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精准管理的途径探索

2020-01-01 22:45张鹏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管理者应用型队伍

张鹏飞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南通 226002)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作用正在不断凸显,影响正在不断延伸和扩大,特别是对于富有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的年轻人。 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不断推动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对于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有着现实的意义。

1 互联网+带来的新常态

(1)全网覆盖的智能手机成为学生课堂新宠。无处不在的3G、4G 网络和不断升级换代的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打发课堂时间的新宠。 低头玩游戏、看视频、浏览网页已从一种冲动演变成一种习惯。有网友戏称,可以没钱没颜没朋友, 但不能没电没手机没流量或者没WIFI。对于广大的低头族而言,基于智能手机而进行的各类活动已经和空气、 阳光、 水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的自控力虽高于大专层次的学生,但还是具有较强的可塑空间。如缺少必要的引导和约束,很容易形成燎原之势,并产生代际递延的恶习,对构建良好的学风将产生强大的负面压力。

(2)电子阅读成为“90 后”主要方式。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统计数据反映从2008年开始,纸质藏书的借阅量和利用率都呈逐年下滑的趋势, 而相关电子资源和电子书刊的访问量和利用率却在不断攀升。 根据《2015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2.96 亿,接近六成(56.9%)的用户每天都会进行数字阅读。其中,手机已成为用户的首选载体,用户的年轻化、技术的新形态化和平台的融合化成为趋势[1],读屏时代已经到来。

(3)微信的社交作用日益凸显。 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 微信和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0.98 亿。每天平均有超过7.5 亿微信用户阅读朋友圈的发帖。截至2018年底,QQ 的整体月活跃账户数增至8.07 亿。 QQ 推出了创新及AI 辅助功能,维持了年轻用户的黏度[2]。根据腾讯科技和企鹅智酷及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联合调查表明,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集中在18~35 岁,比例高达86.2%;每天打开并使用微信10 次以上的用户占到了60.0%;有41.1%的使用者使用微信的主要用途是获取资讯[3]。这些数据都说明年轻的大学生在微信的粉丝军团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

(4)网络安全与现实安全日益紧密。年轻人的活力、好奇心和较低的警惕性成为一些存心不良、唯利是图的网络贷款公司猎取的对象。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因无力偿还50 万网络贷款而选择跳楼轻生的极端案例引发了大众对无限度向大学生放贷问题的关注, 但这只是诸多源于网络,而与现实的大学生财产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安全乃至人身安全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安全问题之一。 如因为网恋、游戏账号、游戏冲突而导致的现实冲突; 因为缺乏警惕性或虚荣心导致的个人私密信息的泄露,而引发的财产损失等,都为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

2 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疏” “堵”容易极端化。 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升级速度超出了应用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的预期。 对于如何应对新常态,业界有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操作模式。有的听之任之,认为主导课堂的教师应负起新常态的重任。 如果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被微信、小游戏等基于智能终端的娱乐活动吸引走的话,说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够好。更有甚者以拥抱“互联网+”为名,默许乃至纵容各类运行商将无线终端发射器装到每一个教室, 并没有配套的管理措施。也有一些学校认为学生自律意识太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采用上课时统一断网,课前集中收取各类智能终端,特别是手机,不允许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将电脑带到学校,或是带到课堂上。 这种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亦引发了一些矛盾和冲突。

(2)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受办学历史和管理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学生和学生管理人员(特别是辅导员)的评价方式还未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体系。 虽然有一些高校有了一些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但多以借鉴公办高校为主,只是在个别词句上做了一些调整。 受应用型本科高校运行潜规则的影响,这些制度往往束之高阁,并未发挥实际作用。更有甚者, 在个别高校中学生竟然可以通过钱财来换取考试成绩(即使一节课不上,也能拿高分)。由于评价体系不明晰,或者缺乏稳定性,学生管理者常有无所适从或彼于应付的乏力感和无奈感。

