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婷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6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2]。 课程诊改报告完整地展现了整个诊断与改进的全过程,教师通过对课程的诊改,能更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个性化、职业化地学有所获。下面笔者通过六个方面完整地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针对测信类专业学生的课程诊改情况进行分析。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学生持续性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1)知识培养目标。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基本应用、基本数学思维。
(2)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明晰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思维。
自主学习的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3)素质培养目标。
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课程的性质:《高等数学》是一门融基础性、技术性、能力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是我校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的定位:《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它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方法、技能和工具的学科,它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和建模,并有效运用数学软件等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严谨的逻辑能力。
(1)深入调研:专业调研 、企业调研、学情调研。
(2)学生后续专业课程、今后的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
表1 课程标准
教学对象:测信学院各专业学生
学情分析:学生高考类型、分数段等,第一次高职数学课程反馈。
教学内容:一元函数微积分学
教材章节:《计算机数学》中项目1、2、3
教学课时:40课时(其中6课时数学软件教学)
总的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数学教研室骨干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建立了团队课程《高等数学》。教师们通过建设教学资源,以及完善与平台匹配格式的题库,将学生学习的时空很好地进行了延展,从而更好实现个性化学习。老师也能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必学模块):一元函数微分学+数学软件(MATLAB)。如图1所示。
图1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笔者所在团队也秉承因材施教理念,将教学方法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设计
课前:设置任务点与测试,结合学习通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课中:采用微课导入,用多种丰富的手段:选人、抢答、主题讨论、限时测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课后:发布作业,结合聊天平台,及时解惑。
(1)优化学生平时考核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没有系统性导入课程思政。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研究分层分类教学的可行性。
(3)提高自身线上线下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优秀教学团队成员。
(4)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和落后,自主制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课件和微课的制作水平不高。
(5)教学的任务较为繁重,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深度不够。
近几年来的诊改基本思路与做法:
(1)优化教学内容(模块教学,不同专业根据需求选择模块学习),深入专业调研(任课教师结合专业设计与专业相关的项目与任务)让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建设。
(2)优化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线上、线下考核评价相结合),增加平时考核权重(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核占30%),积极运用“免考”政策激励学生(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平时成绩排名以及组织校内竞赛、参加校外竞赛获得三等奖以及以上的学生中,给予班级10%-15%的优秀学生免于期末考试,课程考核记优秀的奖励机制)。
(3)优化学生平时考核管理办法,线上(20%课程视频学习与测验+15%课程作业+10%平台运用与课程知识讨论+20%课堂积极性)+线下5%,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笔者主动参与到教研室的教学改革,已经于2018年完成一个校级课题——关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研一个校级课题——高职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B09)。
(5)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研究分层分类教学的可行性,并尝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的设计中。(这也是之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6)借力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多种形式来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7)参与教研室主任主持的精品在线课程,深入开发教学资源,努力提高自身的线上线下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优质教学团队的一员。
结合线上、线下教训模式以及学习通平台等教学平台,优化、细化学生平时考核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尝试导入课程思政元素,在高等数学课程设计中自然融入育人内容,实现高等数学课程的素质目标培养。
教师团队的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深度研究。学校层面纳入新鲜血液——新进有活力与创造力的数学教师,充实并激活我们数学教学队伍。教师层面:多交流学习,深入开发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的线上线下教学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优质教学团队,促进教师的教学相长。学生层面:进一步缓解高职学生的恐“数”心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有思考,能运用,在自身的基础之上都能学有所获。
笔者所在学校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诊改,目前总体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1)学生层面:学生的畏惧心理得到缓解,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转变,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
(2)课堂教学层面:教学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课堂效果理想。
(3)教师层面:教师团队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笔者通过参与以及主持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应用,教研能力有所进步,也收获了不少荣誉和成绩,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笔者深知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终生学习,依然会坚持不忘初心,践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