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话语特点及英译策略分析
——以《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

2020-01-01 22:43孙宁
外语与翻译 2020年1期
关键词:译文原文外交

孙宁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提 要】《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领域论述的首本专题汇编,是新时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以该书中78 篇外交场合文稿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习近平外交话语贴近受众、善用修辞、平易质朴和博古论今的鲜明个人风格和特色,并结合翻译目的论,以增强习近平外交话语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导向,探索提出直译、直译加注、意译、增译和省译法五种有针对性的英译策略,以期为今后中国外交话语的对外翻译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中国崛起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姿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诸多重大国际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既富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主张和新表述,赋予了外交话语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2013 年3 月,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其后,他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强调和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内涵,使得这一中国主张在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共鸣,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2018 年10 月《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出版发行,2019 年4 月该书英文版出版发行,这是习近平外交领域论述的首本专题汇编,是新时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共收入习近平论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稿85 篇,涵盖了他在主客场、双多边、点线面等多层次、多维度外交场合的文稿78 篇,其中外交场合讲演稿75 篇,外媒采访稿2 篇,外媒署名文章1 篇,全面展示习近平外交话语的风格与特色。本文通过对这些中英文文稿,尤其是讲演稿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习近平外交话语的特点,并结合翻译目的论,探索提出有针对性的英译策略,以期为今后中国外交话语的对外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2. 习近平外交话语风格特点分析

外交话语是一种对外宣传话语,是一国为表达和阐述其思想所惯用的概念、术语、名词等表述的总和,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标识和符号,它一般体现在“本国国家领导人在正式场合公开发表的讲话、声明、文件之中”(刘昌明、杨慧2019:5)。《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外交场合讲稿的权威汇编,成为其外交话语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78 篇外交文稿的分析可以发现,习近平的外交话语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色,他的话语既朴实直白,又形象生动,蕴含力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贴近受众、声声入耳

在外交场合面对外国受众发表演说,只有首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才能使其愿意了解进而认同中国的政治立场和外交理念。习近平非常善于在演说中选择受众熟悉的叙事内容和形式,迅速搭建与受众的沟通渠道,让受众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2.1.1 使用受众的母语打招呼

比如,习近平在德国访问时,用德语“古腾塔克”向德国东道主问好;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上,用阿拉伯语“舒克拉”向出席论坛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表示感谢;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时,分别用斯瓦希里语“哈巴里”和“阿桑特尼萨那”开启并结束讲话。这是释放友好信号的最直接方式,能够让听众感到被尊重,进而迅速拉近与听众间的关系。

2.1.2 充分表达对受访对象的赞美。

习近平非常善于发掘受访对象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色以及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在演讲过程中陈述自己对这些国家特色的认知和赞赏,在受众中迅速建立认同感。比如,他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举办的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开篇就提及华盛顿州和西雅图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特别是以电影《西雅图不眠夜》为例说明西雅图在中国民众中的知名度;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时,盛赞欧洲学院是“欧洲政治精英的摇篮”和欧盟重要智库;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时,充分肯定了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稳定锚”和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的重要作用,并谈及歌德、康德、马克思、巴赫等德国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名人。

2.1.3 引用受访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典故、名言和谚语

习近平习惯在演讲中使用受众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并用“讲故事”的方式,增强外交话语的可读性,让受众感觉与说话者之间有共同的认知和立场,产生对说话者的亲近感。比如,他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就引用了俄罗斯著名哲学家、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来说明历史发展的曲折性,讲述了不同时期中俄两国人民携手同行、共度难关的多个感人故事,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远航”形象地说明中俄两国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亚信峰会上引用哈萨克斯坦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来告诫各国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在谈及中国人民同德国人民之间悠久的交往历史和深厚的友谊时,他娓娓讲述了拉贝和德诺两位德国友人的感人事迹。

2.2 善用修辞、生动鲜活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习近平本人文学素养和功底深厚,对各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这一特点在强调传播效果的外交话语中更为凸显。他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和对偶。

2.2.1 比喻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认为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它。在外交领域中,比喻能够将抽象概念替换成受众熟知的具体事物加以表达,能够帮助受众更有效地理解中国的外交立场和理念。比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将和平之于中国比作空气之于人类、阳光之于万物,形象地表达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与维护和平的决心;再比如,他还提到“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将亚洲各国比作明灯,传递出对亚洲各国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期望,等等。

2.2.2 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可以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在外交话语中,运用排比可以通过加强语气和节律,起到拓展和深化文意的作用,能够让受众感受到语言和感情上的冲击,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习近平在论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意义时讲道:“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用排比的形式强调了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各国必须继续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3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运用对偶可以使外交话语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加强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偶句在习近平的外交演说中比比皆是,比如,“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打破亚太内部的封闭之门,敞开面向世界的开放之门”等等。

2.3 平易质朴、情真意切

习近平外交话语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通俗易懂、以情动人,这是“习式语言”最鲜明的风格。在严肃的外交场合,他善于用大白话深入浅出、解惑释疑,也善于用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触动心灵(张弦2016:48)。

