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2019-12-30 01:51王艳红聂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

王艳红 聂莹

【摘要】 目的 探究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90例输血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技术, 观察组则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能够有效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性, 这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积极影响, 因此该种输血技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少白细胞输血;常规输血;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43

输血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静脉输注为患者提供缺失的血液补充以挽救其生命, 但是部分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敏、休克、发热以及呼吸困难等多种不良反应, 严重者可能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需要针对输血技术进行改进[1]。据相关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约有30%的输血患者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其发生原因多与输注的血液中存在异体白细胞有关, 因此减少异体白细胞进行输血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2]。本研究对输血治疗患者分组, 开展常规输血和少白输血安全性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输血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 女19例;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46.2±8.4)岁;产后出血患者15例, 外伤性出血12例, 消化道出血11例, 其他类型出血7例。观察组男23例,

女22例;年龄20~67岁, 平均年龄(45.8±8.6)岁;产后出血患者13例, 外伤性出血13例, 消化道出血10例, 其他类型出血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对此研究知情并在其自愿原则下签署了同意书。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技术, 即输注悬浮红细胞, 在此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 在其出现不良反应后即刻停止输血。提前准备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 做好急救药物或器械的准备, 一旦发现患者严重的异常情况应及时给予患者急救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即去白悬液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洗涤红细胞以及汇集去白血小板, 输血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类型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 可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同时暂停输血, 也可准备齐全抗过敏类药物随时准备急救。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发烧、皮肤过敏以及血红蛋白尿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 输血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其在临床出血类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量失血患者普遍存在症状危急、生命提升微弱等特点, 为其提供安全输血可促使其生命体征平稳, 为患者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3]。针对目前的情况而言, 输血前需要检测患者血型以避免血液无法相融造成患者死亡, 但是我国输血患者仍有较大一部分会发生过敏、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 且具有不受客观条件影响、不受人为控制的特点。目前尚未明确输血不良反应的具体发生机制, 但是其发生于患者身体素质、病情、临床症状和疾病类型等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是无法否认的[4]。部分患者实施输血治疗时可能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 也有部分患者在完成输血后2 h作用开始出现发热、皮肤过敏、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 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有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与其输血后的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相关性, 与输血的血液中存在的异体白细胞之间有关[5]。人体内的白细胞中可以寄生多种病毒, 例如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以及免疫缺陷病毒等等, 带有病毒的白细胞被输注至患者体内即可引发不良反应, 严重者可能会因此感染传染性疾病[6]。近年来我国人民的无偿献血意识逐渐苏醒并提升, 献血事业开展的过程较为顺利, 但是在该项工作中尚未落实白细胞寄生病毒检测环节, 因此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中可能含有携带病毒的白细胞, 当这类血液用于临床治疗时即可造成患者明显的不良反应[7]。此外, 医护人員为患者提供携带病毒白细胞血液输注后可破坏其免疫功能, 此时不仅会诱发输血不良反应, 还有可能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保证输血技术的安全性成为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指的是将输注血液中的白细胞去除一部分, 减少白细胞数量以及白细胞携带的病毒数量, 同时在提取血液中白细胞使也不会对其红细胞造成破坏或产生不良影响, 这不仅能够完成预期的输血治疗目的, 还可降低因白细胞携带病毒所诱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同时也可以避免对换自身免疫通造成损伤, 由此来看少白输血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8]。在本次研究中择取90例患者随机分组并开展常规输血和少白输血安全性比较, 结果显示开展少白输血技术的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提示少白输血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为输血治疗患者开展少白输血技术可有效规避过敏、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该项输血技术清除异体白细胞, 从根本上对患者机体免疫成分进行控制, 避免患者发生排斥反应, 这对患者的输血安全以及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该种输血技术可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章佳婷子.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1):227-228.

[2] 甘萍芳, 晏东. 常规输血、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61):157-160.

[3] 王民强.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价值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58):171-175.

[4] 李青. 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分析.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6(4):773-774.

[5] 邓云芳, 符雪丽, 陈小玲.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 2017, 24(12):1741-1742.

[6] 吴明.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方面的价值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23):104-105.

[7] 李群娟, 王瑞仙, 李建华. 曲靖地区无偿献血人群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现状调查研究.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18):182-183.

[8] 张蕾, 张萌, 杨宗树. 少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反应观察. 农垦医学, 2018, 40(4):339-340.

[收稿日期:2019-03-27]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