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娟,林素芬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精细化教学管理方法属于一种现代化的先进教学管理方法,产生于上世纪,最初是在国外高校教学管理中进行应用,效果理想。之后我国一些高校教学管理者认识到此种教学方法的重要价值,引进了此种管理方法并进行了应用。该方法坚持的管理原则为严、精、细,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就该原则与管理内容来对高校教学活动进行准确定位,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细化管理责任,优化配置教学资源,节约管理成本,以此来对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进行严格且细致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为推动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长远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为了切实提高依托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教学管理活动的效果,首要任务就是对该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以此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精细化教学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该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内在含义、管理质量标准等。高校管理部门在对这些理论进行有效的研究之后,还需要分析现阶段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现状,从问题与相关研究得出的理论出发,对于学校办学定位、各个专业教学任务、人才培养计划等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明确,以便之后的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契合二级院系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而可使教师教学活动、学生自身能力培养活动等均可以在此种教学管理之下,分别取得质量的显著增强、综合素质与素养的全面提升[1]。
待确定标准化、开放性的管理目标后,需要管理部门依照当前的教学管理工作实际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以此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该种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组织、资源、过程管理系统与教学管理质量的监测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共同形成了管理模式。具体管理时需要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为指导思想,结合明确的目标、教学任务,进行刚柔并济的管理。其中涉及的多个管理要素需要全部管理到位,而具体采用的管理方法可以适当的加以调整,不可一味按照方法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以此在弹性化管理方法的应用之下,为师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与学习氛围,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均得到提升的目的,促使管理人员可以依照实际的管理效果来对应用的管理方法作出革新性调整,保证民办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有效性可以得到增强。而且管理人员可以在新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影响下,加深对于该种管理方法的认知和了解,增强精细化教学管理意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依托主观能动性来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行提升。具体模式构建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制度
开展教学管理期间,为保障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良好,需要通过制度手段来对相应的管理内容与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说明、划分,以此指导二级院系开展的各项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切实的落到实处,显著增强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及效率性。该制度中需要对教学期间的师生教学管理、教学计划与目标管理、教学过程与质量管理、教学工具与档案管理等内容以及管理部门人员管理的人事组织结构与管理权责均要做出准确说明,便于管理部门可就制度中的内容开展各个细节处的针对性管理。同时,管理部门需要在各个管理环节处,分别安排2名及以上具有丰富管理经验与较强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一旦发生教学管理不到位或者管理不当之处,可及时找出相关管理责任人进行定责与管理问题处理,以此保证基于制度的学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可以有序开展,降低教学问题发生率,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及质量,促使学生经过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充分发挥精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2.编制程序文件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的管理层,需要委派具有较强精细化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共同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程序文件的编制工作,对于各项管理工作内容实施时的流程步骤进行合理客观的书写,在有效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基础上,保证管理工作内容可以有效实施,管理层在程序文件编制完毕后需要对文件可行性进行商讨,若有不合理之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尽快修改,待最终检查没有任何问题后便可在学校内的各个院系中进行推广应用。例如编制教学过程管理程序文件时,要求在文件中详细说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及学生成绩考评等教学流程步骤,从而确保教师可以严格按照该流程进行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实力,确保学生可以在规范化的教学课堂中有效的接收到知识。然后管理人员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辅导与考评,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考察,最终教师可依据学生成绩进行各个环节教学活动的优化,管理人员能够根据程序文件进行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监督管理。
3.编写工作指导手册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职能部门需要结合程序文件,进行教学管理计划、标准等内容的工作手册编写,除了常规的文字内容外,可借助于框架图、表格等形式反映教学管理内容与流程。实际编写时,各部门编写人员需要对上级部门关于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的文件精神、要求等进行充分的学习,总结以往的教学管理经验与教训,进而形成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手册。以往二级院系依托常规管理理念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时,并未形成统一的工作指导手册,导致教学管理工作多是在管理人员凭借固有的管理经验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导致缺乏工作指导手册指导的管理工作呈现出的问题较多,致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效果一般,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频频下滑,不利于二级院系教学水平及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有效提高。因此,工作指导手册的编写工作是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中的重要一环,需要编写人员保质保量的做好手册编写工作。
4.编写记录
该环节属于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的最后一项工作内容,发挥着记录管理活动信息的作用。管理人员需要将相关管理信息与数据完整准确的记录在计算机的教学管理系统表格中,而后检查数据是否存在错误之处,如果没有则可直接作为记录文件进行保存与查阅。编写生成的记录需要内容全面、数据详实,方便管理人员及院系管理层在有需要时能够有效识别、检索。另外,学校领导及院系管理层要对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情况作严格的审核检查,检查内容主要为管理活动记录,因此记录编写工作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准确书写,不可有数据胡编乱造、记录格式混乱等情况出现,以免影响精细化教学管理质量审查结果。
在具体落实该管理模式过程中,要求管理部门对于模式应用情况加强实时的监督管理,随时将管理情况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手中,以便其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教学管理情况,能够对管理期间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时发现,尽快分析问题且快速的找出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案,从而保证精细化管理工作效果得到有效发挥。
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还需要管理人员对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容进行有效学习,重点学习其中的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与要点、管理部门的人事组织结构等内容。另外,还需要总结模式组成部分、模式应用注意事项,从而使管理人员可依据以上内容来开展管理工作,确保模式应用时可以做到有制度可依。
具体应用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时,管理人员需要将二级院系每一个学年的教学管理工作视为大循环,其由每年两个学期的小循环构成,所以管理时可以进行小循环—大循环的周期性内部审核管理,从而可在多次的教学精细化管理中,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均可在规范化的制度指导下有着理想的管理质量。对于每学期进行的教学管理,主要通过三次内部审核来进行,其中第一次需要检查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检查内容涉及教案书写、备课、教学课时安排、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论文中期考察计划、学生实习安排等;第二次为教学过程检查,一般会在每学期期中来进行,检查内容主要是教学管理部门组建督导组深入到教师授课课堂,实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而且教师之间也需要互相听课,给出听课报告,还需要检查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进度与实习情况;第三次检查为每学期期末的检查,内容涉及学生考试组织及落实、考卷评阅、考试成绩录入及毕业论文答辩情况。通过以上三次内审检查工作,能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合理评价,以便找出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参考管理结果与管理部门提出的意见,来对自身的教学工作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而在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先进教学方法的学习与掌握,以便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分析、思考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水平在多次的循环教学管理过程中得到明显的优化改进。
精细化教学管理对于民办高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质量、效率提升具有较大助益,所以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处工作人员需要对精细化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把握好精细化教学管理的要求后,再构建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此来对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确保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