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帆,马 界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610037)
乳腺增生症为孕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可发生于青春期至绝经期,多在30~40岁发病。临床上,50%的女性有乳腺增生症的表现;组织学上,90%的女性可见乳腺结构不良的表现[1]。目前西医以激素治疗为主,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针灸治疗该病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2]。笔者对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文献检索 检索1984年5月至2019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刊载的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主题词为“乳腺增生症”或“乳腺增生”或“乳痞”或“乳癖”并含“针灸”或“针刺”或“外治”。
1.2 文献纳入标准 原始文献必须是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有明确、详细的诊断标准,诊断为乳腺增生症;治疗方法中含有单独使用针灸或针灸结合多种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文献;明确给出治疗穴位或部位、治疗方法及周期的文献;有明确的疗效评价标准的文献。
1.3 文献排除标准 动物实验、组织学等研究文献;综述、个案报告及名老中医经验总结;诊断标准或疗效评价标准明显与乳腺增生症不符的文献;重复发表或雷同的文献,仅保留最近发表的文献。
1.4 文献资料处理 将篇名、作者、穴位名称等信息录入Excel表格,将纳入的穴位按归经、部位分类,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纳入文献34篇,其中治疗多将针刺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如针刺结合推拿、中药消癖散外敷、刺络拔罐等。
2.2 穴位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穴位为41个,使用频次共计252次,太冲、膻中、三阴交、足三里、乳根5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较高。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穴位选用情况分析
2.3 经络分析结果 将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腧穴进行归属经络频次统计,发现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使用频率较高。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腧穴归属经络分析
2.4 腧穴对应身体分布结果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取穴具有一定的规律,以局部选穴及远端选穴并重。见表3。
表3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腧穴对应身体分布情况分析
乳腺增生症属于中医“乳癖”“乳痞”等范畴。《圣济总录》言:“以冲任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说明了乳房功能与冲任二经的关系。乳腺的生长发育、乳汁的形成分泌,均依靠先天之精、后天脏腑之气的充养及气血的调畅[3]。乳腺增生症与肝、脾和气机存在密切关系,王肯堂在《证治准绳》记载:“忧怒郁遏,时日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乳腺增生症的病机为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治当行气活血、疏肝理脾、化痰散结。
乳腺增生症的证型分为痰瘀凝结、冲任失调、肝郁气滞[4]。肝郁气滞者,治当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取太冲、肝俞、期门穴,可选用足厥阴肝经之经穴,以达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功效。中医认为,结节为有形之痰,久之不通则痛,气血瘀结于此。痰瘀凝结者,治当健脾化痰、活血化瘀,选穴多选用足三里、脾俞、丰隆以健脾化痰,膈俞、血海以活血化瘀。冲任之本为肾,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乳房、胞宫发育正常,肾气虚可导致肾阳虚,肾阳不能温煦冲任,冲任不调,气血不畅,瘀滞于乳房、胞宫而致乳房异常或月经不调[4]。冲任失调当补先天之本,行冲任之血气,可选用肾俞、太溪、膻中、关元,以上下相资。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多将局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对于“有形之邪”或疼痛类的疾病,当选用局部经穴,如乳根、膺窗、屋翳、膻中,阿是穴可选用火针疗法。蔡志红等[5]认为针灸治疗乳房囊性小叶增生效果显著。温萍等[6]运用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良好效果。远部取穴法多辨证、循经选穴,以调脏腑,行气血。
本病的治疗十分重视特定穴,如五输穴、八会穴、募穴、下合穴等,多选用四肢穴位,如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等。膻中穴为八会穴之气会,《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疗膈气,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少。”《针灸大成》有:“膻中、少泽、大陵治胸前两乳红肿痛。”故重用膻中调气机,取近治之功。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遵循辨证选穴、远近配穴及重视特定穴的规律。但在文献整理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整体质量不高,部分文献没有对照组或没有遵循完全随机的原则,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部分临床观察样本量小。因此,目前国内仍需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为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更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