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黑格尔的三重哲学关系逻辑演绎

2019-12-30 22:12邹丹丹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黑格尔康德马克思

邹丹丹 黄 慧

(1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54;2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党校,贵州 紫云 550803)

一、马克思哲学渊源的主流关系解读

对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哲学关系,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最初源于黑格尔,中间经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从而转变成了马克思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但是对于这一种普遍的看法,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和卢卡奇却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阿尔都塞通过对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研读认为,马克思思想的最初来源是康德与费希特派,接着是费尔巴哈,理由是马克思在大学期间曾经研究过黑格尔的著作,后来却转向了康德与费希特,这就说明马克思实际上是离黑格尔越来越远,所以二人之间存在着“认识论断裂”的问题。卢卡奇在基于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正统”解释时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即运用革命的辩证法去理解历史,从而要求研究马克思就必须回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去寻找根源,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实际是沿着黑格尔遗留下的理论进行的自我阐述与发展,而费尔巴哈的影响其实十分有限,因此唯有黑格尔才是马克思理论的真正来源。

针对阿尔都塞的马克思思想转向康德之说法。从康德的哲学思想看,人类的理性能力与使用范围是有局限性的,总是受到各样条件的制约,如果人类的理性离开了现实经验,而去对“先验”进行逻辑性推理,不仅会陷入“二律背反”,而且这样得到的“普遍真理性”就是虚假的,因为它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康德的观点延续了西方启蒙思想的批判精神,这与马克思关于革命性批判精神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实际上,康德的观点是对绝对同一性及普遍原则的批判,而与之相反的是赞同个体差异性的原则。而黑格尔为了重新构建一套形而上学体系,借助了主客同一性。黑格尔的问题就在于,他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把世界的统一性说成了形而上学的范畴。康德之所以认为人类理性能力有限,是因为人类在理性使用中所产生的矛盾在他看来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矛盾是人类对理性的非法使用产生的一种缺陷,也就是说,康德并没有把矛盾当做事物存在的本质,而是看做一种消极的力量,因此他仍旧没有摆脱形而上学的抽象性。而黑格尔却与他相反,黑格尔对于矛盾给与肯定,认为一切事物中都包含了不可避免的矛盾,正因为有了矛盾,人类的认识才得以逐渐完善,承认矛盾也是尊重个人的自由。

针对卢卡奇的黑格尔才是马克思理论来源之说法。原因是,黑格尔正是在超越了康德的纯主观原则的基础上,调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提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观点,从而使哲学不同以往获得了全新的理解,哲学关注现实的这一特点就成为了时代的一种反映。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解释道,康德哲学的局限性就在于让主体去揭示客体,从而客体就是主体的一种反映而已。那么内容的决定方式就是形式,实际上客体在康德那里也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物,而是客观存在物背后的“物自体”;而主体也是从内容中抽象出来的一种具有空洞性的统一、纯粹的形式,本质是一种先验性的直觉。这样一来,康德所谓的现象与物自体就是一种纯主观纯形式的空洞概念了,事物和思想中的客观联系就被割断了。康德对于主体和客体、形式和内容的思考就转成了二者“应当存在”的思考,既而把现实中解决矛盾的方法推向了“应当”,“应当”在这个时候就变成了上帝与来生,康德的思想就成了一种空虚的形式主义。黑格尔正是针对了康德理论的弱点,转而去思考德国古典经济学和市民社会,哲学应当为现实服务。黑格尔认为:“了解现在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而不是提供某种彼岸的东西。”[1]10这就是黑格尔超越康德的地方所在,哲学的关注对象不再是空洞的形式主义,而应该是具有现实性的内容,这样对社会就有一种干预的能力。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马克思的批判思想源于黑格尔的哲学:一是黑格尔的理论与现实的同一性是马克思理论与实践的同一性的原型;二是马克思的辩证法,任何现存的事物肯定中都包含着否定性因素,这一观点即来自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黑格尔思想是马克思理论的来源这一观点似乎更偏向于客观的著作内容解读。

二、马克思和黑格尔的三重哲学关系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肯定性继承——基于“私有财产”的解读

