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剧《神话》中的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认同探析

2020-01-02 06:4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川孟子神话

(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1 价值认同与穿越剧《神话》

关于何为价值认同,学者们说法不一,但看法大致相近。在汪信砚看来,“所谓价值认同,是指人们对某种或某类价值认可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有了价值认同,人们之间就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认同是一切社会认同的基础。”[1]谭培文则认为,“价值认同是指人们通过实践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种价值的一致认可和同意。”[2]梅萍等人指出,“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社会共同体(民族、国家等)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实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与定向,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3]上述说法对价值认同内涵的界定大同小异,都是将其视为对某种价值的认可和接受。

在穿越剧《神话》(2010年)中,在将现代与古代进行并置、拼贴的叙事表象之下,传递出的其实是对儒家传统价值理念的认同。《神话》讲述的是男主角(以下简称“男主”)易小川穿越到秦朝后发生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故事。男主在秦朝的经历和选择其实体现了对中国优良传统价值理念的认同。

2 穿越剧《神话》中呈现的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认同

下文将从仁、义、信这三个方面探讨穿越剧《神话》中所呈现的对儒家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2.1 仁:植根于内心的良善

穿越到秦朝后,作为现代人,易小川身上表现出了与古人同样的传统美德。仅仅是出于良知,男主就不顾一切地与他毫无瓜葛的陌生人范喜良进行救助,不惜将所有艰难困苦和自身的安危荣辱置之度外,体现了儒家“仁爱”的价值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观念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据《论语·颜渊》中所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正因为男主身上有着“爱人”的仁者情怀以及对他人生命的崇敬与珍惜,才会不顾一切代价去救助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平民范喜良。从本质上说,“仁是自我对于他人的态度,对他人的关怀爱护,或对他人施以恩惠。”[4]如果从工具理性和世俗功利的价值取向来看,帮助一个将死之人对自己并无“好处”。但正是易小川的仁爱思想和人道理念,体现了超越功利的价值理性,也让电视观众受到启发和感动,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价值认同。“仁”是儒家文化传统之根,也根植于易小川这一人物的灵魂深处。

男主身上“仁”的品质在多处细节都有体现。当庞副将有意将男主由徭役“提拔”成士兵时,易小川断然拒绝,他不想打仗杀人。作为仁者,他将人的生命看得很重,即便是面对敌人,他也不想轻易取其性命。这也体现了孟子所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剧情推进到楚汉相争一节,项羽邀请刘邦赴鸿门宴,男主不忍心刘邦被杀后吕雉母子成为孤儿寡母,故起身与项庄同舞,实则为刘邦挡剑。其行为体现出来的仁心正是他本性的反映,也是他出于本能的价值选择。正如孔子所言“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仁”的境界能否达到,“仁”的行为能否实现,都取决于主体自身,而不是外在于人的其他因素。易小川的做法正体现了这一点,即便刘邦和吕素都曾对他不仁不义,他依然以仁义之心对待他们。

高要与易小川形成鲜明对照。手握重权之后,高要的价值观发生彻底改变,变得冷酷无情、不仁不义,视他人生命如草芥。即便如此,已经发生蜕变的高要依然并未彻底丧失人性。高要对其妹妹高岚的亲情是其身上最后的一丝亮光,体现了“爱人”这一属“仁”的价值元素在他身上的微弱残存。因此,无论易小川还是高要,剧中角色身上真正能引起观众共鸣和认同的,还是对“仁”的价值理念的认同。

2.2 义:大丈夫的行为准则

在《神话》中,除了“仁”的这一核心价值,易小川身上也多次表现出“义”的优良品质。如果说,穿越到秦代法场并且误打误撞救了死囚项梁只是意外,那么在竹林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勇敢地打退匪徒为秦皇解围,则是“义”的体现。打跑劫匪惩恶扬善的剧情设置,突出了易小川仗义的品质,凸显“义”的价值理念。孟子将“义”放到一个突出的高度,如“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等。“义”是孟子所推崇的大丈夫品质,也体现了易小川的英雄气概。

