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导”胜于“教”

2019-12-27 08:35张德伦湖北省鄂州市葛店中学教师
未来教育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张德伦/湖北省鄂州市葛店中学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中有两个核心问题,即变“无问题的教学”为“有问题的教学”和化“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我认为要实现这两个转变,教育者的观念要先改变: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即教师的“教学”重要,还是“导学”重要?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探究性教育,抑或创新教育,当前的课程改革应着力于变“教”为“导”。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说过,“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导学”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桥梁。“导”强调学生的个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分析判断、挖掘探究,从而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发挥学生身上极富伸张力的活性因素,学生囿于“标准化”答案的樊笼,没有架起一座“导学”的桥梁。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美国学者听了某市一位教师在“精心”准备下讲授的一堂观摩课,该学者赞扬了这节课讲得好,完美无缺,没有一个问题。显然,言外之意是指明了我们所谓的优质课是编制了不变模式的“表演”。这件事给我以很大触动,更让我感受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上的责任感、紧迫感和机遇感。那么,教师该如何实现“导”呢?

树立“人本”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树立“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把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堂表现上,学生是生动活泼的,学生的答问及提问是非“标准化”的,偶然情况会不断发生,甚至高潮迭出。而“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把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把学生“机械化”。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一刀切”,除了教师的高压外,学生很少有主动性,把学生当做机器,让其思维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奴化,上述美国学者对某市一堂优质课的“婉言多讽”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面对一篇文章或一个观点,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不能以标准答案去规范学生的思维,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各有所获。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合作关系,珍惜学生思维的成果,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真诚、细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学生的努力,教师要通过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予鼓励,为学生创设温馨融洽的氛围,从而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比如,部编七年级上册教材《咏雪》一文中,课后有一道思考题:“公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的学生不拘泥于教科书的答案,大胆地做出开放性讨论:有的认为营造了轻松、活泼、融洽的家庭气氛;有的认为体现谢太傅对谢道韫聪明、睿智等的肯定……这些大胆、合理且紧扣教材的回答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弥补了参考答案的不足。

再如,有的同学细心地发现部编教材有几个字的书写和注音有点混淆不清,没有指明。如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中的自学提示中的“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曾”与“不”连用,加强语气,读作“zēng”;《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大庇天下寒士”中的“庇”注音为“pì”与字典、词典上的“bì”不同;《满井游记》中的“汗流浃背”中的“浃”注音为“Jiá”应该为“Jiā”,等等。我在给他们解惑的同时,肯定了他们求学质疑的精神,“发现是最好的老师”,鼓励他们以后多发现、多思考。

实施开放式教学,注重知识迁移

系统论认为,开放系统是与外界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的系统。所以,语文创新教学要有“大语文学习观”,即主张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既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主张课内外结合,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去满足学生创新的需要;在教学模式上,不能固守单一,而应该吸收现代新的教学方法,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去满足学生创新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设计课文篇篇有新意,安排学生活动次次不雷同,坚持以启发式指导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和创造。

比如,讲《爱莲说》一文时,在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风范有了深刻体会后,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陶渊明独爱菊花,周敦颐喜莲花,那你钟爱哪种花呢?为什么?(请运用本文托物言志的方式写作)。这样既引导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又考查了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也包括分析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图文转换题”解题的关键在“读图”。有一幅图是“人”-“木”、“从”-“林”、“众”-“森”的图形分析题。学生先是准确地判断出图中反映的是“人口”与“森林”的关系,通过一番镂析,学生答出了这一关系:人口增加,资源减少,要控制人口;也有的同学认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在回答第二问时,学生们更是各抒己见,都能对两种结论提出大胆的设想和举措。特别是在回答如何控制人口增长时,竟然答出了“移居别的星球”极富创意的答案;在回答“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时”更是各出奇招,有利用“太阳能”“风能”,还有提出开发无危害的新型清洁能源等,无不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课堂舞台的“演员”、是主角,教师只是“观众”或“顾问”。韩非云:“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语文教学若烹小鲜,只有反璞归真,道法无为,才能让学生尝到语言艺术的原汁原味。

语文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之目的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也只有教师的“导”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最佳效果,语文学习才会真正成为一种轻松、活泼、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