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0-01-01 22:45郭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法治道德

郭莺

(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福建福安 355012)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有助于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有时候自我控制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走向错误的成长道路。 因此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教师应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与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 优化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进行高效地普法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对于初中生来说,道德与法治并不作为主要的考试科目, 他们更在意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从学习态度的层面上来说,他们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只要将重点背熟练、 考试及格就可以了,根本不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目的,他们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这门课程, 这样就势必会造成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滞后性, 出现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参与课堂互动的现象。 从课程内容来讲,部分知识简单容易理解,初中生能快速理解并以及,但有一部分内容太过抽象,理论性太强,他们在学习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逐渐地便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以上两点来看,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度不高, 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和敷衍的心理, 从而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学生也不能完全地渗透理解课程内容,无法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教学以理论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部分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比较陈旧, 不能依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只以自身的经验来教导学生, 而无经验的教师则依据着自己的意愿来设计教学方案,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贸然开展课堂教学,遇到概念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或者转化为通俗的语言来讲, 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课堂上教学方式不够灵活,严格按照预设好的教学流程进行,不考虑学生是够能听懂和理解, 不能有效地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来转变教学策略,所以整个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地位,教师讲得气喘吁吁, 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虽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质量却不达标。

(3)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课堂上为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准备了大量的问题,整个课堂教学就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中完成, 这样学生就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 而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授者和引导者,没有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能有效地完成各种正确思想及价值的渗透, 无法有效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不能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使得学生不能获得良好的课程学习体验。 而在面对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不能给出学生想要的答案,使得他们学习的信心逐渐降低, 不能有效推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方面的进步。

2 创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建立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他们更愿意了解一些实际生活中能用到的知识,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来学习知识,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便于学生快速理解理论性与抽象性强的知识, 也能让他们看到道德与法治不只存在与书本上,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这方面的内容, 让他们懂得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目的, 也能促使他们将所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比如,部编版七年级《感受生命的意义》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访问的形式, 列举出一些特别人物的事例,围绕着自己和学生的生活故事,来展开对人生的意义这一话题讨论。 教师为学生播放霍金的一些事例及成就,向学生提问:“人为什么活着。 ”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为了实现梦想。”教师继续提问:“人怎样活着才是值得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人活在世上,都希望自己不成为他人和社会的负担, 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并承担起要负的那份责任。教师在列举出断臂刘伟的故事,让学生谈谈看过之后的感受以及启发,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思考当中,教师引导: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抱定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及自我价值,这一生就是值得的。课堂中所列举的例子都是真实存在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得他们能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形成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2)运用情境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晦涩难懂,造成了学生学习困难的局面。对待这部分知识,教师可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加入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这样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带动课堂积极性氛围的提升。 例如,八年级《合理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往的规则,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培养学生网上自我保护的能力,促使他们自觉尊后网络规则,具备对网络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网络病毒的案例及其危害,警示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请学生依据个人经验回答怎样做才是合理利用网络,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归类板书,肯定学生回答中符合要求的具有媒介素养的行为, 让学生理解媒介素养的概念,接着出示一则沉迷于网络的真实案例,请学生评价其中的行为以及给自己的启示,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指出哪些是行为是否是合理利用网络的行为,适时展示出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让学生诵读。之后再列举一些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引导学生构建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活,帮助学生认识网络正能量的力量,同时提醒学生要量力而行,并且要正确分辨事情的真实性。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你到合理利用网络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思考,促使他们严格遵守网络使用规则。

(3)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是非常乏味的,教师应敢于创新,尝试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依据教学内容提出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的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实质目的,提高他们交流探索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以此来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譬如《法不可违》中,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使学生能正确辨别各种违法行为并远离。教师展示提前制作好的表格: 比较法律和其他社会规则的异同点,引出讨论的主题:法律,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从产生的方式、发挥效力的途径、约束的范围是3 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具有的特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分别列举出民事、行政和刑事3 种违法行为的案例, 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涉事人员的行为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这样以学生常见有严重的事件为例,让学生学会辨别三类违法行为,指导他们从违法的原因、后果入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好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措施,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增强他们自觉守法的观念。课堂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梳理, 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内化及应用能力。

(4)融入情感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及道德观念。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理论性的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这样才能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目的。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比如《做负责任的人》中,教导学生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给学生阅读教材中材料的时间并提出问题:他们得到了什么回报又付出了什么代价,使学生明白承担责任既会获得回报也要付出代价的道理。教师出示讨论主题:是不是自己可以选择要承担的责任呢?增强学生对责任的进一步认识,让学生多一些理性和勇气、少一些盲目和冲动,让学生意识到一旦作出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重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中需不断反思和总结问题及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初中生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