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根鸿
【摘要】确立家国天下观,厚植家国情怀,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以中秋节和国庆节为契机,通过历史+地理+政治跨学科融合,围绕什么是家、国、天下、中国人为什么要有家国天下观、现代是否仍需厚植家国天下观和如何厚植家国情怀四个层面,进行一次思政教育。
【关键词】家国天下观 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应是教育工作者自觉的教学行为。2020年10月1日,既是国庆节,又是中秋节,是难得一遇的雙节日。试以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的双节,将历史、地理、政治跨学科融合为例,谈谈渗透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家国天下观,涵养家国天下情怀的做法。
一、明确两个节日的特点和意义,树立家国天下观
中秋节是传统节日,国庆节是红色节日。由于两个节日分别强调“家”和“国”,让人想起家、国、天下。什么是家、国、天下?古代和现代有不同的诠释。什么是家?古代把五口称之为户,家则是指一个村庄或家族。而现代则把五口之户称之为家。什么是国?是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权,古代是指受封诸侯国。中原的农耕地区最早建立国。什么是天下?古代是指与中原农耕关系比较密切和复杂的周边少数民族,实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而现代是指整个地球村。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意思是说,家就是家,国就是国,天下就是天下,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天下是国的总称。
二、明确家国天下观的形成原因,增强家国责任感
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国人要树立家国天下观,并强调其责任和担当?笔者运用跨学科融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明确家国天下情怀的形成原因。
1.特独的地理条件,创造了农耕文明
中国的地理独特: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多,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少,只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原面积虽小,但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居,适合人们聚居和开展农耕生活。中华民族经过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农耕文明。
2.文明的农耕生活,涵养了家的责任
农耕文明,是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组成,有三大特点: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石器时代的农耕生活,人们可以说是生活在伦理道德和自然风光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夫唱妇随,其乐融融,造就了人们对家的责任与担当。如果没有自然灾害和外敌侵扰,根本不需要“国”。
3.黄河的泛滥成灾,明确了国的担当
正当先辈们沉醉在伦理道德和自然风光相结合的安逸生活时,各种灾难不期而至。先是自然灾害,黄河泛滥成灾。黄河是一条悬空河,一旦冲垮堤坝,会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但要治理黄河,不是一家一户所能完成得了,需要国家做坚强后盾,由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指挥。在治理黄河中,先辈既建立了国,也涵养了子孙们保家卫国的责任与担当。
4.游牧的经常侵扰,培育了天下情怀
防御游牧民族的侵扰,更充分体现了国家的力量。生活在中原北边的少数民族,他们基本在辽阔的草原上逐水草而生,但他们需要中原农耕地区生产出来的粮食、麻布等生活用品。尤其是遭遇气候变化和灾难时,游牧民族会闯入中原农耕地区抢夺生活物资。这时,无论是组织军队还是修筑长城,都需要强有力的政权组织,才能保证中原农耕民族生存下去。中华民族不仅通过国家组建军队有效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还修筑了万里长城,甚至通过怀柔政策,促进民族融合,构建了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形成了完整的家国天下观。
家国天下观,又催生了中国人独特的生命观,他们认为:每个生命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应是过客、碎片。同时,还规划了每个生命的成长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彰显出中国人特有的品质:强调修身,重视亲情,心怀苍生,仁爱天下,从爱己开始,到爱家、爱国,最后爱天下人。
三、明确现代传承家国天下原因,增强家国紧迫感
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家国情怀和家国天下观,是否已经过时,有没有传承的必要?笔者认为,它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极需涵养和厚植的。
1.从近代百年的沉沦挨打,看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近代中国的灾难,不仅仅是帝国主义杀人无度和猖狂,而且是由于国人丧失了家国情怀以致精神的极度衰弱造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很个别;多数民众在远处观战。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和粮食。他们认为,洋人与皇帝打仗,与我何干?皇帝割地赔款,与我何干?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很多中国人为联军后勤辎重做搬运;由于北京城池厚,一万联军难攻不入,有民众向联军提供消息:广渠门下水道未曾设防;甚至有民众帮联军填平壕沟、绑梯子、扶梯子。联军进入北京后,联军要杀谁,中国人绑中国人,中国人砍中国人的头。丧失家国情怀,不仅会亡家,还会亡国,更会丢掉生命。
2.从改革开放的社会稳定,看家国情怀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撑,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四十年来,人们南来北往,出国留学或贸易,但社会秩序井然,国家稳定发展,秘密就是家。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总后方、根据地,是感情的枢纽和归宿。无论成功、致富,还是失败、潦倒,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家,回去总结、调整,再重新出发。这就是家国情怀的生命力,它永不过时和褪色,总是在关键时刻成为人们的心灵栖息地。
3.从新冠抗疫的有序高效,看家国情怀的闪光点
在2020年的新冠抗疫中,无论是反应的速度、成果的效度,都是无与伦比,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新冠抗疫的组织实施,也离不开国家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当上级部门一声令下,要求待在家里不要乱跑,10多亿人民就整齐划一,行动一致,除非必要,绝不外出。正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守家有责、守土有责”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结果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比西方,我们再次看到家国情怀的闪光点。
