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诊改的实践

2020-05-11 03:22:20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考核高职数学

陈 婷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6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2]。 课程诊改报告完整地展现了整个诊断与改进的全过程,教师通过对课程的诊改,能更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个性化、职业化地学有所获。下面笔者通过六个方面完整地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针对测信类专业学生的课程诊改情况进行分析。

1 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目标

1.1 课程建设目标制定的依据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学生持续性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1.2 课程建设目标

(1)知识培养目标。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基本应用、基本数学思维。

(2)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明晰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思维。

自主学习的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3)素质培养目标。

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2 高等数学的课程标准

2.1 高等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课程的性质:《高等数学》是一门融基础性、技术性、能力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是我校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的定位:《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它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方法、技能和工具的学科,它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和建模,并有效运用数学软件等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严谨的逻辑能力。

2.2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

(1)深入调研:专业调研 、企业调研、学情调研。

(2)学生后续专业课程、今后的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

2.3 课程标准(见表1)

表1 课程标准

3 高等数学课程课堂教学

3.1 教学分析

教学对象:测信学院各专业学生

学情分析:学生高考类型、分数段等,第一次高职数学课程反馈。

教学内容:一元函数微积分学

教材章节:《计算机数学》中项目1、2、3

教学课时:40课时(其中6课时数学软件教学)

3.2 教学设计

总的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数学教研室骨干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建立了团队课程《高等数学》。教师们通过建设教学资源,以及完善与平台匹配格式的题库,将学生学习的时空很好地进行了延展,从而更好实现个性化学习。老师也能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必学模块):一元函数微分学+数学软件(MATLAB)。如图1所示。

图1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笔者所在团队也秉承因材施教理念,将教学方法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设计

3.3 教学实施

课前:设置任务点与测试,结合学习通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课中:采用微课导入,用多种丰富的手段:选人、抢答、主题讨论、限时测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课后:发布作业,结合聊天平台,及时解惑。

3.4 教学反思

(1)优化学生平时考核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没有系统性导入课程思政。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研究分层分类教学的可行性。

(3)提高自身线上线下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优秀教学团队成员。

(4)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和落后,自主制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课件和微课的制作水平不高。

(5)教学的任务较为繁重,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深度不够。

4 高等数学课程诊改实施情况

近几年来的诊改基本思路与做法:

(1)优化教学内容(模块教学,不同专业根据需求选择模块学习),深入专业调研(任课教师结合专业设计与专业相关的项目与任务)让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建设。

(2)优化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线上、线下考核评价相结合),增加平时考核权重(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核占30%),积极运用“免考”政策激励学生(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平时成绩排名以及组织校内竞赛、参加校外竞赛获得三等奖以及以上的学生中,给予班级10%-15%的优秀学生免于期末考试,课程考核记优秀的奖励机制)。

(3)优化学生平时考核管理办法,线上(20%课程视频学习与测验+15%课程作业+10%平台运用与课程知识讨论+20%课堂积极性)+线下5%,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笔者主动参与到教研室的教学改革,已经于2018年完成一个校级课题——关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研一个校级课题——高职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B09)。

(5)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研究分层分类教学的可行性,并尝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的设计中。(这也是之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6)借力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多种形式来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7)参与教研室主任主持的精品在线课程,深入开发教学资源,努力提高自身的线上线下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优质教学团队的一员。

5 课程诊断意见及措施

5.1 考核管理办法需要优化、细化,要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结合线上、线下教训模式以及学习通平台等教学平台,优化、细化学生平时考核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尝试导入课程思政元素,在高等数学课程设计中自然融入育人内容,实现高等数学课程的素质目标培养。

5.2 教学创新

教师团队的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深度研究。学校层面纳入新鲜血液——新进有活力与创造力的数学教师,充实并激活我们数学教学队伍。教师层面:多交流学习,深入开发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的线上线下教学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优质教学团队,促进教师的教学相长。学生层面:进一步缓解高职学生的恐“数”心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有思考,能运用,在自身的基础之上都能学有所获。

6 诊改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诊改,目前总体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1)学生层面:学生的畏惧心理得到缓解,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转变,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

(2)课堂教学层面:教学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课堂效果理想。

(3)教师层面:教师团队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笔者通过参与以及主持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应用,教研能力有所进步,也收获了不少荣誉和成绩,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笔者深知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终生学习,依然会坚持不忘初心,践行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考核高职数学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