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望,曾贤模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科幻电影一直钟情于刻画世界末日主题, 尤其是好莱坞,《星际穿越》《地心引力》 等电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好莱坞科幻大片在世界末日题材里一直致力于塑造美国一家独大, 凭一己之力拯救地球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但其方法通常是抛弃地球,重新选择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但是电影《流浪地球》却另辟蹊径,拿出了一套全新的、充满家国情怀的中国式解决方案: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次,拯救地球不再是美国一家的事,而是中国人带领全世界参与救援地球的行动。这种集体主义式救援方案体现出与美国个人主义的对立,它正是影片想向观众传递的东方硬核价值观。因此,该文将着眼于集体主义,具体来分析电影《流浪地球》。
集体主义是荷兰心理学家Hofstede 提出的概念。他在跨文化领域的著作《文化的影响》一书中首次提出文化尺度理论。 经过仔细分析,Hofstede(2001)总结出5 种区别不同价值观模式的文化尺度, 分别为:(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2)权利距离;(3)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4)不确定性回避;(5)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被放在Hofstede 文化尺度理论的第一条,表明它对于区分不同价值观模式的重要性。笔者将引用心理学家Hofstede 对集体主义的描述具体从个体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匹夫精神” 以及基于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救赎3 个角度来分析电影《流浪地球》中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就是汇聚了每个个体思想的集合体, 它要求个体思想高度一致,大到家国情怀,小到吃饭穿衣,都不完全是个体的事。
影片一开始就描述了地球只有35 亿人能生存下来的现状。由于陆地气温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联合政府在全球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并建造了地下城供人类躲避危险。 但是能否获得地下城的居住权要根据抽签的结果来决定。 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入驻“领航员”国际空间站,其儿子享有不用抽签便能获得地下城居住权的权益。由于小孩年龄太小,需要监护人的陪伴, 所以地下城允许小孩和其监护人一同居住在地下城。 前提是只能有一位大人作为小孩的合法监护人,并随小孩一起到地下城居住。刘培强家共有4 口人:妻子、岳父、儿子和他自己。妻子此时已经身患绝症, 岳父身体还很强健。年幼的小孩需要大人的陪伴才能茁壮成长,最终,刘培强不得不放弃治疗妻子的疾病, 选择让岳父和儿子共同前往地下城生活。 岳父、妻子和刘培强3 人对这个结论都没有异议,因为他们都明白,在家庭这个小集体里,个人的牺牲换来小孩子的健康是值得的。这是刘培强对家庭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让他在生病的妻子和健全的岳父面前, 冷静地选择了后者, 也让他将自己获得的地下城居住权转交给岳父, 虽然影片没有过多的描述刘培强做完决定后的愧疚与不舍, 但正是这样的处理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刘培强在面对全球35 亿人的生存时,选择加入“领航员”国际空间站,这也是他个人对社会富有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国际空间站在我国总共选取了311 名特级飞行员和709 名机械工程师,共计1 020 人。 我国总人口14 亿之多,这14 亿人口又是由数不清的家庭组成的。刘培强自己也有家庭,但是他还是选择以飞行员的身份进入太空, 甘愿忍受和亲人分离17年的痛苦,儿子刘启因为他不遵守陪伴他的诺言,甚至17年不与他联系。 但是飞行员们每天在空间站辛苦工作, 为地球提供预警、 领航及通讯保障,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流浪地球”计划才能顺利实施,这17年来,地下城的居民才能安稳的生活。这种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大局观, 正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匹夫精神”出自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原话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它是在清军入关的背景下被顾炎武提出的概念。意为保卫国家是王侯将相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但天下大事的兴衰,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民国时期,梁启超将其浓缩为8 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笔者借用这种“匹夫精神”来分析影片《流浪地球》中传递出的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奉献精神。
“流浪地球”计划的实施依赖于联合政府在地球表面建造的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只有这些发动机正常运转才能为地球飞离太阳系提供充足的动力。 而每座发动机下都配套建立了一座地下城, 每个地区幸存下来的人类都躲在这个庇护所里生活。 因为木星引力的影响,全球共有4771 座发动机出现停机故障,为避免地木相撞,联合政府要求全球立即实施三号紧急预案,务必于36 小时之内重启全部故障发动机。 王磊作为CN171-11 救援队的队长, 带领全队队员前往杭州,拯救杭州地下城正面临生死存亡的35 万群众,王磊的妻儿也包括在内。 只要车上的“火石”能够顺利地运送到杭州,就能让所有的生命延续下去。
