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通 226000)
文化的发展是国家建设与进步的体现,文化是国家思想巩固的基础,文化发展与建设中,习总书记提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家必须树立文化自信,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宣传。尤其是传统文化,作为历史长河积累的精华,是一个国家、民族智慧的产物,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基础,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马列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在主义建设十分重要。传统文化与马列主义的可融合性,为社会建设提供思想引导,奠定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自信基础。
马列主义与传统化可融合性研究是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建设文化长远发展模式的关键元素。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通过有效途径实现融合,突显出国家建设的民族性,为中国话语权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思想条件,实现信仰共同体。
马列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传统文化内容多元化,文化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遭受各种质疑与否定,逐渐发展到现代化阶段,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检验,逐渐受到高度评价。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集成与推陈出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但是仍然缺少深厚基础,还需要不断创新与探索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其文化支撑作用逐渐被激发出来。但是在市场多元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歪曲现象[1]。外来文化的传播,影响到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结合现代化发现对文化的要求进行文化重构,甚至部分传统文化精髓出现消解现象。正因如此,积极探索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可融合性,以此满足文化复兴发展要求。从文化共同体角度出发,融合马列主义的在世界观与宣传思想,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以及人文关怀思想等,为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创新提供载体,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体系,有效整合文化理念,凝聚传统文化精华,为传统文化发展提供帮助。
传统文化与马列主义的可融合性研究,为中国文化体系建设,文化宣传强化提供更多支持。马列主义重视实践性与科学性,是先进理论代表,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宣传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持。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体现出中国风格,这样才能更好的宣传中心思想。当前年轻人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并不深刻,尤其是现代化国际上多元体制的影响下,马列主义地位被弱化,马列主义出现信仰危机,直接影响到马列主义中心思想的指导力量[2]。马列主义在中国具有重要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效利用传统文化为马列主义提供文化与思想发展“土壤”,寻找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思想的兼容点,有效渗透马列主义思想是必然选择。
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可融合性探索,帮助传统文化有效规避外来文化的冲击,并且为解决中国社会建设中出现的道德滑坡以及信仰缺失等问题提供帮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不不可或缺,马列主义提供中心指导与方向,两者形成共同体,共同为稳定社会发展与达到和谐环境提供帮助[3]。因为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两者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具有弓形,传统文化为马列主义的宣传提供有效途径,马列主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相互作用下,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与思想矛盾,增强社会认同感,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同体。
马列主义具有世界性理论特点,马列主义在多个各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列主义的提出与传入中国,对其理论进行了全方面研究与诠释,由此总结出适合中国发展的先进理论。根据中国发展现状,对马列主义进行剖析,其理论具有世界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历史发展长河中文化的积累与思想精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承着优良品质与思想道德。传统文化指导着中国思想,为中国文化发展与社会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4]。中国传统思想逐渐走向世界,很多国家借鉴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正是其世界性的体现。世界性特点为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融合的契机。
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可融合性契机还包括开放性与包容性。马列主义是非常广泛的指导理论,不局限于可操作性或者具体建设理论,具有高瞻远瞩的指导优势。马列主义是国家发展指导智慧的凝结,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能够很好的融合国家多元文化。马列主义指导思想的开放性、包容性,为中国革命与指导思想建设提供了成功的基础。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与传承中,积极融合外来文化与现代化思想,通过有效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凝聚出更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开放性与包容性为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契机。
相通性也为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契机。马列主义思想的提出,在多个国家受到推捧,中国更是将其作为国家建设与革命胜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所以能够如此,离不开中国文化与马列主义内容的相通性。不管是从文化功能方面还是从社会追求方面,两者都在体现了相通性。马列主义重视为社会提供实践服务,传统文化重视文化对生活的影响,要求能够做到经世致用,这是两者的文化功能相通之处[5]。传统文化重视社会平等的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马列主义同样认为平等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作为长期指导与系统建设工程,核心注意价值观必须做到脚踏实地。习总书记指出,充分将钉子精神发扬光大。马列主义作为我国执政思想的重要组成,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核心价值观,为其抚育指导灵魂,在此基础上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轨道。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与参考点。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肩同行,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民生”“和谐”“守信”“仁爱”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密切衔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纽带作用,紧密地连接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以此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精神与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总结出更理想的融合手段。
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要求必须坚持传统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习总书记提出的借鉴文化与学习文化态度,有效适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树立,要求必须保持客观、学习与科学的态度,避免出现盲目引进其他文化的现象,真正做到“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坚持,还要求传统文化能够做到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规避在传统文化中的错误思想,始终以优秀文化为基础,克服历史虚无主。马列主义指导思想注重事实。传统文化也需要尊重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不断挖掘其中隐藏的精神财富,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6]。积极克服传统文化中的复古主义观念,作为观念形态,复古主义主要体现在保守、故步自封等方面。积极打破这方面的局限,辩证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以此在实现与马列主义的有效融合。
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要求必须始终尊重与坚持马列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作为科学指导体系,马列主义对人民解放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任何发展都必须始终做到以马列主义思想为中心,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为传统文化带来发展方向,赋予发展与进步动力。马列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指导。民族复兴与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必须做到坚持马列主义指导思想,结合建设复兴实际情况,有效融合传统文化与马列思想,焕发出马列主义的新气象,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与理解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两者可融合性的契机,做好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辩证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坚定马列主义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桥梁作用,通过探索寻找适合的融合途径,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