4.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看家国天下的紧迫性
目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大势,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人类命运真诚关切的天下情怀。要成功构建命运共同体,厚植青年一代的家国天下情怀,是十分紧迫的事情。
四、明确厚植家国情怀之路径,努力实现中国梦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历时五千年,尽管近代沉睡百年之久,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有优秀、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家国天下观,才不致亡国灭种。如何涵养和厚植青少年的家国天下情怀,本人试从四个方面来引领本校学生:
1.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成长路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倡导“修齐治平”的责任与担当。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身上,我们可以看看他充满浓浓的家国情、民族情和天下情:他严以修身。他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一个座右铭,从修身开始。他重视家风。多次在会上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他勤政爱民。他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他实干兴邦。他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他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认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正因为习近平总书记遵循了“修齐治平”之成长路径,时时事事都流露出浓厚的国家天下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我们倡导青少年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长路径,认真落实如何爱己、爱家、爱国、爱天下人。
2.爱己——落实“自律、立志、勤奋、感恩”八字
什么是爱己?爱己就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和绽放自己的生命价值,具体落实好“立志、自律、勤奋、感恩”八字。立志是爱己的关键。因为立大志,养大德,方可成大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师大勉励学子说:要立大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自律就是爱己的根本。古圣贤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不为己”不是鼓励人自私自利,而是强调每个人要注意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否则很难生存。勤奋是爱己的保证。古语有云:天道酬勤。但勤奋包括三方面:精神勤奋、大脑勤奋和身体勤奋,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当一个人的精神、大脑、身体都勤奋,并持之以恒,天道才会酬勤!感恩是爱己的前提。我们向学生明确: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帮助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白眼狼”!再具体引导学生学会感谢:天地、国家、父母、老师和同学。其中,立志成才,报效国家,是最高境界的感恩。
3.爱家——切实做到“敦伦尽份、力行孝道”八字
治国者,不一定会齐家。齐家,比治国难。自古有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爱家就是齐家,齐家者,关键做好两件事:敦伦尽份,力行孝道。什么是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生俱来有五种关系:父子、长幼、夫妻、君臣、朋友,称为五伦。五伦正常,天下大治;五伦反常,天下大乱。敦伦尽份,就是处理好五种关系。这五种关系,实质分为上下、平行两种关系;上下关系用“孝”来处理;平行关系用“悌”来处理。五伦之中,孝道是人伦第一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养父母,是第一要务,不能等。孝养父母有四种境界:尽心侍奉,以物养亲,是小孝;上体亲心,以顺怡亲,是中孝;齐家治国,以荣耀亲,是大孝;立德树人,以德拔亲,是至孝。古有周文王、文帝,今有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力行孝道的好榜样。
4.爱国——最大限度地严格落实“四个不”要求
家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是万家平安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爱国是公民的本份。怎样才是爱国的表现?笔者认为,爱国者应做到“四个不”:第一,不谤国主。宇宙有三才,人类有三纲。“纲”就是榜样、责任。一个国家,国主是国民的榜样,对国民负责;而国民要拥护领导,不能诽谤领导,或背叛和出卖领导。如果诽谤、背叛和出卖领导,那么离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伊拉克就是最好的例证。萨达姆临行刑前说:我死后,伊拉克人一文不值!果然如此。第二,不犯国法。第三,不偷国税。不偷税、不漏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当国家有灾难时,还要积极参加募捐。第四,不做国贼。抗战初期,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以下20个中央委员58个将军因为精神极度衰弱和丧失了家国情怀而沦为国贼。杨靖宇之死,从发现情报、提供情报、最后杀死杨靖宇都是汉奸所为。杨靖宇临死前,对第五个叛徒赵挺喜说:老乡,我们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因为盛产汉奸,抗战不到一年,中国半壁江山沦陷了。
自古有云:家有正子,不亡其家;国有忠臣,不亡其国。家国一体,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作为历史教师,适时利用时机和各学科内容来帮助学生树立家国天下观,厚植家国天下情怀,明确安邦兴家的责任与担当,激发他们读书立志,发奋图强,报效国家,匡扶天下。以上教学内容,就是笔者灵活地、恰当地融合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内容开展思政教育的一次探索。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便会收到“人人有家国情怀,个个有报国之志”之教育效果,民族复兴决不会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出自《管子·牧民》,是《管子》的一段,是管仲所写的一部论文集。
[2]2013年5月习近平五车青年节参加团日活动时的讲话。
[3]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东考察时说的。
[4]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的。
[5]初中的《中国地理》、高一历史《必修二》、《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