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生, 刘善云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科学学院, 天津 301617)
冬训是整个训练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冬训期间通过系统的身体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谨慎加大运动负荷的同时着眼于提高训练难度,以给予机体更强的刺激。高原训练是一种在低压、缺氧条件下的强化训练,高原训练时人体要经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对身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上更为深刻,可以大大调动人体机能潜力,从而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冬训期间安排高原训练可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同时,在高原训练期间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监控已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1-2]。
橄榄球作为一项对有氧和无氧耐力要求都很高的集体项目,运动强度较大,身体冲撞激烈,出现肌肉伤病的风险也较大。因此,冬训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一定训练强度的基础上积累足够的运动量, 发掘运动员身体潜能。本研究旨在对冬训期间橄榄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反应特征进行研究,利用生理生化指标来监测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应激及适应情况,从而保证冬训期间既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体能、又有效地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进而提高其训练效果,为科学化训练提供必要的依据。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男子橄榄球队主力队员10名,其中健将7名,一级运动员3名。平均年龄(23.78±2.28)岁,专项训练年限(4.56±1.51)年。运动员身体健康,近期无重大受伤和患病情况。
天津市男子橄榄球队在云南省呈贡体育训练基地(海拔1906.6 m)进行冬训期间(1月中旬到3月中旬)平均气温约15℃(8~19℃),湿度约40%。冬训共8周,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高原适应阶段(第1周、每周训练时间为900 min)、体能储备阶段(第2~4周、每周平均训练时间为1 200 min)、春节调整周(第5周)、技战术训练阶段(第6~8周、每周平均训练时间约为1 260 min)。高原适应阶段主要是适应高原环境,以有氧训练为主,结合少量的功能性训练和力量训练;体能储备阶段主要以速度灵敏及爆发力训练等大强度大运动量为主,发展专项体能,并进行传球练习、进攻与防守练习以及全队攻防练习等专项技术训练;春节调整周以恢复调整为主,安排较多的橄榄球touch赛、春节联欢会等放松性质的活动;技战术训练阶段以演练进攻、防守和技战术练习为主,提高实际比赛能力,并进行循环力量和专项速度耐力训练等,为备战全国冠军赛做好准备。
运用芬兰心率表polar-team2综合训练系统对第1周、第3周、第7周的整周全部训练课进行跟踪测试,分别测得运动员训练中的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主要用于观察高原适应阶段、体能储备阶段、技战术训练阶段训练课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每周一早晨6:30-7:30取运动员空腹安静时指尖血三份(各32 μl),用抗凝管抗凝处理,采用德国罗氏/RocheReflotron Plus全血干式生化分析仪,分别测试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尿素(bloodurea,BUN)等指标。主要用于观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反应以及对运动负荷的适应状况。
体能储备阶段和技战术训练阶段的最高心率、平均心率均高于高原适应阶段(P<0.05)。体能储备阶段的平均心率高于技战术训练阶段(P<0.05,表1)。最高心率、平均心率能够分别反映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表明冬训期间体能储备阶段的训练量均高于技战术训练阶段和高原适应阶段。
PeriodHighest heart rateAverage heart rateAdaption for highland167.43±10.23101.05±12.81Physical training 188.43±12.18∗125.43± 9.11∗Technique and tactic training 192.91± 9.05∗116.28±11.54∗#
*P<0.05vsadaption for highland;#P<0.05vsphysical training
在第1周高原适应阶段运动员Hb略有下降,第2周之后较为平稳,基本保持在冬训前水平;第7周时Hb出现明显升高(161.17±17.97g/L),较冬训前显著增加(P<0.05),并保持在较高水平(表2)。表明该训练周期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良好。
冬训期间BUN总体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再下降,其高峰出现在体能储备期的第3周和第4周,与冬训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第3、4周训练负荷对身体的刺激最大。从第5周(春节调整周)之后BUN开始下降,并且在技战术演练阶段(6~8周)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冬训前水平(表2),说明运动员身体机能已适应训练负荷的安排。
在体能储备和技战术演练两个阶段,CK大体上有先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表2)。第2、3、4、6、7周与上一周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高峰出现在第3周(312.11±134.32)U/L,第1周(280.33±182.22)U/L和第6周(274.50±72.21)U/L也达到较高水平,此时运动员极易出现肌肉伤病。但在最后技战术演练阶段第7、8周CK水平显著下降,说明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良好。
