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镔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进几年,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猛速增长,2015年749 万人,2016年756 万人,2017年795 万人,2018年增长到820 万毕业生,那么就业就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高职生较本科生经过对比就业率明显不如学历高的,高职生的就业心理主要是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毕业就是失业,其造成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没有重点培训高职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现当下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
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愈加丰富,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愈发强烈。高职院校为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达到学校与学生的共同目标,而且让学生对于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对于自己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明白了自己毕业后的职业方向,学校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把全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我能干什么?什么适合我干? 我的理想在哪里? ”这样的规划同时也让院校了解到学生的动机和职业兴趣,在学生的就业中要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在学生的就业方面给予最大的帮助。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特殊性,具体而言:首先,在培养对象方面,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对象是具有特定性的,特定为那些立志从事技术生产活动的劳动者、大学生村官、农村干部、企业技术工作者、企业管理者,金融业销售者等专业技能的人才。其次,在培养主体方面,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主体是多元化的,不仅政府部门可以成为职业生涯培训的主体,高职院校、 龙头企业等也可以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主体,在高职学生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在某种情况下,高职学生自身也可以作为职业生涯培养主体,这部分高职生,为了有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进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也会主动、自发地参与到培训当中。最后,职业生涯在就业方向的培养的整个体系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也具有一定实效性,这是因为职业生涯在就业方向教育培训是以岗位的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因而该培训体系的专业性很强。与此同时,主要培训课程都是从当时在校高职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因而其实效性也比较强。
现在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明确且有很大的就业压力,基于此学校对于学生的个人特性和个人优势要做好准确的评估,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个人目标和就业现状的差距,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制定就业方向,更要做到合理选择自己的职业和适合自己的行业,在择业的时候应届生往往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何在,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在这时候负责教师要做到为学生指点迷津,不能让学生迷失了方向。多种多样的招聘会,往往让学生失去职业意识,再加之高职生在市场上本身就不占优势,有时候甚至准备不充分而失去就业机会,容易受挫,就业压力较大。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了解到自己能力何在,没有在人才市场上对于职位的要求做到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定位根本就不准确。所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中要教授其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高职院校要让学生意识到高职生就是特色的学生这种概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在技术方面高职生比本科生和研究生占优势,但是理论方面就有差距了,技术的培训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重点培养。技术熟练,理论基本够用,所以当高职生结束学业后会很快的适应岗位的需求,从这方面可以认可,高职生就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职业生涯这方面,高职教师要有针对的策略和方针。同时做到,要让学生在市场上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要认清楚自己的能力。辨别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岗位需求。
技术水平过关,文化素质达标是高职生的基本特征,同时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也是高职生所具备的,在职业生涯方面,高职院校要做好全方面的培训内容,不但要把学生专业技术培训过硬,还要在学生管理经营方面把社会企业融入到当中,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要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达到80%以上,同时相关的法律政策也要融入到培训当中。就当下情况分析,高职生的法律法规是比较缺乏的,高职生在法律方面并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在高职生职业生涯培训方面,其中专业技能是重点培训的,同时市场经营管理的相关课程也融入培训当中。但是这种课程没有受到重视,同时师资力量水平比较低。很大形势属于形式化的培训,经营活动在现代市场环境下离不开市场,只有让高职生对市场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让自身的风险意识得到提高,还要在相关的法律政策方面得到一定的掌握,让高职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就现当下情况分析。职业生涯就业当中并没有在校高职生进行法律法规和市场意识作为重点的培训,从而导致高职生的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有严重的不足。
首先,把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建立在新入学高职生的思想理念中,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职业方向的详细分析。把职业的长期目标设立在每个高职学生的就业选择中。其次,针对不同的专业邀请专家开设讲座,让学生认识新经济形势下就业的局面,增强其危机意识。基于当前现状,要把职业生涯规划的档案建立在每一位新入学高职生中,高职教师在针对新生职业岗位倾向性分析的时候,可以把对学生有关心理学的测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分析、高效的确认新生对职业的长久目标。教师作为新生的引导者应积极的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自我批评扬长补短,认真地贯彻职业生涯规则,结合自己本身的价值和专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认真执行,并且不断做出评估与反馈。
在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拟定中,根据专业特色,制定包括顶岗实习、岗位实训、技能训练、专业岗位认知四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3]。依据对专业岗位进行确定、对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对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在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基础上,深度融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方案,尽量摆脱以公共课的形式进行的广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课。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传递更加快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中,要清晰地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其带来的挑战,在进行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依托便捷的互联网为学生整合优势资源,为学生树立正确导向,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觉接受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的熏陶,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体现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对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4]。
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可以体现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计划。职业素养培养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扩展和延续,是相关岗位对学生就业能力要求的内化体现,具体可以表现为职业习惯、职业礼仪等。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尤其在后期岗位实践中可以对学生工作的开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在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能力培养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占据了主导地位[5]。不管什么课程,授课内容与教学水平都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结果。因此,建立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流于表面、脱离实际,相应教师本身就需具备较强的理论储备和职业素养,以及贴近实践的就业经验——这点在注重理论实践化的高职院校显得尤为重要[6]。
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不应局限于辅导员队伍、行政队伍、以及招就处队伍当中,应当大胆启用社会工作人员、相应企业人资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来进行对应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结合,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等方式,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精讲透讲的更具针对性,使其在就业能力培养中真正产生积极作用[7]。
在我国尚且属于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生涯规则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职学生要以学徒的身份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做好交替的准备,基于此对职业生涯的授课,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能与企业文化结合,开展针对性教学[8]。学生在实习期间也是企业的一员,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融入,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形成。宣讲融合在校企文化中,非常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概念,促进中职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良好发展。因此需要授课教师有着丰富的社会就业工作经验以及准确的形势判断,授课教师应当走出校园多与企业人资部门进行沟通,多在人才市场进行调研[9]。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在学生的受教育的过程中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对学生的工作、 生活和学习以及思维观念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当代高职学生作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对其进行正确就业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和坚定政治信念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在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大学生应当应时而变,在探讨职业生也规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之前,首先要明确大学生自身在接受教育中的优势[10]。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高职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思维敏捷,对于高科技产品易于接受,这样的身心发展规律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决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竞争中发现新的职业机遇,提高自我价值,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进一步详尽估量主观、客观条件和内外环境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意义在于完成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同时,它增进家庭幸福,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