(3)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相比公办本科院校而言,在人员数量、职称结构、 知识体系和队伍稳定性上都有较大差距。 其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相对于公办本科而言,自觉性、自主性、独立性、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在学生工作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再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层学生管理队伍承担着种类繁多的各项任务, 如各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入党教育、创业就业教育等等),各类检查(卫生检查、纪律检查、作业检查、住宿检查),完成各类统计报表,应付各类评先评优,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及讲座报告会等。 每一个能在学生管理岗位坚持下来的教师都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和强大的大脑。 这种现状和压力也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动性比较大, 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管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4)经费投入不足。相对于公办本科高校在学生管理上的经费投入,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费投入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 这一方面和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体制机制有关系, 他们更注重资金投入后的实际收益和性价比,因为他们承担着更大的资金压力。从根本上看是这些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缺少足够的重视和对学生教育规律缺乏深刻的理解, 以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就是保证学生不出事,做好保育员即可。 殊不知,事前的各类教育疏导, 以及通过丰富的活动消解青年学子多余的精力和通过规范化、有内涵、有目标的提高素质教育等活动远优于被动地应付和不知所措的防守。

(5)培训力度不够。学生管理者和教师一样是战斗在第一线的作战员。 如果说教师是用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的头脑, 那么学生管理者就是用智慧和耐心武装学生的心灵。 教育和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想要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者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职业教育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才能获得。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对学生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上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3 利用“互联网+”进行精准管理的途径

(1)掌握“互联网+”技术特点,主动有所作为。 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要积极学习和利用新技术。 要会用敢用善用;要主动占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新平台的作用,要连得上,用的溜,有影响;要学习和使用新语言,要聊的开,有思路,有方法。新媒体虽然新,但管理并不复杂,很多管理界面和后台都极易上手, 只有具备一些基本的操作知识就能很快上手。新媒体的难点在内容的表述和呈现上,要用流行的、受众喜欢的、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 新媒体倾向“小清新”,即语言简短有趣,内容轻松活泼,画面新颖生动。 要在宣传和交流中借用这种风格。 其次,要组建专兼结合的信息交流体系管理队伍,提炼适宜的主题和内容[4]。专兼结合是指专职的管理人员和兼职的宣传队伍相结合, 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兼职的美工人员相结合, 相对专业的学生管理者和具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宣传队伍相结合。 主题和内容选取要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以他们的关注视角为主要视角,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说教和痕迹明显的宣传。要多讲故事,多一些文艺和趣味, 潜移默化不留痕迹地传导我们的思想。 最后,要加强对学生特点的调查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要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二次分析和数据挖掘,研究学生心理、行为、能力形成、信息接收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而为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2)明晰“互联网+”技术,综合管控利用。在应对基于智能终端的互联网+的浪潮中,应“疏”“堵”结合,以“疏”为主。 “堵”既要有制度约束,有实际的约束行动,更要有技术和条件支持。比如,通过制度规范各类运营商铺设终端的行为, 明确相关网络的开启和关闭应接受学

校的统一要求。 在校内推广的各类业务不仅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也应保证和适应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重点防范和控制那些以合法的名义,实则危害甚大的业务。 如类似人人贷、 学生贷等网络贷款。“疏”的重点解决学生利用“网联网+”干什么,特别是在课堂上干什么。如果不允许在课堂上使用智能终端,那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怎么评价和激励。 要从考试评价制度、平时表现评价制度、课堂教学实施方法等多个方面形成系统合力[5],让学生不仅有事可干,而且有兴趣并持久地做下去。

(3)提升学工管理队伍整体实力,注重持续发力。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各院系实际情况,从学历层次、能力水平、 敬业程度和人员数量等方面不断充实学生管理队伍。要从制度设计上让学生管理者明晰努力的方向,未来的归宿,要让更多的学生管理者热爱本职工作,踏实肯干乐观奉献。 具体地要用科学的制度区分干与不干、 干好干坏, 要用待遇和合理的层级明晰奋斗的方向,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系统地可测量的评价体系。 要加大对学生管理者心理学、职业指导、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方面的培训,可以通过以考促培、以比促培、 以评促培等方式, 提高学生管理者自主学习、自主提高的热情和激情。要加大对学生管理的经费支持, 尤其要保障学生各类竞赛活动及一些大型活动上的经费。

猜你喜欢
管理者应用型队伍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窗口和镜子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