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嘉兴
(厦门外国语学校,福建厦门 361026)
游泳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在全民体育热潮影响力持续扩大的背景下, 游泳在健身、娱乐、竞技等方面的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从本质上来说, 游泳最早源于人们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人们为了获取生存条件需要掌握的技能。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游泳在强化体质、放松心情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涉水娱乐与健身活动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而相应的,溺水事件也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性问题。而在溺水群体中,青少年学生往往又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也引起了体育教学者的深刻思考。 究其根本,当前高中的游泳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过度看重游泳的健身、 娱乐功能并以此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导向的观念,使得游泳教学忽略了游泳的生存意义,进而造成我国高中游泳教学在救生、 安全技能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极为匮乏。新时期,为了充分激发高中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就必须基于生存救援教育的视野,对游泳教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与开发内容进行创新。
生存救援教育视野下的游泳救生教学与传统游泳教学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但是其本质上均是一种技能的传授,前者更加看重技能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融入自救的知识内容、动作方法、安全技术等,与传统游泳教学中看重理论基础、健身方法等内容护卫补充, 为高中游泳教学赋予更加全面的价值,推动高中体育教学育人价值与社会效应的提升。
如山所述, 生存救援教育视野下的游泳救生教学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在危机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因此其具有极强的应用性, 但游泳教学本身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一大板块, 其也需要为素质教育的整体框架而服务,因此也应当体现出游泳教学的健身功能,满足体育教学强化学生体质、锻炼学生体育技能的目标。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健身性与应用型的平衡,也是高中体育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生存救援教育视野下的游泳教学并非局限于单一的救生技能的传授, 而需要实现安全理念与技术的有机统一。安全理念所追求的目标是“防患于未然”,即让学生在尚未陷入危险情况时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形形成认识,并自觉以安全意识武装自己,能动地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在危险出现时,也能第一时间调动自身的安全技能与知识,避免陷入“手忙脚乱”的状态。可以看出,如果缺乏了安全理念的教学,仅仅聚焦于游泳技术的传授,那么势必会加大危机情形下的风险,也背离了生存救援教育的目标。当然,如果缺乏熟练扎实的游泳技术, 学生在生存救援的过程中也缺乏安全的保障支撑,因此在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探寻安全理念与游泳救生技术的并轨发展, 尤其是要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溺水事故所暴露出的新问题, 综合考虑救生过程中的多样化复杂因素, 真正达到观念与技能的并重教学。
之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存救援教育,旨在为落实整体性的安全教育目标而服务, 尽可能规避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在游泳救生中,其本质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防范伤亡技术扩大,保障救援的稳定进行。 而同时,游泳救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救生方式的多元性,其中,运用各类救生器材在降低救援风险、提高救援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救生板、救生圈、救生艇等均是游泳救生的重要工具,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在传统的高中游泳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健身需要,因此教师所设定的环境本身就是安全、稳定的,自然就很容易忽略救生器材的使用教学, 这在生存救援教育视角下亟待改进。 同时,救生器材并不是随处存在的,其随身携带也受到一定因素的桎梏, 尤其是在复杂危险事件出现时,作为人本能的徒手救生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这不可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游泳方式, 还需要学习抬头捷泳、抬头蛙泳等技术,从而有效提高救生效率,并将救生过程中的风险概率尽可能降到最低。综合来说,实现救生器材与徒手救生相结合, 也是生存救援教育视野下高中游泳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
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 考虑到生存救援教育的核心目标, 在对高中体育游泳救生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重点把握人力资源、场地设施资源、运动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几个环节,匹配以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人与人的交流过程, 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达到育人目标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源是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与传统游泳教学相比, 生存救援教育视野下的游泳救生资源对于人员的数量、人员的专业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教学主体,体育教师应当结合教学需要,制定出全面性的教学方案, 将生存救援的基本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去,明确教学主体的基本职责。 当然,人力资源的开发还需要依赖于高中教学管理者的整体组织,尤其是对于内容复杂、形式多样的游泳救生教学来说,高中教学管理者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意识,通过组织常态化的培训活动、 交流活动强化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其对于救援知识、专业技能的熟悉程度,确保其能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好榜样作用;此外, 高中教学管理者还应当提升多方面的资源利用意识,通过与游泳场馆、职业队伍等方面的沟通合作,引入“双师型”教学队伍,使得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以讲座、示范等形式为单一的教师教学提供补充。
教学设施是教学得以有序展开的硬件资源, 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与普通的文化课教学以及体育教学中的传统田径项目相比, 游泳救生教学对于教学设施资源的要求较高。当前,开设游泳教学项目的高中多以建成了游泳馆, 在实际利用中应当合理提高场地利用率,设置专门的游泳救生场地,以契合生存救援的教学需要。同时,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安全教育的实践性,有效应对危机情形的复杂性特点,在做好室内场馆建设的同时,应当适当开发室外教学场所,当然,考虑到安全性的原则,可以通过模拟小溪、河流等方式完成,拓宽游泳教学的空间。 此外,由于游泳救生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救生器材, 为了确保学生能对基本的器材形成了解, 因此在教学设施资源的开发中应当引入常见的救生器材, 并组织教师对其用途方法进行解读与示范;同时,考虑到经济性的需要,以及实际危机情形下的复杂性, 还应当重视普通物品的救生资源化利用,如将盒子、水桶、油箱等作为漂浮工具,在满足高中教学器材需求的同时, 也有效提升学生游泳救生的适应能力。
游泳救生技术并非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其会因天气、场地等环境条件的差异而不尽相同,这也是游泳救生活动复杂性的重要成因。 与传统游泳教学中以静水游泳相比, 游泳救生技术的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在救生技术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静水游泳的基本技术,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加工,确保其能满足生存救援的教育需求。例如,与静水游泳上岸的方便性相比,救援过程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连续游泳,如果仍然采用单一的静水蛙泳技术, 不仅会加大游泳者辨别方位的难度,也不利于游泳者的体力保存,在生存救援的视野下,将抬头蛙泳引入教学环节,就可以形成对传统游泳教学的补充;再例如,通常在对溺水的他人进行救援的过程中,被救援者在恐惧的心理下,多会下意识地抓牢救援者,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不仅会拖延救援时间,还会加大救援者与被救援者所处的危险系数,因此在救生技术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可以引入解脱技术的教学,有效提升游泳救生的基本效率;当然,救生之后的救护技术等也应当成为高中体育游泳教学救生技术资源开发的内容。
对于游泳救生教学来说, 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主要是指基于救生实践的丰富信息, 将其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从而有效反映救生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可以看出, 游泳救生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过程,这要求高中体育教学者要提升把握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一方面,要积极了解行业内的专家动态,借鉴相关的信息整合经验,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参考;同时,要加强同社会相关领域的合作,如与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进行开发合作,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要正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强大价值,综合应用仿真技术、模拟技术等,打破教学资源开发的时空限制,提高游泳救生的实践性;利用多媒体将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展示, 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游泳救生基础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