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构建

2020-10-21 03:42程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批评家文学批评网络文学

程梅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网络文学批评是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样式,它在言说立场、 话语表达以及批评方式方面都表现出了与传统文学批评迥异的艺术特性”。然而当前的网络文学批评体系混乱,缺乏统一规范的机制约束,这不仅制约了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发展, 还直接导致了文学理论界对网络文学的质疑与批判。基于此,尝试建立一套新的批评标准机制, 旨在能够为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1 网络文学的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学科主要奠基人欧阳友权教授把网络文学定义为:“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提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 ”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可追溯至1991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1月31日在京发布的第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8年1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7.72 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78 亿,占网民总数的48.9%,较去年底增加了4 455万。 网络文学用户在2010年1.95 亿,2015年达2.97亿,2017年达3.53 亿, 由此不难看出网络文学发展势头的迅猛。

2 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分析

2.1 概况分析

欧阳友权教授指出,“网络文学批评, 有别于传统媒体对网络文学的批评或评价, 是指在网上由网友就网络文学作品或网络文学现象所作的随机性、感悟式、点评式批评和议论”。文学批评长久以来就和文学形影相随,它从自发到自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新的文学样式出现,新的文学批评式样就会接踵而至。迄今为止,文学批评范式已历经五次重要“转向”,前5 次的文学批评总体而论是“事后批评”,即在作品完成之后,传统的经院批评家根据作品内容发表“批评”;而网络文学批评是“批评进行时”,作品大多在互联网上以连载的方式发布出来,读者可实时在线“批评”。 “网络文学批评家”中不乏资深批评家,但绝大部分是普通读者,他们没有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只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发表感想,提出批评,有长篇大论,有一个词一句话,也有标点表情的。

这种大众化批评, 缺乏明确的批评标准与专业的学术理念指导, 大多是以直觉感性评价为主, 既不规范,也无章法,不能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功能。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网络写手没有丰富的外部生活经验,作品难有引人入胜的吸引力,加之网络作品更新速度快,写手闷在电脑前冥思苦想情节的进行,但自我想象匮乏,最终转向网络搜索,甚而导致网络文学作品“撞文”现象频频发生。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网络文学批评更是处在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 不能照搬传统的文学批评样式,又因网络文学作品的“不入流”,传统的经院批评家将其排除在自身的视野之中, 网络文学批评体系难以健全。

2.2 网络文学批评的优点

较之于传统文学批评, 网络文学批评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的人情顾忌,令“网络批评家”们能够以独立的身份和自由的立场表达“真我”的心态。 批评者抛开社会角色的束缚, 规避了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人情批评,有助于抒发主体的真实情感,以真话对抗虚假,给予作者创作灵感和写作思路。 一方面网络文学批评直奔主题,一般不顾及情面也不玩弄文字游戏;另一方面网络文学批评少了些臃肿的修辞、 晦涩的阐释以及传统文学批评中常见的“掉书袋”。

2.3 网络文学批评的弊端

网络文学批评改写了批评的机制与格局, 让文学批评从传统的精英姿态转向民间立场,实现了批评话语权的平等与共享,但其即兴、趣味、恶搞等颠覆式批评方式,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批评的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的深邃性,甚至引发批评的“舆论暴力”和价值偏误。其次由于网络发表言论的可匿性,“网络批评家”藏身于广袤无垠的虚拟世界中,在评论区“撒欢玩耍”式点评时,会夹杂粗俗恶毒有明显人身攻击的言语,形成了加诸于网络写手身上的网络暴力。 再者网络空间无限,公安机关管辖有限,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执法办案难度加剧,长久以往,网络作家们的写作积极性必然备受打击。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必然要建立一套适应自身的评价体系和批评话语机制, 完成蜕变,让专家学者不再对网络文学嗤之以鼻,让网络文学不再是与传统文学对立的异类。

3 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构建

3.1 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尚不完善

探索新的批评标准需要深入到网络文学批评的实践当中去,广泛地吸收其他的批评标准。 “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多元性,并不是旨在一味解构,而是强调‘多声部'的批评标准,在线性标准之外,增加空间性的批评标准, 以历史性与在场性相融合的批评价值取向来引领网络文学走向更高的境地。”苏翔构建了一种全新网络文学批评模式,“距离批评模式”, 分为零距离批评,近距离批评和远距离批评3 种。零距离批评的要素是纯理论化的, 着重分析网络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方式、言语表达的技巧,以及行文的结构。 这种模式将批评主体自身撤到作品之外, 客观冷静的分析文本的叙事手法、语言技巧。 近距离批评是感悟式批评,而远距离批评模式则是一种推荐式批评,以鉴赏为起点,具有权威性。这样的批评模式分工明确,对作品的分析面面俱到,对构建新的批评体系有重大的帮助。但是它对作品的质量以及作者的写作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 绝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是达不到这一层次的。 再者零距离批评模式是纯理论化的, 过度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技巧,叙事手法等。如果文学作品的分析过多的关注技巧层面,而忽视作品思想层面的分析,只会导致作品的机械结构化。