男主身上的“义”还体现在为解救匈奴俘虏而下跪。易小川与这些匈奴女子并无任何瓜葛,但他还是出于道义,冒雨彻夜跪求蒙恬释放她们。尽管这并未改变她们被处死的结局,但她们还是因此被免除了凌迟的痛苦。可以说,易小川对这些与他毫无干系的俘虏都做到了仁至义尽。关于“仁”与“义”之间的关系,孟子认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也就是说,“仁是人最好的居所,而义是正当而普遍的大道。”[5]男主正是在“居仁”的同时行“义”之大道。

男主身上的“义”还反映在他与蒙恬和项羽的关系中。对一直以他“哥哥”自居的蒙恬,虽然易小川并不认可自己作为其弟弟蒙毅的身份,他还是最终为蒙恬的真情实意所感动,义不容辞地接掌了蒙家军,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即便一些选择并非他的真实意愿,在“欲”与“义”之间,易小川还是深明大义,坚定地站在了“义”这一边。这也正体现孟子名句“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舍生取义的精神和豪情。另外,在得知项羽和虞姬即将遭遇不测时,小川毫不犹豫冒着危险赶去营救,尽管为时已晚不能改变结局,其仁义之举还是让人感动。

2.3 信:人之为人的立身之本

在“仁”和“义”之外,男主身上还体现了“信”的美德。《神话》中最能体现易小川“信”这一价值元素的,是他在拯救秦国奴隶一节中的表现。前文提到,庞副将押送易小川、范喜良等一干徭役去修长城。路途中突遇戎狄来犯边境,秦兵寡不敌众,都被俘虏成了图安国的奴隶。为了拯救众人,小川毅然接受金将军的挑战。在射箭比试环节,因为举箭靶的奴隶失误,导致易小川输掉比赛。这个情节非常类似于《孟子·公孙丑上》中所记载的“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易小川并没有怪罪这家人的过失,相反他痛斥其他奴隶的冷血,指责他们不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导致两条生命的消逝。对射箭失利这一结果的态度依然体现了易小川的仁义情怀,并且信守承诺,勇于担当。

即便在和金将军的比试中出现了不利局面,易小川还是坚持遵守信义,履行诺言,扮演了奴隶们的“拯救者”的角色。关于“信”这一价值准则,孔子及其弟子也有一些论述,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等等。男主的行为正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信”的理念,其言而有信的做法受到玉漱公主和金将军的赏识,最后直接宣布他获胜,奴隶们也因此获得自由。正是小川坚定不移的意志和一诺千金的品质,为他赢得了最后的比赛,也使奴隶们得以免受刑罚。

诚然,《神话》的编剧对男主易小川这一角色有美化成分,使其个人经历带有“神话”光芒和“传奇”色彩,但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却是有“传统”作为依据的。电视剧的这些情节纯属虚构,但诚实守信、信守承诺的价值理念还是值得推崇。易小川身上正是投射了型塑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儒家传统价值观,才使得这一角色更具人格魅力,也更能引起观众的认同。

3 结语

前文从仁、义、信这三个方面对穿越剧《神话》中所呈现的传统价值理念进行了分析。电视剧《神话》的情节中有诸多“神化”之处,但其对中国儒家传统价值理念的传递还是值得称道的。男主角易小川身上所体现“仁”“义”信”等儒家文化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为这一人物形象增光添彩,凸显其人格魅力,因而深受现代观众喜爱。正是这些具有生命力的传统价值让电视观众在被吸引、被感动的同时进一步加深认同。从这一点上来看,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剧在价值观传递和价值认同的建构方面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小川孟子神话
爱情神话
“热闹”的动物医院
磨刀不误砍柴工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神话”再现
聆听幸福
宝宝包包
宝宝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