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动机是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学习成就也高;反之,高学习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因此,要有效地进行长期、有意义的学习,调动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学习动机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像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就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称之为内在动机;而一些学生为了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奖励,或避免受到父母或教师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是在学习活动之外,而不在学习任务本身,是个体由外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我们称之为外在动机。
就学习而言,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在动机作用转化成为内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发状态。
职业教育面向的是中职学生、高职学生和成人,仅仅有知识和能力并不能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如果学生不愿意、也不努力,仍然无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要重视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目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常用的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从学生的内部需要入手,唤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另外一种从诱因入手,通过外部刺激和强化来促进学生的学习。针对那些学生现有需要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情形,可采取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多样化的方式,把生活目的与学习目的教育联系起来,以成功地培养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主要来自于对过去学习的认识与态度和对将来学习的认识与态度。内在学习动机得到充分发挥的表现是: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够主动而独立地学习和解决问题,喜欢挑战,不怕困难,不依赖外在的帮助,能够自觉而独立地改进和评估自己的学习,以内在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习的成功。当前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大多是在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对于他们而言,学习带来的更多是自卑和伤害,因此,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具体可采用如下策略: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非常必要,成功要看相对标准,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学生鼓励。学习任务的安排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相当。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中,使学生经过适当努力就能完成。即使学生努力后还未成功,也应给予同情与赞许。教师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从较容易的开始,让学生容易获得成功。同时要引导学生合理分解学习目标,控制学习失败的频率,缩小其影响的范围。对于学习上感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使其获得学习成功的良好体验。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是教会学生归因,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和策略无效,使学生切实意识到成功的关键在于努力和恰当的方法,无论天赋如何,努力、持续的学习都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合理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持续地努力,并洞察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成功的持续体验。
如果学生产生这样的学习预期,认为只要努力,成绩就会好,则学习动机就提高;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较高水平成绩,那么学习动机就降低。学生的学习要达到预期效果,必备两条件:一是学习行为必须受到注意,如果学生取得了进步却没人注意,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就会降低;二是受到注意后,必须要进一步强化进步的行为,否则学生的动机水平还是会较低。
如果教师奖励或惩罚了学生的某种行为,但学生对此无所谓,那么学生的该行为动机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同样,如果学生看重某种活动,即使没有受到奖励,他照样有参与活动的动机。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支持和指导,以保证学习行为的成功。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成功的学习行为公开展示和激励,让学生明白学习活动不仅有意义,且是可行的。
学习预期是对未来结果总体模糊的期望与感觉,如果能转化成具体的目标,就能对学习行为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能够很快掌握知识和技能,能迅速达到学习要求,可是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障碍。设定目标对学习有发起、选择、指导、激励、强化等功能,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以及要不要学习,付出多大的努力来学习。通常来说,学习目标的设定越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愿意付出的努力越大,合乎目标的学习行为就会得到肯定与强化。反之,就自我否定与消退。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合乎学生的需要。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选择、讨论和修改中来,使得目标能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实现群体对目标的认可,形成竞争,学习动机自然增强。鼓励学生自己设定目标,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最符合需要的,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最大。
另外,目标要尽可能具体。目标越具体,对学生的指导越有效;复杂、综合性目标可通过细化目标,形成子目标,来达到目标具体化;将具体目标用准确而可操作的语言表达和记录下来,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对不同的学生,目标的难度与复杂性应当有所不同。一个共同的原则是:目标对每个学生都有挑战性,但又适合学生各自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努力解决困难、勇于挑战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要求及学习情况,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经验进行内容的编排,力求做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课程内容要安排成由易到难的结构序列,做到可接受性与挑战性的统一。在学习过程中,要安排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案。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受着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动机的作用。他们既需要外界对他们的成就进行认可和奖赏,也需要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寻求满足。通常来说,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比较稳定,对学习活动的推动更为自然和持久。这是因为外在动机的诱因与学习需要的联系是间接的,也就是说有多种诱因可供选择,因此,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的。因而不能过多地依赖外在动机,应尽量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实际工作中,要同时发挥内外两种动机的作用,以直观的教学和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学习,以奖惩迫使学生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本身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满足感,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