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结兰,罗钊芹,崔儒娟,黎杨群,林明霞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529600)
产后子宫复旧是指胎盘娩出后6周左右,子宫逐渐恢复到未妊娠状态的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再生、宫体肌纤维缩复。如果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则产妇极易出现血性恶露、下腹坠胀、腰痛等症状。子宫复旧严重不良者还会产生子宫大量出血的情况,进而对产妇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为产妇提供针对性、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初产妇。本研究选取90例足月分娩初产妇,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其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进行足月分娩的初产妇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孕周37~40周,平均(39.16±0.97)周;年龄22~34岁,平均(26.02±2.09)岁。观察组孕周38~42周,平均(39.58±1.01)周;年龄20~31岁,平均(27.25±2.20)岁。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 精神或认知功能正常者;均为足月单胎分娩的初产妇;新生儿身心健康者;产妇、家属知晓护理干预内容,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妊娠并发症者。
1.3 排除标准 不配合产后护理干预者;病例资料或信息不全者;心、肝、脾、肺、肾等功能障碍者;腹部有恶性肿瘤者;有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异常者[1]。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待胎儿头部娩出后,于产妇臀部肌内注射10 U缩宫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50);生产后,口服血府逐瘀胶囊(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2020223,0.4 g/粒),每日2次,每次6粒。此外,产后密切观察产妇阴道出血、血压、心率、脉搏等体征,并给予生活和饮食指导,测量产妇子宫硬度、宫底高度,记录局部压痛感,指导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告知产妇如何观察及判断恶露气味、颜色、量等。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①中药足浴:姜片3片,炙甘草6 g,红花8 g,木香10 g,桃仁、干益母草各15 g,川芎20 g,当归30 g,将药物放入2 500~3 000 m L水中并加热,待水温适宜时,选择木盆进行足浴,同时搭配足部按摩,连续5 d。②促进母乳分泌:用开水冲泡黄芪25 g,产妇连续饮用1周,可以补气,促进母乳分泌。③腹部中药热敷:250 g艾叶切碎,用纱布包裹后隔水蒸20 min,待温度适宜后放置下腹部,每日热敷1次,每次热敷15~20 min,连续热敷5 d。④穴位按摩:产后选取合谷、足三里、内庭等穴位,运用揉、推、按、摩、捏等方法按摩上述穴位,每个穴位按摩5~10 min,每日按摩1次,连续按摩5 d。⑤艾灸:选择在神阙穴进行艾灸,每日1次,每次15~20 min,连续艾灸5 d。
3.1 观察指标 ①对初产妇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记录两组初产妇恶露持续时间、子宫纳入骨盆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发生率。②采用问卷调查表方式评估两组初产妇产后护理干预满意度[2],十分满意:问卷得分≥85分,基本满意:60分≤问卷得分<85分,不满意:问卷得分<60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产后子宫复旧效果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恶露持续时间、子宫纳入骨盆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 45 30.30±4.09▲ 7.18±1.41▲ 35.31±4.22▲ 0.00▲对照组 45 35.72±4.36 10.42±2.34 40.73±4.37 8.89组别 例数恶露持续时间(d)子宫纳入骨盆时间(d)子宫复旧时间(d)
(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产妇产后6周左右子宫会出现内膜再生、宫体肌纤维修复等过程,即子宫复旧[3]。由于初产妇首次妊娠、分娩,缺少产后子宫复旧知识,产后易出现子宫复旧不良现象,部分子宫复旧严重不良者还会出现子宫大量出血,危害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为初产妇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
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是目前产妇产后常用的一种护理方案,可以根据初产妇产后子宫硬度、宫底厚度、局部压痛、子宫出血等情况,给予中药足浴、促进母乳分泌、腹部中药热敷、穴位按摩、艾灸等中医护理措施。中药足浴中的姜片能温中散寒通脉;炙甘草通阳复脉,益气滋阴;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木香行气止痛;桃仁通便,活血祛瘀;益母草可促进子宫收缩,利尿消肿,活血祛瘀,调经消水;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当归润燥滑肠,调经止痛,补血和血。诸药联用,能促进产妇机体血液循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瘀血排出,具有益气养血、温经活血的效果。促进母乳分泌主要为产妇冲饮黄芪,黄芪能够益气温阳,帮助产后气血恢复,促使母乳分泌[4]。腹部中药热敷和艾灸作用(主要是采用艾绒或艾叶灸神阙穴、下腹部),可预防产后出血,避免产褥感染,发挥温经止血、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固脱复苏、温补元气、健运脾胃的作用,且灸火的温热和药理作用能通过经络传导,实现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效果,有助于产妇产后子宫复旧[5]。对合谷、足三里、内庭等穴位进行按摩,能够促进产妇身体恢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初产妇恶露持续时间、子宫纳入骨盆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而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初产妇对护理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可促进初产妇产后子宫复旧,促进恶露排出,帮助子宫尽早纳入骨盆,能有效预防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发生,促进产后康复,与王红梅等[7]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有积极的影响,不仅能缩短初产妇恶露持续时间、子宫纳入骨盆时间、子宫复旧时间,还可有效提高妇产科整体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初产妇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