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02 07:12余靖华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课程体系互联网+

余靖华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应该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和推动时代发展。本文笔者将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分析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受到的影响,探索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不可能置身事外,也必将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发生重大改变,时至今日,可见一斑。

1.1 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它将带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形成智能化、协同化的生产体系。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部分会消失,部分会赋予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会诞生一些新的工作岗位,这必然导致整个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

1.2 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理念与实践变革提供了可能,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视频、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系统等诸多新事物,传统教育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智慧教室”、“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深度学习”等逐渐为教育界所知。

1.3 促进了教育公平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目前,国家大力开展资源库建设,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自身专业优势,组建最强专业团队,建成了数以百计的专业资源库,将这些建设好的优质课程放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供所有需要的人随时随地学习,这样就打破了过去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将这种差距缩小甚至被填平,使得教育公平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4 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变得非常方便快捷,教师不一定拥有更多的知识量。例如,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利用互联网终端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进行知识巩固和答疑,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加强,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设计者,从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此时,教师必须摆正心态,转变好自己的角色。

1.5 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制作网课,还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以及学生的成绩管理等,无不要求我们对互联网技术和网课制作技术有比较好的掌握,而且我们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知识体量、业务能力都能跟得上时代的需求,有能力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将学生培养成就业市场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我们置身其中,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消极怠慢,错失良机,成为时代的弃儿,而应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2.1 基于“互联网+”的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教学推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起到了助推作用。由于近来年高职生源出现多样化,既有普高生、也有技能高考生,还有“3+2”模式的生源,这些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面对这一现状,分层教学是必然的选择。老师利用智能化平台,将班级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分层、分组设置,通过智能平台设置不同难度的分层作业,推送给有相应需求的学生,课堂上轻松实现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课后还能根据智能平台显示的情况进行精准化辅导。利用平台的分层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其能力范围内的知识和能力,每一位同学只要用心认真完成便能得到令人欢欣的收获,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个性化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继续发展下去的必然演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关键。

2.2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线上教学、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已成为现实,从而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时间、地点的限制,让学生几乎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甚至通过网络视频与远在千里之外的行家里手进行沟通,向他们学习请教。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实训室和办公室,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随时随地点拨指导学生,老师更多要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布置学习任务,利用学习通、蓝墨云、钉钉等教学平台监测学生学习过程,同时在平台上完成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为自如,手段更为丰富。

2.3 基于“互联网+”的专业体系动态调整与优化

如今,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已经与“互联网+”扯上了关系,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已经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改变,并积极采取应对之策。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展开就业市场调研,紧密跟踪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动态进行专业体系调整和优化,对不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专业或者是已经趋于饱和,自身没有优势的的专业要坚决砍掉,对自身有一定优势,但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的专业要进行优化升级,同时也要利用自身专业群发展优势,审时度势,开设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专业。总之,高职院校要牢记办学宗旨,充分考虑人才培养与“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和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4 基于“互联网+”的课程体系重构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重新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将使知识和素养系统化,使学生发展目标整体化,从而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之,课程体系在“互联网+”理念下,形成一个整体,使其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化。

2.5 基于“互联网+”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一种单一性、外在化、终结性的结果性评价结构与方式,具有明显局限性,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评价的方式,评价的内容或标准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如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应列入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网络大数据可以对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监控,确保对每个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更加全面准确,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2.6 基于“互联网+”的师资培训强化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大量知识信息,教师如果不及时“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尴尬的场景。同时,开发网络课程,开展线上教学,这要求老师熟练掌握网络制作的相关技术、运用网络资源平台搜集教学素材的能力,以及熟练使用QQ群、微信群、钉钉等网络交流平台开展教学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丰富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以满足新时代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

3 结 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度改革,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引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将最新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整体需求,让高职教育走向新的境界。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课程体系互联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院校教育贴近实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