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允胜 苏春兰
经过多年研究,我们摸索出以“明标→自学→共学→测评”为基本教学流程的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以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简述该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标
明标,是课程目标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明标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具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在备课环节明确本课教学目标;二是,学生要在开课伊始知晓本课的部分或全部教学目标。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有方向、有任务,减少无效的教学活动。
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们将教学内容分成两个课时,然后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以及本单元导语中提出的“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学习要求,还有本课教材特点、课后题目的训练要点等,设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目标1,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目标3,能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厘清文章的层次,并用小标题概括各层次的内容。其中,目标3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目标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目标5,能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出哪里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其中,目标4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目标5是整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上述5个目标,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明确。那么,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明标”呢?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分层、分步、分散等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将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按学生学情、教学实际分散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呈现给学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落实《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目标3的教学时,我们将这一目标细化为如下问题:①课文写了一件关于五壮士的什么事件?②文章按怎样的顺序展开,可以分为几个层次?③课后练习题第一题是让你给课文的第一层、第五层内容加上小标题,你能按照习题的思路给其他各层内容也加上一个小标题吗?问题①、问题②针对的是“能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厘清文章的层次”这一目标,问题③完成了“用小标题概括各层次内容”的目标。这3个问题将目标3进行了细化,然后在适当时间逐一呈现给学生,既能帮助学生明晰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效达标,又很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在推进课程目标教学改革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会在上课一开始就把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全部抛给学生,这样往往容易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脱节,学生到了课堂的后半部分就会忘了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相关问题,以问题驱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二、自学
自学是指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一般安排在共学之前,有课前预习自学和堂上自学两种形式。经过课前预习的堂上自学,一般安排3—5分钟,主要是让学生检查、矫正课前自主预习的成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堂上自学,时间一般安排5—10分鐘,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为后面的课堂学习打基础。
为了提高自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好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教学基本内容的初步呈现,在设计自学提纲时,教师需考虑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要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相呼应,且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拟订了第一课时的3条自学提纲:①在课文中找出课后生字条中的14个字和《词语表》中的20个词语,画出来,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②朗读几遍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③课文写了五壮士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3条自学提纲围绕第一课时的3个教学目标编制,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是简单复制,而是通过浅显易懂、易操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学学什么、怎样学、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按照简明性、浅易性、可操作性、适切性的要求,我们设计了本课第二课时的两条自学提纲:①课文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雄气概的句子有哪些?请在文中画出来,想一想这些句子表现了五壮士怎样的英雄气概,再有感情地朗读几遍所画的句子和全文;②课文第二自然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画一画,并做批注,说一说哪里是写面的、哪里是写点的,点面结合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在学生开始自学前,教师应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依纲自学,之后要适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可对学生进行提醒、帮助、引导,但不可干扰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
三、共学
共学,是课程目标教学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教学活动,是指课堂上生与生、生与师之间围绕共学主题进行的学习交流活动,包括学习小组内的对学活动、群学活动,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展示、补充、质疑、评价等活动。共学应以自学为基础,要在学生完成自学提纲的基础上设计共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丰富和落实。共学内容与自学提纲应是一一对应关系,不是等同关系,应该是自学提纲的升级版。
在本课中,我们设计了如下共学环节:
一是对学环节,在小组内进行,要求“对子”间按照自学提纲互相检查自学情况,展示自学成果,同时帮助对方解决自学时碰到的难题,并共同商议需要在群学中解决的问题。
二是群学环节,仍在组内进行,要求各小组或者以交叉式、推磨式相互检查学习情况,或由小组长、小老师来抽查组员的学习情况;各小组对组内学习“对子”提出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并提出本组在群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供全体学生共同探讨;教师向学习小组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让各小组开展新的群学探究活动,并在该环节的最后进行展示。
在群学环节,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让各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做到各小组科学分工、人人有事做,在有限的时间(一般为8—10分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避免群学流于形式。其间教师要注意观察各小组群学情况,了解学生碰到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对小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
三是展示、补充、质疑、评价环节。群学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轮流登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展示完成后,其他小组要对这一小组的展示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全体学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提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教师要适时介入这样的互动交流,或予以点拨、引导,或进行评价、激励,或结合教学目标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交流的问题。如为了达成《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的目标3,笔者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如果这些小标题都是4个字的形式,就显得很简洁、醒目了,你能做到吗?”“老师对第三层次的小标题‘引上绝路不够满意,知道老师为什么不满意吗?你能帮老师想一个更好的标题吗?”这样的提问,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提醒全体学生认真倾听、观察,采用各种有效形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补充、质疑、评价,并注意辨析学生的交流探讨是否流于形式,或是偏离教学目标。
四、测评
测评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达标情况进行随堂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巩固达标成果、强化达标效果。检测题目的设计应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课后习题进行,可以直接使用课后习题。
本课中,我们设计了如下检测题。1.读拼音,写词语。(略)2.课文是按 順序写的,可以分为5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都用四字小标概括如下: 、 、 、 、 。
在这两道检测题中,第1题主要检测目标1,第2题主要检测目标3并落实课后习题1,目标2在自学、对学、群学中已经进行了多次训练和落实,考虑到课堂时间,便不再设计检测题。
第二课时的检测题为。1.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表现了五壮士怎样的英雄气概?(屏显需朗读的句子)2.课文第四自然段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一些场面。请你读这一自然段,画一画,并做批注,说一说哪里是写面的、哪里是写点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3.请你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一个小组群学的场面。
以上检测题,第1题主要检测目标4并落实课后习题2,第2题主要检测目标5并落实课后习题3,第3题是为进一步达成目标5,属于情境性读写结合训练。
进行测评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检测题应由学生自主完成;二是,鼓励小组内的相互检查和初步评价;三是,在学生完成检测题及小组检查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学生的目标达标情况;四是,对经过师生交流发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及时矫正、补救,对亮点进行表扬、激励;五是,紧扣全课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评价及课堂总结。
需要指出的是,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该模式的各环节有时可以互换顺序,有时可以互相渗透。如可以把“明标”“测评”等分散融入“自学”“共学”环节,可以把“明标”放到“测评”的前后,也可以将“明标→自学→共学→测评”这个大流程分解成多个小流程,多层次、反复轮转应用在具体教学中,这样才能够灵活组合各环节,既提高教师选择恰当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又适当扩大课堂教学的包容性、开放性。需要强调的是,不论各环节怎样组合、流程怎样变换,教师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是一个符合教学规律、扎实有效、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牢牢抓住教学目标这个“方向盘”,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少教多学、面向全体、多维互动”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有效解决传统教学的反馈矫正效率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