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现阶段我国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在此背景下,图书馆文献采编的形式若不做出相应调整,则可能使图书馆的运转受到一定影响。现阶段图书馆在开展文献采编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可能会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若长此以往则会使读者降低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 随着图书馆内部文献资料以及书籍数量的增加也可能会使图书馆的实际管理出现混乱的情况。为避免以上不良状况的发生,调整图书馆开展文献采编这项工作的方式十分具有必要性。
当前, 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图书馆等信息管理机构。 一般情况下,信息数据中所包含的文献数据比较多,但是一些信息机构并没有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图书馆本身在信息数据处理上就占有一定优势, 拥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其中包括非结构和结构化两种数据信息。而图书馆本身就是为社会提供数据信息资源的,其开展的信息数据服务需要在信息采编工作基础上实现,但是信息时代,信息覆盖面广,为图书馆采编工作提供了便利, 创新采编工作能够使信息技术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创新采编业务, 使图书资源能够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特征。
1.2.1 对象载体实现数据化
传统编目工作中,编目内容包括印刷型文件、影音资料等,工作尽管简单,但是十分繁琐,容易出错、遗漏。 而在信息时代,文献资料更加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纸质资料,还包括电子、视听、影像等资料,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工作也更加复杂,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使图书馆采编工作实现信息化,同时也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通过信息数据组织标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1.2.2 建设面向数字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用户阅读习惯以及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纸质阅读形式已经发生改变,用户逐渐开始习惯与电子阅读,对此,图书馆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服务方式, 在优化纸质文献资料的同时也需要完善电子文献开发建设, 使其能够符合信息时代要求,满足用户在信息资料方面的要求。
1.2.3 信息组织不断优化
传统的采编编目由目录格式以及文献著录所决定,这种采编方法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高效率工作要求。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去除固定的信息组织标准, 而将重点放在信息特征以及探究上。实际上,信息技术对信息组织要求更偏向非结构化,其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利用率。 此外,用户也面临更多的选择,使信息需求更加多元、个性。因此,图书馆需要深入分析市场用户需求,并为其提供服务,根据用户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
1.2.4 采编对象网络化
信息技术基础上, 图书馆采编方式逐渐迈向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采编方式实现了网络化发展。信息技术本身更新快,总量大,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越发丰富,信息传输速度也越发迅速,信息系统迅速封信。 对此,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采编方式,利用分析技术实现自动化采编整理,扩大采编种类,提高采编质量,网络化的处理方式使得采编更加的便利,能够实现在线接收和网络采访集成,简化了采编流程。
现阶段图书馆的发展规模在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有些图书馆运用采编业务外包这一形式来保障这项工作开展的实际成本和成效, 但这种工作开展模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对新文献资料的需求。 若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加工图书的质量较低、书目相关数据的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 甚至会对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也会使读者降低对图书馆的评价以及满意度[1]。
根据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而言,负责编目采访以及加工等业务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的业务范围能够熟练掌握, 而且可以对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有一定了解。 必须加强各岗位间的交流与协作才能保障图书采编这项工作的质量以及整体成效,就现状而言,图书馆内部有很多采编人员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而且对工作中所要使用的信息化技术也缺乏了解, 这对各岗位间人员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造成了一定制约。
为了满足读者检索图书的需求, 现阶段不少图书馆已建立了信息化数据库, 但随着文献书籍的学科交叉性不断增强, 如果采编人员无法结合学科交叉的特点来开展文献编目以及采访等工作, 有可能使读者想要获得预期的检索结果就必须要提供更多与书籍文献相关的信息, 这样的操作过程无疑会降低读者进行图书检索的实际效率, 从而影响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的评价。
就目前采编工作开展的现状而言, 有些图书馆缺乏对文献采编这项工作的正确认识, 在开展采编工作时会对图书价格过度关注, 这种工作模式会使得图书采编的实际质量不断下降, 也会使读者降低借阅图书的兴趣, 从而使图书馆难以实现长效的管理及发展目标[2]。
现阶段图书馆内部采编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不高, 可以说是影响图书采编这项工作开展实际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信息化以及图书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内部采编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若采编人员无法根据读者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准,很可能会在图书馆不断的发展中遭到淘汰[3-5]。