为了这颗“火石”,运送路途中的所有车辆都主动为他们让路,到达上海的时候,司机为了保全货箱,在危急关头主动把车头脱钩,自己却掉下悬崖牺牲了。韩子昂和刚子选择让“火石”先被拉上电梯,最近也因为缺氧丢了性命。面对队员的牺牲,王磊队长依然坚持按时将“火石”送往杭州。 但是救援队伍马上就要到达杭州的时候,岩浆已经渗入地下城,救援任务失败了。 女队员一怒之下开枪毁灭了“火石”,因为一路上已经有太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她认为没有必要再运送火石。王磊此时却选择原地解散救援队, 让想回家的队员自行选择,自己却立即加入救援苏拉威西的救援队。王磊不认为所有的人都白牺牲了。在他眼里,个人的牺牲可以换来集体的生存,在这种危难的时刻,就应该具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奉献精神,为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奉献一切永远不会过时。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今和平发展的年代提出的理念, 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笔者将该理念放置在全球生死存亡的环境里依然适用。 人类始终只有一个地球, 全球人民共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人类和地球是唇亡齿寒的共生关系。所以应该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意识。 影片《流浪地球》发展到高潮情节时, 这种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救赎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CN171-11 救援队赶往苏拉威西救援的路上,已经有其他救援队重启了发动机,几分钟后,所有的发动机全部都重新启动。 但是空间站在这时候却全球播报,之前所有的救援行动注定徒劳,地球在7 天后就会撞上木星,所有人类都会灭亡。危急关头,刘启想出“点燃木星” 的办法,CN171-11 救援队开始最后的救援行动。 由于发动机体型巨大,光靠CN171-11 救援队的力量实在无法推动“火柴”,本来苏拉威西附近其他的救援队都在赶回家想争取最后和家人团聚的机会, 不愿回来支援, 可是韩朵朵通过通信设备向其他救援队发出求救信号, 她祈求各国人民团结一致, 不惧个人生死,因为所有个体的牺牲都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存。
运送“火石”的路上已经牺牲的司机们,杭州地下城的30 万群众,甚至是现在还坚持在前线的救援队员们,都不惧生死,只为拯救全人类。 所以人类应该在这最后关头团结一致,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影片最后中国救援队获得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救援队的支持,他们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古巴、意大利以及德国。在这些集体力量的帮助下,地球终于活了下来。值得强调的是, 这些救援队出现的顺序正是汶川地震时国际支援队到达我国四川省进行救援的顺序。 导演这样安排也是传达了对当年其他国家帮助我国度过汶川地震危机的感激之情。 这实际上也是影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式表达。正如《流浪地球》超越性的结局,所有个体的牺牲都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存。 “流浪地球计划”需要花费2 500年、用100 代人去实现,它是悲壮与浪漫的结合体, 但其内核正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救赎, 这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愚公移山精神不谋而合,这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与表达。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电影《流浪地球》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个体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匹夫精神”以及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救赎3 个角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个体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的角度来看,电影中的个体,始终以家庭和社会的利益为重,这种思想的内核就是群体意识。坚持群体利益优先的人, 在面临家庭和社会出现的问题前,一定会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会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而其自我的价值恰恰能在他奉献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从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匹夫精神”的角度来看,电影也时刻在凸显这种主题。 从联合政府启动“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天起,就有无数的个体在为这个共同的目标牺牲自我。 刘培强一开始就很清楚只要自己选择到空间站服务, 就再也不能回到地球与家人团聚,空间站的其他各国飞行员,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虽然期盼回家,但谁也没有怨言,运送“火石”的救援队员们,一队又一队的牺牲在路上,但依然会有其他救援队继续执行任务。他们坚信,只要地球还有人类,人类生命的延续就一定会将这项伟大的使命执行下去。 从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救赎的角度来看,电影拿出了一套全新的、充满家国情怀的中国式解决方案:带着地球去流浪。 这一次,拯救地球不再是美国一家的事, 而是中国人带领全世界参与救援地球的行动。 美国好莱坞电影为观众塑造了很多危急关头只有主角能想出办法拯救世界的剧情,观众也习惯享受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的输入,尤其是青少年, 谁不曾在年少时幻想自己是拯救地球的英雄?但在影片《流浪地球》中,英雄不再是美国一家独大,或者说不再是一个人,英雄是很多人,很多团体,很多国家,主角甚至没有独创性贡献,“流浪地球”计划主张全人类人解救全人类,人类不再区分种族,而必须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基于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才能提出的解救方案。正是基于这种集体主义,我们才能看到最后全人类共同解救地球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