2.3.1 用口语化、 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一些深刻的道理,让受众易于接受和理解

比如,他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明文化的多样性;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和“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说明要尊重各国的自主性;用“爬一道道的坡、过一道道的坎”说明世界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用“朋友多了,路才好走”说明各国加强合作的重要性;用“同样一桌饭,即使再丰盛,八个人吃和八十个人吃、八百个人吃是完全不一样的”来阐明对中国发展困难的清醒认识。

2.3.2 分享人生经历和切身感受,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

比如,他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中提到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是他的家乡,每次想到丝绸之路就感到十分亲切;在俄罗斯访问时他提到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并感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魅力;在美国访问时分享了他在梁家河插队当农民的经历和梁家河几十年来的变迁和发展;出席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时提及自己曾在厦门工作的经历等等。这些私人和个性化的话语平易质朴、鲜活生动,能让受众产生共鸣。

2.4 博古论今、中西结合

善于用典是习近平外交话语的突出特点,几乎每篇文稿中都可以找到用典之处,并且其用典来源广泛,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也有外国经典文学著作,既有中国贤人之言,也有外国名家之辞,既有古代传奇,也有现代故事。

他还通过搭配使用古今中外的各类典故和名言,极大地丰富和加深讲稿中内容和思想的厚度和深度,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外文化的相通相融,又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在阐述世界历史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并存的过程时,习近平先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接着又引用了孙中山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进一步加以印证;在谈及铭记历史的重要意义时,他先提到德国文学家莱辛曾说:“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然后提到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曾经说过:“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最后引用《战国策》中的名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进一步强调了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必要性;在表达中国希望加强与蒙古国的协作,打造好邻居、好伙伴的关系时,同时引用了蒙古国谚语“邻里心灵相通,命运与共”和中国谚语“好邻居金不换”,说明两国在这一议题上的共同立场;在讲述“一带一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时,他从《史记》中的“凿空之旅”讲到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

3. 习近平外交话语英译策略分析

20 世纪70 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他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即目的决定手段,译者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来确定翻译策略(刘军平2009:379)。外交话语本质上是传播政治理念,表达政治诉求,维护国家利益的官方话语。通过语言转换使这种官方话语能够有效对外传播并为国际社会接受是翻译外交话语的最主要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既能客观如实地表达国家战略文化、意识形态、重大利益、外交政策等内容,同时又要发挥语言最基本的沟通作用,即传播中国理念、扩大中国影响、提升中国形象,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正当权益(卢静2019:001)。因此,在翻译外交话语时最重要就是要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既要全面精准传递原文中蕴含的所有信息,又要紧扣受众的语言和思维习惯,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针对习近平外交话语的风格和特色,总结了以下五种英译策略:

3.1 直译法

直译是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与外交话语的翻译目的最为契合,因此也是翻译习近平外交话语中最常用的策略。

例1 原文: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是我们不断提高中非合作水平的重要法宝。(习近平2018:16)

译文:This enterprising spirit, a spirit that allows us on meeting with mountains to forge paths and on encountering rivers to build bridges, is a vital element of efforts to pursue a higher level of China-Africa cooperation.(习近平2019:18)

原文划线部分是对开拓精神非常形象而具体化的解释,画面感很强,译文不仅保留了“开路”和“架桥”的意象,而且在结构上也保持了与原文的一致,将“on”引导的状语放在动词之前,实现了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完全对等,既准确表达了开拓精神的实质,又通过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表达效果。

例2 原文: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习近平2018:80)

译文:Harmony is like the how-to of making thick soup.The right touch of water, fire, vinegar, fish sauce, salt, and plum is required to get the fish or meat just right.(习近平2019:87)

原文引自《左传》,是以羹汤的熬制比喻世界应该允许多元文化的存在,熬汤是一个跨文化存在的普适意象,因此在翻译时采用了直译的方式,保证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即透过一个简单的意象去品味背后蕴含的深意,实现其对原文倡导理念的认同和内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翻译古文时要考证每个字和词的含义,不能先入为主,比如原文中的“鱼肉”是指“鱼和肉”,而现代汉语中的“鱼肉”词义有所缩小,如果不注意查证,仅凭个人理解来翻译,会导致语意缺失。

3.2 直译加注法

在直译不能够完全诠释出原文的内涵或者由于文化差异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添加注释来进一步解释原文背后的文化现象,帮助受众增进理解,这一翻译策略有助于普及和传播习近平外交话语中的中国文化元素,适用于简单又富有中国特色的意象。

例3 原文:在中国文化中,每十二年是一个生肖循环。(习近平2018:27)

译文:In Chinese culture, 12 years form a zodiac cycle11.(习近平2019:30)

原文中划线部分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虽然“zodiac”一词也指“生肖”,但是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受众来说,当他们看到这个词时会下意识地想到“星座”,进而产生疑惑。为了更准确地解释“生肖”这一中国特色意象就需要采用加注的方式,方便外国受众即时查阅,既详细介绍了有关文化知识,又有效地向受众传播了中国文化。