WeeksHb(g/L)BUN(mmol/L)CK(U/L)Before training139.40±17.786.33±1.05229.86±192.691134.44±16.305.55±1.13280.33±182.222139.89±14.805.87±0.60209.00±137.55#3137.22±11.737.60±1.40∗#312.11±134.32##4137.25±11.837.64±1.53∗181.75±59.15##5141.11±22.396.01±1.45#189.47±57.376141.50±18.346.18±0.71274.50±72.21##7161.17±17.97∗6.39±1.11181.48±82.41#8152.25±22.916.12±1.31176.23±25.84
*P<0.05vsbefore winter training;#P<0.05,##P<0.01vsthe last week
心率是评定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可以表示运动对机体产生的刺激程度。最高心率反应出运动过程中的极限运动强度。在训练时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平均心率是训练课运动量的直接表现。在本研究中,体能储备阶段和技战术训练阶段的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均明显高于高原适应阶段,说明体能储备阶段和技战术训练阶段的训练量和强度均大于高原适应阶段。运动员初上高原训练,身体对高原环境应激反应较大,训练安排上应以适应高原环境为主。体能储备阶段平均心率显著高于技战术训练阶段,说明体能储备阶段的训练量最大,这与训练目的相吻合,因为此阶段是以发展运动员爆发力和体能为目的的大强度的训练为主,训练内容安排较合理。
Hb是机能评定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和身体机能水平以及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等,对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尤为重要[3]。当机体状态良好时,Hb处于正常或高于正常范围。在负荷较大的训练周期开始阶段,大负荷导致Hb下降。当训练持续一段时间后,机体对训练负荷逐渐适应,促使Hb升高。中、小负荷量对运动员Hb影响较小[4]。高原期间Hb含量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 一是因高原低氧刺激将引起红细胞和Hb代偿性增加;二是受运动负荷的消耗而下降,即大运动量训练会引起Hb下降(此外还有营养因素等)[5]。本研究中,在整个冬训期间运动员Hb平均值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其中,第1~6周变化不大,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经过春节调整周和技战术训练阶段第一周训练计划调整后,运动员体能得以恢复,第7周Hb出现明显升高并达到本次冬训期间的最高值(161.17±17.97 g/L)。在冬训后期(第7、8周),虽然运动量较大,但Hb达到较高水平,说明该周期中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良好,能够适应运动训练负荷的要求,适应运动量和训练强度增加的需要。
BUN是评定运动负荷量及机体适应程度的重要指标[6]。由于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使蛋白质分解参与供能增多,致使BUN水平升高, 因此BUN常被用来反映运动量的大小,并作为监控过度训练的敏感指标。运动量越大,BUN增加就越明显;机体对负荷的适应性越差, 运动生成的BUN就越多。如果在整个训练周期中BUN始终升高,则说明运动量过大,机体恢复不足,易发生过度疲劳。一般认为,我国运动员在训练课后升至8.35 mmol/L以上时,可认为训练量过大,对身体构成较大刺激。如果次日早晨BUN值能够降至7 mmol/L以下较为合适,提示前一日的训练负荷较为适宜[7]。本研究中,在整个冬训期间运动员BUN平均值保持在正常安静水平,并随着训练量的变化而出现先升高、之后逐渐回降到正常水平的波动。第1~2周以适应高原环境为主,运动量较小,运动员BUN水平相对较低。在第3、4周,随着训练量增大,BUN水平显著上升,结合实际训练计划分析发现,这两周在整个冬训期间训练量最大,安排了数量较多的大负荷力量训练课,使肌肉中氨基酸氧化分解供能增强,身体内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分解增加,使代谢产物尿素增多。由于橄榄球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是决定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当蛋白质分解过多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结合本研究测试结果,从第3周之后,在膳食中增加了含蛋白质较为丰富的食物,以满足运动员在大负荷力量训练课后的恢复。通过调整后从第5周开始,运动员BUN平均值下降并恢复到冬训前安静水平,表明身体机能能够完全适应训练负荷的安排,未出现过度疲劳现象。
通过对训练前后血清CK的比较分析,可以评定肌肉的损伤程度、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程度以及身体的恢复情况[8],运动强度对CK的影响最大[9]。研究发现,在各种训练模式中,力量训练对CK影响最大,其次为无氧训练,有氧训练对CK影响不明显。正常成人男子安静时CK正常范围在200 U/L以内,赛前竞技状态良好时,CK值应在100 U/L以内,当CK值超过600 U/L时运动员的心脏及肝脏将会受到影响[10]。在本研究中,体能储备阶段运动员CK水平要高于技战术训练阶段,这是由于该阶段安排的大力量训练较多,大强度运动使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易使CK透过细胞膜渗出。同时,由于橄榄球运动中以爆发性用力为主,场地训练中相互碰撞也较多,容易造成运动员肌肉机械性损伤,从而造成血清CK水平升高。在1、3、6周CK值处于较高水平,其余各周均在正常范围(200 U/L)以下,但接近200 U/L的临界水平。在体能储备阶段一名运动员CK最高值为1104 U/L,并且持续在1000 U/L以上约3周,在出现CK升高的第2周对该队员采取了调整训练计划,降低训练强度,在力量训练中以小于50%最大负荷量的力量训练为主,并减少场地训练的冲刺跑等较为激烈的训练内容,经过约一周左右的调整后,使该队员CK水平恢复到200~300 U/L之间,处于比较理想的水平,并一直保持到冬训结束,且未出现肌肉伤病等。说明通过加强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为教练员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增强了运动训练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