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新“国标”对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高校都纷纷行动,积极开展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 民办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新”国标”引领下积极构建日语专业培养体系,提升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因此,适时进行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国标”于2018年颁布,不仅为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提供了准入、建设及评价标准,还对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相关要求涵盖了培养目标、培养任务、培养形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等方方面面。首先,新“国标”指出高等院校在培养日语专业人才时, 应注意夯实学生的日语基本功和业务能力, 将学生培养成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其次,新“国标”指出高等院校的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应包含公共课、专业课、方向课、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 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满足企业日语专业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日语专业人才。 然后,新“国标”对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应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最后,新“国标” 对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能力素质要求, 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日语专业人才应具备较强的日语文学欣赏能力、日语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日语听说能力、研究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日语运用能力、日语写作能力、笔译能力、口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部分民办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民办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虽然在公共基础课程部分基本符合教育部要求,但没能重点突出日语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培养部分。 第二,部分民办高校由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 从而导致部分课程如果没有教师能讲就不开设了,进而导致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第三,虽然部分民办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但不是由学生任选, 而是学校选择固定单一的专业方向课程,没有形成真正完善的课程体系。
目前, 部分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较大, 高水平的日语专业教师可能会继续深造,进入国有高校,去企业当翻译,或者自办日语培训学校,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高校日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第二,部分民办高校日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其中青年教师较多,经常出现刚毕业就走上讲台的现象。第三,部分民办高校的日语专业师资队伍严重缺乏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师, 导致日语专业的专业方向较为单一。
部分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民办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和实践比例失调,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而导致日语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进而导致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较弱。第二,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自身日语实践能力不强,从而导致日语实践教学水平不足, 进而导致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不足。 第三,部分民办高校由于经费短缺,在国际交流方面活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民办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应根据新“国标”要求,夯实学生的日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进一步完善公共课、专业课、方向课、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新“国标”引领下,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 并着重突出日语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培养。 第二,在新“国标”引领下,强化专业课程群建设,杜绝因人开课的现象,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第三,在新“国标”引领下,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建设专业方向课程群,例如,日语语言文化方向、商务日语方向、信息技术日语方向和日语翻译方向等。
在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应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民办高校应加大投入,提升教学条件、办公条件及教师待遇,留住高水平的日语专业教师。第二,民办高校应加大力对日语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的支持, 从而促进日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进而提升民办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水平。第三,民办高校应适当减少青年教师课时量, 使得青年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日语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的学习。第四,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制订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日语语言能力、 行业知识能力及教育教学能力。第五,针对不同的日语专业方向引入不高素质教师,弥补日语专业方向较为单一的缺陷。
民办高校应在新“国标”引领下,积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应修正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 尽可能减少理论课比例而增加实践课比例,从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而提升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 第二,在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日语专业的校企合作, 借助企业日语实践技能较高的日语专业人才弥补学校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第三,在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应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如留学生交流、海外实习等,从而开阔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 进而提升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在新“国标”背景下,使得民办高校能够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该文行了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首先进行了新”国标”要求解读,其次阐述了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经过近一年的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实践, 发现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民办高校日语专业的办学水平, 有效地提升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有效地提升民办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