通常来讲, 图书馆应以读者为中心开展所有的工作,对于文献采编这项工作来讲也是如此。在当前实践中,由于采编人员对读者需求不够关注,从而导致采购的图书类型难以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 虽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以及书籍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资源应具备的实用性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采编人员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要求, 来保障图书采编工作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第一,分析和收集读者的建议及意见。 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来了解读者对图书和文献资料的真实需求, 同时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分析借阅频率以及图书预约等相关数据,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读者的实际偏好,并将以上数据内容作为基础来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图书采编方案;第二,运用多元化方式来进行图书采编。例如,采编人员可以把出版社提供给图书馆的电子书目数据信息和CIP 数据导入到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当中, 运用分析和对比等策略来决定图书采购的实际内容[6-8];第三,图书馆可以利用APP 和官网等平台来发布准备采购的文献以及图书名录, 让读者根据自身的阅读偏好来选择, 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来进一步调整采购方案。
所谓“联采统编”指的是在同一片区域内部开展各个图书馆间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现阶段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有些小的图书馆可能无法全面掌握有关数据, 从而在开展采编工作时难以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一定制约。通过开展图书馆间的沟通与合作, 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采编工作的经费,减少资源重复问题的发生。在各图书馆间开展采编工作合作的过程中,需要由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图书馆来统一负责书籍以及文献资料的采编工作,并在网上开展联合采编活动,这种采编工作开展的模式有利于综合各图书馆掌握的数据和信息,使得采购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完善性得到保障。
所谓“采编合一”指的是图书馆在开展采编工作时,应当尽量简化图书处理的整个流程,以提高开展采编业务的效率。 图书馆可以向国内外的图书馆借鉴先进的采编经验, 以部门重组的方式来开展采编合作,并建立MARC 数据,书籍编目的工作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来处理套录数据[9-10]。
首先, 图书馆需要对图书采编这项工作的整体开展流程不断进行优化和改善,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文献采编这项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采编工作中强度大、 重复性高的工作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替代完成, 这样能够有效减少采编工作的工作量, 使采编人员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图书采编的整体质量。例如,工作人员在录入图书和文献的编目信息时, 可以以光盘的形式来完成录入过程,无须手动操作,这样能够使书籍以及文献编目的录入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其次,充分利用新兴的采编技术。 图书馆在开展采编工作的过程中, 运用联机实时编目这项技术能够使编目格式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 还能有效防止重复编目问题的发生,使图书馆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预设目标。最后,建立大数据采编管理机制,将采编工作与数据采集工作结合起来,整合图书馆的采编、存储、分析和服务等工作,将用户作为管理目标,利用大数据管理流程加强馆藏交流沟通, 使图书馆采编和国际信息整合战略保持一致, 利用大数据采编平台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促使图书馆服务从业务型转变为管理型,加大采编服务开放共享力度。 通过制度建设,将大数据采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进而提高图书馆文献管理水平,提高采编管理效率。
首先, 图书馆需要定期开展对采编工作人员的培训。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开展文献采编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需要不断进行拓展, 图书馆只有以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中心来开展采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才能使这部分工作人员尽快掌握与图书采编工作有关的网络技术, 使其能够熟练运用采编软件开展管理工作。同时,图书馆应当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专业的采编流程和采编工作所需运用的工具,使采编人员能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图书馆需要为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 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使进修的采编人员接触到多种不同类型的采编技术, 从而使这些先进的采编技术能够应用到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实践中,以提高图书馆开展文献采编这项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成效。最后,图书馆需要制定完备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制度。 为了尽可能减少采编人员个人专业素质对采编工作开展质量的制约, 图书馆需要对采编人员开展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同工资、绩效相挂钩,使采编人员能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始终保有积极性和热情。
综上所述, 图书馆需要以读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采编工作的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内部采编工作人员个人的专业素养, 并利用“联采统编,采编合一”的工作模式来提高文献采编工作开展的整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