3.3 意译法

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间出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在中西方文化中有很多意象是本文化中的特有意象,如果简单直译会给受众造成理解压力,甚至会影响原文含义的准确传递。在外交话语的翻译中,准确性尤为重要,因此,在遇到无法从对象国语言中找到对应表述的情况下,多采用意译的方式,直接译出原文隐含信息。

例4 原文: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习近平2018:30)

译文:All countries, regardless of size, strength, and wealth, should work to protect and promote peace. We mustn’t have efforts in one place undermined by those in another, and should work to our strengths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moving ahead together.(习近平2019:33)

原文中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戏台”形象地说明各国之间应该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这个“台”对中文读者来说非常熟悉,但是如果保留原有意象进行直译,一方面由于中英文差异,“搭台”“拆台”“补台”这种中文里简单的动宾结构,在英文中需要解释性翻译,译文会过于冗长,另一方面受众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理解长句上,从而淡化了对行文背后内涵的关注。所以最终选择了意译的策略,虽然隐去了“台”这个意象,但是保证了译文传递信息的准确性。

例5 原文:亚洲合作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习近平2018:29)

译文:Asian cooperation calls for building on past successes and making further progress.(习近平2019:32)

原文划线部分出自宋真宗年间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百尺竿头指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其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这一意象是中文中所特有的,在英文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意象,因此在翻译时只能舍弃意象本身,只将其背后的含义译出,虽然不如原文形象富有禅意,但是保证了原文含义的准确传递。

3.4 增译法

增译指在不改变原文含义的前提下,在译文中增补一些有效的信息,帮助受众更准确地理解译文,提升译文传播效果。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有时原文作者会在行文中省略部分中文读者可以通过上下文自行体会的信息,但是如果按照原文直译,会导致信息缺失,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用增译的策略。

例6 原文:秋冬之交是个多彩的季节。“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习近平2018:171)

译文:Beijing is full of vibrant color in the shift from autumn to winter, as described in the Chinese poem:“Water clear and mountains bright; frost clings to grass at night;trees are thick with scarlet leaves; while some shine yellow in the light.”(习近平2019:180)

译文划线部分是译者根据上下文在翻译时补充了原文缺失的信息,使译文无论在语法还是连贯性上都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受众更好的理解译文。

例7 原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习近平2018:6)

译文:Dr. Sun Yat-sen, the pioneer of China’s democratic revolution, once said, “The tide of history is mighty. Follow it and prosper; resist it and perish.”(习近平2019:8)

译文划线部分是译者补充的引文出处,因为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在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国际影响力,引用他的话语作为论据能够增强论断的说服力,尽管这句话可能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外国受众而言还是需要补充相关的信息,才能使他们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3.5 省译法

省译法是与增译法相对的一种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需要,且有一定作用的信息在翻译环节主动省略,不予翻译。这种方式显然与忠实于原文的要求背道而驰,但是很多时候却能更好地将原文的内涵表述清楚,有助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

例8 原文:伙伴意味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起做好事、做大事。(习近平2018:184)

译文:Partnership means pitching in to do bigger and better things together.(习近平2019:192)

划线部分在原文中起到进一步解释“伙伴”含义的作用,但是在译文中“partnership”本身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目标的人或机构结成的伙伴关系”,如果按照原文翻译会造成译文重复冗长,因此在翻译时省略了划线部分,不仅不影响原文含义的传递,还因为译文更为简约易懂,更加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

例9 原文: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习近平2018:258)

译文:Let the vision of a world free of war and with lasting peace take root in our hearts.(习近平2019:269)

划线部分在原文中通过一个动态的意象强调和平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即只有放下武器,才有力量发展经济和民生。但是如果按照原文直译,会模糊译文重点,如果意译又与后面“永不再战”的含义重叠,所以采取了省译的策略,让译文更加简洁,表意更加清晰有力。

4. 结语

习近平不仅是我国总体外交战略的最高设计者,也是国家外事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同时还是外交话语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者(张弦2016:45)。《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作为习近平在国内外外交场合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稿的汇编,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的内涵和要义,也是习近平外交话语的集中体现,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习式话语”特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然而,外交话语的跨文化传播和影响力的产生必须通过语言转换的环节才能最终实现,在这一过程中,译者承担着将这种亲和力和感染力转化为传播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重任,既要确保原文信息无一遗漏、准确转换,又要根据受众的特点适当调整表达方式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文内涵,这对译者而言极具挑战性。面对外交话语翻译,译者应当在加强双语功底的同时,夯实政治理论素养,培养对国际政治局势的敏感触角,学会分析领导人外交话语的风格和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学会灵活变通,根据受众的不同、场合的不同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策略,确保外交话语内涵的准确传递,增强外交话语的传播效果,帮助国家领导人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现其个人魅力和才学,展示其外交话语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传递中国声音、表明中国立场、体现中国态度,从而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注释:

1 The Chinese zodiac cycle includes 12 years. Each year is related to an animal — rat, ox, tiger, rabbit, dragon, snake,horse, ram, monkey, rooster, dog, and pig.

猜你喜欢
译文原文外交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弟子规
弟子规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