尽管当下网络批评圈一片混沌, 众多的研究者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可能性, 但仍旧缺乏一个统一的批评标准机制,基于此,尝试用新的方法和思路建立一套批评标准体系。

3.2 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标准

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缺失大致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理论资源的荒芜, 传统的文学理论无法支撑与解读网络文学,批评表现出力不从心的尴尬;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学不入传统之流而被排除在批评家探索的视线之外。

要推动批评理论的发展,必须结合实际,在借鉴传统文学批评的基础上, 构建出适应网络文学自身的批评标准。 20 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 萨蒂(T.L.Saaty)等在解决系统工程中的复杂问题时,提出层次分析法,即用客观的方法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首先要把问题层次化, 根据问题的性质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将研究对象分解成不同组成影响因素的隶属关系和关联影响,将因素按不同层次组合,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基于此,构建一套批评标准,从多个量化因素出发,综合评判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最终确立了五个方面的量化因素:原创性,文学性,客观性,教化功能性以及点击量,总的占比权重为1(详见表1)。

表1 评价指标权重

3.2.1 原创性

目前网络文学作品抄袭, 将他人智力成果据为己有的现象频发,而保障原创作者知识产权的难度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网络作者的写作积极性, 不利于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故原创性是第一性的,也是评判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占比35.0%(这里原创性指的是作品的核心观点、主要情节内容、整体章节等都应是作者独立思考得来的)。

3.2.2 文学性

网络文学自出现以来表现出的散漫“不入流”,被排除在批评家探索的视野之外, 因此从理论化的角度分析网络文学作品是有必要的。 这一层面主要考察网络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 言语表达技巧以及整体逻辑架构,除此之外情节、主题、人物等也应纳入考虑范围。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描述了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人物的性格在相应的活动中表现出来, 而这些活动也恰恰构成了小说的情节。 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文学性都必不可少,所以文学性是评判标准的第二量化因素,占比20.0%。

3.2.3 客观性

源于18 世纪的社会历史批评是批评类型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批评体系。它有3 个主要的批判角度,其中之一是文学作品必须有正确的倾向性,即基本社会价值观念和历史发展观念应是正确的, 对社会历史内容的阐述不能违背客观史实情况, 也不能篡改历史歪曲事实。 此外, 必须客观公正地分析网络文学作品, 摆脱随意性情绪性的批评, 将自身抽离至作品之外,以“旁观者清”的态度公平公正地评判网络文学作品。 所以客观性是批判标准的第三量化因素, 占比20.0%。

3.2.4 教化功能性

现有的网络文学批评大多是大众化的“自我的批评”,网络批评家们通常只寻求宣泄情绪的快感和自得其乐的阅读享受。 读者从中几乎汲取不到人生启发和哲理感悟,甚至被引向另一种精神缺失的深渊,这样的批评样式根本无力承担文学批评的教化功能, 因此教化功能性是第四量化因素,占比15.0%。

3.2.5 点击量

网络作品大多是连载小说,流通于互联网平台,摆脱不了点击量的束缚, 根据原生投稿平台计算连载期间的点击量,权衡出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近年来网络文学确实涌现出不少佳作, 甚至类似于茅盾文学奖这类传统文学话语权代表之一的评选活动,从2014年起就已经开始收纳网络文学作为参评作品, 如《悟空传》《庆余年》《英雄志》等。故点击量是第五量化因素,占比10.0%。

结合这5 个层面综合分析作品, 破译出网络文学作品背后隐含的文化意识形态,以多元、开放的观念来理解衡量一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从而推动网络文学批评体系的深刻发展以及其机制的提升与完善。

4 结语

网络文学发展快速, 但与其对应的文学批评机制未能完善。“没有批评标准就无法衡量出文学作品的价值,无法做出公允的判断,而混乱的批评标准直接导致文学批评也陷入混乱、失范的状态。”究其原因,除了理论资源的荒芜,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文学本身表现出来的散漫,反思以上两方面原因,借鉴萨蒂的层次分析法以及当前存在的批评标准, 尝试构建一套批评标准机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评价样式,其批评标准在话语表达、 批评方式等各方面都改写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机制和格局, 并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性。 时至今日, 尽管网络文学评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机制,但对于网络文学研究的探索仍需积极推进,这对网络文学评价标准的最终形成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批评家文学批评网络文学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色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先秦两汉为中心
新锐批评家
今日批评家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曾国藩的散文创作与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