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燕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主张将教育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能反映幼儿的生活与经验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善于捕捉教育的及其,及时的追求幼儿的兴趣,加以科学的引导,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最终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实现健康、全面的成长。
关键词:生活教育;生活和经验;健康活动;走近生活;知识和能力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指以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主要目标,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与能力、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与保护、自身安全、身体锻炼等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都不开幼儿一日生活,所以,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通过巧妙的组织健康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和态度。
一、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陶行知强调:“生活决定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健康的生活。幼儿健康教育应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但最能引起幼儿情感共鸣的内容,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最终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比如,针对幼儿挑食现象严重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健康食谱”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了牛奶、鸡蛋、蔬菜、鱼、肉、主食和零食等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让幼儿了解哪些食物是有营养的,哪些食物是没有营养的,比如零食。接着我们将幼儿带到“我是小厨师”的活动区域,让他们争当一名健康的小厨师,为自己制作一份健康的食谱,看到区域内琳琅满目的材料,幼儿们早就按耐不住了,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相互讨论着如何搭配饮食,这样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并学会自己配置健康食谱,有利于改正他们挑食的不良习惯,促进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又如,有一段时间,很多经常孩子会问题:“为什么男孩子会站着尿尿,女孩要蹲着尿尿呢?”这是幼儿的一个普遍生理认知需求,也是对他们进行性启蒙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结合绘本《你是男孩,我是女孩》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启发幼儿观察以及互动讨论,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有哪些不一样呢?男孩与女孩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穿着打扮上,更为重要的是乳房、生殖器等身体隐私部位的差异,这些部位需要我们穿衣服遮起来,要让孩子们知道不能随便给别人看或触碰自己的这些部位,这些都是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
二、教育情景的“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日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教育指导和环境创设的是否合理,是促进幼儿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只有为幼儿创设一个生活化、趣味化的良好情景,尊重幼儿,理解幼儿,才能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促使其积极主动的进行健康活动。“生活教育”理念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一些学习与探索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我们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呼啦圈、梯子、凳子、羊角球等为幼儿创设了过独木桥、钻山洞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幼儿不畏困难、不畏艰险的意志力。在“转一转”的健康活动中,让幼儿联想自己家中各种会转的家用电器,比如洗衣机、电风扇、抽油烟机等,然后模拟这些电器的转动,想一想当电器快速转动的时候,如果用手触摸,会有哪些危险产生,这样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了解电器的转动,以及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
三、教育材料的“生活化”
材料来自于生活,由于幼儿年龄尚小,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健康行为与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材料是幼儿与活动之间联系的最佳介质,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能够反映幼儿现实生活的活动材料最容易让幼儿接受和理解,也越能让他们主动接触材料,进而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在体育游戏中,将幼儿所熟悉的各种生活材料,报纸、塑料瓶、纸盒、易拉罐等进行科学改造,能产生多样的玩法,体育教学效果便事半功倍。比如,在锻炼幼儿平衡力时,很多幼儿在家都有过穿爸爸妈妈鞋子的经历,于是,我们就搜集了很多废旧鞋盒,将其做成大小不一样的鞋子,并让孩子们在鞋子上装饰美丽的图案,然后将双脚套在鞋盒中,在教室内走一走,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穿大人鞋的好奇心,也能有效锻炼孩子们的平衡能力。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沙、水,讓孩子们玩沙、玩水,能让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得到解放,其身心也到了充分锻炼。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必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在健康教育中若能充分的挖掘与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不仅静静环保,而且能起到引发幼儿好奇心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幼儿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也根据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实现在生活中教、在生活中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让幼儿在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先梅.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J].明日,2019(12):0287-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