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高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9-12-30 22:12张露馨黄素心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考核民族金融

熊 娜 张露馨 黄素心

(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南宁 530006)

一、引言

金融工程专业当下受到全国各大高校的青睐,金融工程课程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进入高校课堂。而地方民族高校在金融工程课程教学质量上如何缩小其他地区高校的差距一直以来是高校教育所探讨的重要话题。

根据我国地方民族高校实际情况,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分为两个方面: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实践创新改革。对金融工程课程内容和实际应用并举的改革之路是我国高校金融学教育的必然性要求,地方民族高校师资现状及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除此之外,凸显金融工程课程的专业性成为该课程改革的重要着力点。突出金融工程课程的专业应用能力,需要地方民族高校对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创新双向发力、深化改革。同时,地方民族高校对金融工程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还需要立足于提高学生金融实践素养满足人才市场上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地方民族高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经济全球化发展进一步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呈爆发式增长,金融工程人才需求结构性缺口日益扩大。基于此,国外高校本科金融工程课程一直是重点建设课程,将金融工程课程融进工商管理、工学等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在金融工程教材中引进了难度比较高的数学运算能力。我国高校本科金融工程课程建设与国外高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地方民族高校本科金融工程课程教学发展的不足更是明显。地方民族高校本科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应用部分的内容没有较好的结合实践,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口头传授,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不足,同时,教学硬件设施匮乏,不能满足金融工程课程繁多复杂的数据处理。此外,民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金融工程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规模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而且缺口日渐扩大。对于地方民族高校来说,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兼收并蓄与改革创新对本科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三、地方民族高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以传统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教授课本知识的方式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被动式听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似懂非懂。地方民族高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教师提问较少而学生也很少提问题,教学交流互动少使教师和学生都难以融入到课题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缺乏主动钻研问题的动力,当面临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学生通常以突击的方式来应对考试,将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就能获得高分。很多毕业生却不懂如何为企业投资、融资,不懂如何运用证券投资融资决策,并未真正理解知识内涵,这种只为追求考试高分而不去主动探寻知识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对金融工程课程的失去兴趣。

2.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在金融工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抽象难懂,教学难度难以把握,对担任金融工程课程教学的教师教学素养要求较高。金融工程课程融入了高等数学、概率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知识,交叉性较强,要求能理解随机过程、宏观经济走势、几何布朗运动的运行机理,投资决策以及股价波动原理。金融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习金融工程课程的基础之一,如果学生不具有相关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源自于欧美国家的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市场发展条件成熟衍生案例众多,教材和文献内容较丰富,金融工程的教学资料大多来自国外,外文阅读基础和较强的翻译能力是金融工程学习质量的有力保证。

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地方民族高校金融工程的课程教学,仅仅局限于对教材知识的讲授,很少将地方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案例引入教学中,也没有在课程教学中设计学生的课外实习讲座,以及将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主管、金融专家、金融精英等进入教学课程中,提高学生对金融工程课程知识的理解。此外,也很少和金融部门以及金融市场中的主体签订实践基地,引导学生现场观摩金融工程知识的应用。

4.课程考核形式改革缓慢。由于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同,对学生的教学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也有不同。一般课程常用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是学生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期中考核等,期末成绩来自于卷面成绩,相对比较客观。许多高校开始对学生考核形式进行创新,调整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更加重视平时成绩,即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当前,地方民族院校仍然注重学生卷面成绩,而忽视学生平时学习的监控,且对教师教学过程监管较严。教师为了防止出现教学事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教室之外的课程实践活动。如有教师的平时成绩仅仅依靠学生的出勤率,在期末试卷设计中,题目多来自于教材内容,取自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案例的题目较少,以规避教学风险。此外,某些地方民族高校甚至降低金融工程课程的考核难度,将专业必修课调整为专业选修课,期末考试闭卷考核模式调整为开卷考核模式。

5.金融工程课程匮乏创新。目前高校所常用的金融工程教材偏重于理论的指导,忽视了理论如何有效地应用到实践。很多金融工程教材的理论体系大同小异,对国外教材的照搬照抄,东拼西凑,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特征及其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相结合的内容较少。金融工程课程内容与体系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及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的阶段性特征,以致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经济及金融市场发展的需求。对于地方民族高校来说,这一特征更为突出,地方民族高校编撰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金融工程教材基本上没有,绝大多数高校引入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编撰的教材,而这些高校开设金融工程课程的师资力量较强,学生基础较好,如上海交通大学本科阶段就开设了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对于地方民族高校来讲,引入这些高校编撰的金融工程教材,难以配套提供相应的师资队伍,这就需要地方民族高校基于学校现状和民族地区经济及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编撰与之适宜的金融工程教材,需要创新设计金融工程教材体系和相应的内容。

四、地方民族高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完善金融工程课程支撑课程体系。地方民族高校金融系开设金融工程课程,要配套开设对金融工程课程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课程,例如运筹学、算法交易和衍生金融工具定价等课程。同时,地方民族高校应根据自身具备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创新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为金融工程课程提供有力支撑,保证学生能够更加细化而系统地吸收金融工程基础知识。

2.优化实践教学培养方式,提高实验室教学水平。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已经不再是学习金融工程的阻碍,矛盾的焦点转移到了对完成复杂计算的熟练运用,包括操作到分析计算等一系列的流程的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水平,保证学生高质量地通过实践课程熟练掌握金融工程的操作环节。目前地方民族高校都建设了高标准的金融工程教学实验室,不过仅仅通过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还远远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金融工程人才的要求,因为实验室环境虽然可以模拟出各种复杂的计算数值,但是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及社会责任感的有志青年是无法通过实验室环境模拟培养出来。为此吸引优秀校企入驻高校实验室是让学生更好对接社会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未来的金融工程实验室教学建设中,与优秀知名企业联手共建并完善教学实训科目,对地方民族高校来说是培养拔尖金融工程人才的指导性方向。

3.完善金融工程教学考核机制,给予学生正向激励。金融工程课程改革涉及高校及教师众多,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对金融工程教学改革基于不同的侧重点,特别是地方民族高校根据自身需要在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中以大方向不改变为基础,在改革中对细节问题做出取舍。学分制是目前我国各高校所普遍使用的考评机制,学生只要正常完成在校学习便能顺利拿到学分而毕业。金融工程考评机制自然也是学分制,尽管有些高校针对金融工程学分获取部分增加了实践考评环节,但是能够通过该环节而获得额外学分的学生能力当属拔尖水平,不能达到人才普遍培养的目的,而地方民族高校如此出类拔萃的学生更是稀少。因此地方民族高校必须对当前考评机制进行完善,在学生学习金融课程的过程中加强对专业培训环节的考核,以实践考评的方式来对学生计算、统计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同时,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经验,在学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实践教学课时,并在考评机制中对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培养时间提出与学分挂钩的规定,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前提之下对学生的实践课时环节进行考核评价。除了实践考评之外还应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类课外学科竞赛之中,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提升,通过学生在各种竞赛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合理评价,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取得的成绩要予以更高层次的考核鼓励。

五、结语

我国地方民族高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完善与提高。不可否认,地方民族高校由于自身资源有限等因素,使得教学改革中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金融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同实践创新相结合,培养兼备理论与应用才能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地方民族高校在今后的金融工程课程改革中应充分吸收各方可利用资源,在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上进行整合,为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庞大的资源库。

猜你喜欢
考核民族金融
我们的民族
内部考核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