general said.又如“I’ve been opposed to these US tariffs right from the start.I don’t think these are good instruments,”Dollar,a former US Treasury economic and financial emissary to China said.引用权威的官方的陈述,可信度高。说明中方报道倾向于陈述客观事实,较少的将本国意识形态隐藏在新闻报道中。
2.对话收缩资源使用情况对比
虽然表3显示,对话收缩资源的整体使用在两个语料库中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对话收缩资源包括:否认资源和公告资源。否认资源又包括否定资源和反驳资源;公告资源又包括赞同资源、宣布资源和背书资源;赞同资源又包括同意资源和让步资源。由于对话收缩资源包括多个子资源,所以很难判断对话收缩资源的无差异性是每一个子资源的使用都没有差异还是多个子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过BFSU Qualitative Coder 1.2进行标注统计,具体分布生成表6.
表6 对话收缩资源分布Tab.6 Distribution of contract resources
表6显示,对话收缩中的各个子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数和频率差异性很大,但是单是频率上的差异并不能科学地呈现两个语料库中各个子资源的使用情况有无显著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进一步验证发现:否定资源和反驳资源的P值均小于.01,说明二者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否定资源的“-”表明美方报道中的否定资源使用情况明显少于中方报道;而反驳资源的“+”表明美方报道中的否定资源使用情况明显多于中方报道。其余四种资源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这四种对话收缩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对话收缩资源的整体使用情况并无显著性差异是由各个子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话收缩资源卡方检验值见表7。
表7 对话收缩资源卡方检验Tab.7 Chi square test of contract resources
表7显示,否定资源的使用在两个语料库中有显著性差异,美方报道中的否定资源明显少于中方报道。否认资源的运用帮助作者消除读者对贸易摩擦的误解,创建了积极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8]。美方在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报道的时候,倾向于把中美两国塑造成战场上有着血海深仇的敌人。如:“They were the ones who started everything by hurting us,”the official said.而且美方报道中使用“trade war”的次数是中方报道中的二倍,中方报道中多使用“trade friction”。而中方则对此消极舆论进行了否定,认为此次摩擦只是经济上的分歧,不会造成两个战乱甚至世界动荡,中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政策。如:The trade fric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does not signify a tipping point in the Sino-US relationship,experts have said.总之,美方的报道中大肆宣扬中美两国的贸易冲突,实则是为了宣传中国威胁论;而中国则秉持着友好合作的态度来处理当前摩擦,也努力营造一种比较温和的舆论环境。
反驳资源的使用在两个语料库中也有显著性差异,美方报道中的反驳资源明显多于中方报道。美方总是在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Beijing has vowed to respond in kind to any U.S.trade action,but China only bought about$135 billion in U.S.goods last year,meaning it will run out of American products to tax before it matches Trump’s latest move.前半句美方很明显是对中国在贸易摩擦中的表态持质疑的态度,后半句表明了本国的立场并提供了理由。而中方通常是为了强调自己的立场而使用反驳资源。如:China has maintained its restrain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ongoing trade war,but that does not mean it is inferior to the USin capabilities.前半句中方描述了当前中国在贸易摩擦中的持保守态度,后半句虽然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的外交政策,不愿与别国有所冲突,但是如果别国一味打压中国,中国有能力也将会进行反击。
通过分析中美两国有关中美贸易摩擦报道中的介入资源,发现中美双方均大量使用对话扩展资源,表明双方都倾向于打开对话空间,在表达自己观点与立场的同时倾向于接受不同态度的观点,从而实现读者接受其观点和立场,实现传播各自的相关态度和立场的目的。相比较而言,在单声资源的使用方面,美方的报道只有中方报道中的一半;在对话扩展资源的使用方面,美方倾向于引用没有具体消息来源或者是似是而非的表达,虽然可信度比较低,却非常接地气,容易得到读者的关注。中方报道倾向于引用权威的、官方的、专业人士的观点和立场来提高新闻内容的信度。在对话收缩资源的使用方面,美方倾向于把中美两国塑造成战场上有着血海深仇的敌人,而中方则用大量的否定表达来否定过此消极舆论。美方总是在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中方通常是为了强调自己的立场而使用反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