在古典经济学产生以前,财富仅仅被视为一种外在性的对象,即这种对象是不依赖于人的,而古典经济学第一次提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财富的唯一本质。如果这样,财富那种外在的、无思想的对象性就被抛弃了,财富就因此具有主体性了。马克思也因此借用了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概念,从财产主体性原则去解释劳动异化的理论:私有财产的性质具有主体性,是因为私有财产可以自为存在,而私有财产自为存在的形式就是劳动,从而人的劳动就是私有财产的本质,这就意味着承认人的主体性才是最高的原则。马克思再次借用黑格尔“通过对象扬弃其本质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对象”这一观点把共产主义描述成“私有财产的异化”,在黑格尔眼中异化的意义是积极的,所以人也是通过自我异化从而获得自我的本质的实现,于是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要求归还真正人的生命即人的财产”[2]112-113。简单说来,马克思把财产的最初形式作为人本性的自我异化,扬弃私有财产从而归回到人的自我本质。

对于马克思而言,财产是一种对物的占有,财产最初应该是合乎人的本性而得以实现的,人应该在获得财产的劳动中产生满足感,人的才能应该得到充分发挥。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获得财产的劳动却变成了异己的力量而存在,人在劳动中感到的是压迫,劳动变成了“一般劳动”,从而私有财产也是一种自我否定,人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全异化,人变成了对自己来说是对象性的变异,简单来说就是变成了异己和非我的对象。共产主义被马克思规定为一个积极的否定之否定的环节,就是对异化的扬弃,不仅扬弃了私有财产也扬弃了劳动的异化形式,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对人占有其全面本质过程的实现。因为在这其中,私有财产被积极扬弃,这种包含了否定的全面占有财产的形式,马克思称它为一种“真正人的和社会的财产”[3]84-85,劳动在此时已经不是自谋生路的手段,而是在所创造的世界中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人主体性的最高原则真正得到实现。最终,对于共产主义而言,扬弃私有财产的同时也就扬弃了劳动异化,劳动变成了让人全面发展的生命活动。关于马克思所认为的财产问题和劳动问题都可以追溯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中。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否定性批判——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对于黑格尔批判的出发点就是抛弃黑格尔观念的出发,从而一切以实际为出发点。这是由于黑格尔的哲学是代表着发达的德国唯心主义的立场,所以就把历史和真实的事物用概念的形式串联起来。而马克思在1843年就开始大量阅读研究英国与法国的经济学说,并在法国从事有组织的无产阶级运动,目的是为了找到黑格尔研究过的对象,并用自己的思想去阐述这些对象的意义。因此,马克思必须彻底摆脱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这也就标志着马克思“同以黑格尔为最后理论代表的传统哲学总问题的彻底断裂”[4]29。然而阿尔都塞的这种看法还停留在马克思对黑格尔批判的表面程度上,没有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批判过程中的丰富性。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系统批判时期是1843-1845年,其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运用唯物史观的共产主义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所述的黑格尔式的共产主义进行了否定。具体如下:第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是“人本质”的还原,这就使共产主义的理想还停留在纯粹人性的状态;而在《形态》中,共产主义要求直接变革现有的生存状况,推翻一切旧生产关系的基础,让社会的全部财富归个人所支配,共产主义就变成了一种现实性运动。第二,对于财产的分配。在《形态》中的财产分配是一种人高度发展后自觉的制度安排,从而也就克服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财富的自发获取和自发享受。第三,对于劳动的定义。在《形态》中劳动的本质是“个人自主的社会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

从《手稿》到《形态》可以看出马克思不仅没有与黑格尔决裂,反而针对黑格尔的问题为自己的哲学开辟了道路,马克思把问题的解决引上了与黑格尔完全不同的新方向,那就是现代性自我确证的哲学形式问题。那是因为,马克思和黑格尔都面临着现代资产阶级在社会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是解决方法不同而已。库尔珀认为,黑格尔的问题是:现代性如何把基于主体性原则的个体性与现代社会形式化的普遍性制度稳定结合在一起。黑格尔对此的回答是:这需要一种循环性的思想和社会系统,把现代个性的主观性运动整合在一个大循环的运动中。而这个整体系统的模式就是黑格尔的逻辑学[5]75。在《形态》中,马克思这样写道:德国的批判,谈到的全部问题终究是在黑格尔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就历史问题批判黑格尔,他说黑格尔把历史的现实运动归结为抽象的概念式运动,虽然如此,也正是马克思反映了黑格尔这种抽象表达形式其实也是现实历史的一部分。黑格尔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否定其实就是一种肯定,否定自身包含着一个“潜在同意”的概念,只是对这个同意的概念解释和理解得更多而已。这就说明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绝对不是简单的批判,而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分析,否定中包含着积极肯定。

(三)作为否定之否定的马克思的辩证法——基于历史理论的解读

黑格尔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由于这个民族所处的时间、地域等一切的综合性条件共同作用才发生的,都出现在“经验的形式”中。黑格尔所认为的历史的本质只有在思想中才能被把握,这就与一般研究历史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黑格尔的观点同时也把历史问题变成了哲学问题,对于“实际的历史”黑格尔认为必须承认、接受它的实际性才能更好地研究它。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史哲学》的绪论中看到:历史就是记载着人们在过去确实发生的一切,记录的越不离事实也就越真实,然而哲学却与之相反,哲学最主要采取先验的方法,在其领域中的伟大命题和讨论常常是与现实存在无关的东西,所以,哲学可谓是一种纯粹思想的东西。正因二者区别如此明显,抱着哲学的思维去思考历史,那就要把哲学家的先验观念加入到历史中,这样产生的知识是不合理的,这就如同一般人说的以“先验论来解释历史”了。那么哲学研究历史唯一的思想应该是“理性”,“理性”在黑格尔那里就是“实体”,而黑格尔的“实体”其实就是“主体”,主客同一存在的整体。理性以无限的质料作为现实事物的基础,又以无限的形式促使这些内容运动、发展。黑格尔依着这种思想提出:理性主宰这世界,理性既是世界的目标,又是引领世界完成这一目标的动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不仅仅存在于自然现象中也存在于精神现象之中,那就是所谓的“世界历史”,那么历史就是理性的产物,是“精神”自己表现自己实现自己的场合和舞台,并在此过程中表现为历史的本质和最终的结果。

黑格尔的历史创造性之见是:历史的本质特征表现为哲学性的思辨。而“思辨”在黑格尔处表现为辩证法中的本质:“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或者说,在否定的东西中把握肯定的东西。”[6]39因此,马克思才去批判黑格尔的历史不是现实的历史而是一种思辨性运动,而这种思辨性运动不能仅仅从消极的方面去理解,而应该把它看作理解黑格尔历史理论的特殊方法。所谓的现实性历史其实是一种概念,不是终极的客观存在,而所谓的历史的终极客观存在也是不存在的,所以研究历史就是在寻找一个研究历史的方法,从而纯粹的历史事实和纯粹的思想构造都是经不起推敲,抽象且不可靠的。黑格尔和马克思在面对历史理论问题的时候,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与回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黑格尔的阐述为马克思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背后有着深厚的规律性。所以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抱着科学的态度。这里显而易见,马克思所谓的“科学性”与黑格尔的历史有着密切关系,马克思只是把黑格尔“理性”换成了现实中充满理性的人,确切说是无产阶级。马克思的历史意味着历史就是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其理论的基础来源于黑格尔“历史”是“精神”发展过程的产物。在1868年3月6日给库格曼的信中,马克思写到,在去掉黑格尔方法论的“神秘形式”之后,就形成了他自己的方法。《资本论》第二版:“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7]24《资本论》中关于历史的分析部分框架就是来自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所以这种继承绝对不仅仅是在字面上做文章,而是实质性的继承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把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仅仅看作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已,将其作为否定的中间环节,目的是去揭露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也是马克思所说,人在社会中要从“人的依赖”关系发展到人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最后到个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关于资本主义作为否定对象的环节,马克思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揭露其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后果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又赞扬资本主义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极大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哲学的思辨性。

三、总结

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颇有深度,我们认识二人之间的关系不能从既定内容进行一种直接的认知,而是应该运用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的思路去思考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首先,马克思肯定是对黑格尔的思想有一个直接性继承;其次,在这个直接性继承中马克思并未全盘接受,而是一种批判性继承;最后,马克思在这种继承性批判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黑格尔康德马克思
马克思像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艺术百家
漫画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谈康德道德哲学的现实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