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外国语学院 阎 喜
提 要:言语社区在本质上是多语的,而人口语言学为研究言语社区的语言多样性、语言活力及其语言服务的规划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本文关注澳门言语社区的多语现象,并尝试运用人口语言学来分析过去二十多年里澳门多语现象的特点与模式。基于过去三次澳门人口普查和三次澳门中期人口统计中相关的语言数据,本文初步描述过去二十多年来澳门多语现象的特点与模式。希望本研究能对澳门的多语现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澳门的多语现象。
言语社区在本质上是多语的,而言语社区多语现象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当代因素(Hoffman 1991)。言语社区多语现象的研究途径多种多样,包括人类语言学途径、心理语言学途径、变异社会语言学途径等。作为言语社区多语现象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人口语言学“一方面关注人口的结构和变化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聚焦于人口结构和语言发展、语言变化、语言保持、语言转变、语言规划之间的关系”(Li 2016:13)。本文尝试运用人口语言学分析过去二十多年里澳门多语现象的特点与模式。
澳门地处南粤一隅,北边以拱北关闸为界,与广东省珠海市相连接;西边与珠海市的湾仔隔河相望;东面与香港遥相对应,共扼珠江出口。葡萄牙人在16世纪中叶入居澳门,并在19世纪中叶采取一系列措施夺得澳门的管治权。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澳门虽然面积较小,但却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社会语言现象相当复杂。虽然人们常用“三文四语”(三文是指中文、葡文和英文,四语是指普通话、广东话、英语和葡语)描述澳门的社会语言格局,但是人们在澳门还使用其他多种外语(例如法语、日语、韩语等)和汉语方言(例如闽语、客家话、上海话等)。澳门丰富多彩的语言生活一直吸引着广大学者的关注(Yan & Moody 2010)。程祥徽(2003)、张桂菊(2010)、阎喜(2012)等多位学者依据澳门历年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分析澳门人口的语言使用与语言能力。本文根据过去三次澳门人口普查和三次澳门中期人口统计中与语言相关的数据,初步描述过去二十多年来澳门多语现象的特点和模式。
人口语言学1人口语言学的英文是demolinguistics(de Vries 1990)或demographical linguistics(Li 2016)。(又称为语言人口学2语言人口学的英文是language demography(Clyne 2003)、linguistic demography(Crowley 1994)或the demography of language (de Vries 1977; Verdoodt 1997)。,以下统称人口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数量统计及其在特定言语社区的分布。基于人口语言学的言语社区多语现象研究是研究多语社区语言生活的数据来源之一,为社会语言学家分析大量人口的语言选择和转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Deumert 2010),同时也为我们批评与评价语言政策及其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Zhou 2015)。根据Extra(2010)的介绍,最早在人口普查中设置语言问题的国家是比利时,而基于人口统计学的言语社区多语现象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魁北克的人口统计学研究。基于人口语言学的言语社区多语现象研究是人口统计学与社会语言学的交叉研究,是借助大规模数据抽样和直观的图表展示的实证研究。
基于人口语言学的言语社区多语现象研究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人口普查得来的大规模语言数据一般不受样本量的限制,并提供语言的地理和时间分布,是多元文化社会的不同群体语言分布和活力的关键资料。其次,对比不同时间搜集的大规模语言数据有助于研究弱势族群语言向强势族群语言的转移。第三,语言数据可以与同时搜集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数据(例如年龄、居住年限、性别、教育水平等)进行交叉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这类研究在问题设计、受访者回答、数据处理、信度和效度等多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计不适当或存在歧义的语言问题可能无法正确反映调查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生活实际情况。此外,自我报告未必能够反映参与者实际的语言使用,例如一个社会对多语现象消极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参与者真实汇报自己的语言使用,而民族或语言冲突以及社会经济因素都可能会影响自我报告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但是不少实证研究发现自我报告的数据与观察得到的数据基本一致(Gal 1979;Lieberson 1966)。
本节分为七个部分。前六部分基于澳门三次人口普查(1991年,2001年和2011年)和三次中期人口统计(1996年,2006年和2016年)中相关的语言数据分析澳门多语现象的特点。最后一部分综合对比分析这六次人口统计的数据,探讨过去二十多年澳门多语现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需要指出的是,人口普查与中期人口统计存在一些差异。人口普查是一项全面性的调查项目,而中期人口统计是通过大型的抽样调查收集居于样本单位内人员的资料,再利用统计方法推算出全体人口的数目及特征。
澳门首次人口普查始于1867年,到目前为止,澳门共举行过15次人口普查。虽然澳门人口普查历史较长,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人口普查都没有将语言问题列入人口普查中。在1991年,澳门人口普查开始包括语言使用问题。1991年的人口普查问卷只设计了一个语言问题(日常用语言),表1展示了这一结果。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点。第一,广东话是最常用的汉语变体,有85.8%的受访者将广东话列为日常用语言。第二,其他中国方言也在澳门人的家庭语域里扮演重要角色,有9.6%的受访者在家中使用其他中国方言。第三,只有1.2%的受访者选择普通话作为他们的日常用语言,与此同时,只有1.8%的受访者选择葡语作为他们的家庭语言,表明虽然普通话在澳门的推广历史较久且葡萄牙在澳门有着较长的殖民历史,但是中国内地和葡萄牙对澳门人的家庭语言使用影响有限。第四,0.5%的受访者选择英语作为他们的日常用语言,还有1.1%的受访者选择其他语言,这表明在澳门存在在家里讲英语或其他语言的群体。
表1 澳门1991年人口普查:日常用语言(%)
在1991年澳门人口普查之后,澳门普查暨统计司在1996年首次开展中期人口统计。与1991年人口普查不同,1996年的中期人口统计调查了两个语言问题。第一个问题询问受访者的日常用语言,第二个问题询问受访者讲多种语言的能力。
表2展示了1996年澳门中期人口统计中有关日常用语言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这些结果与1991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广东话、英语和其他语言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其他中国方言比例有所下降,而普通话和葡语的比例保持不变。
表2 澳门1996年中期人口统计:日常用语言(%)
表3展示了1996年澳门人口的多语能力。如表3所示,63.30%的受访者只能讲一种语言。此外,统计结果显示27.39%的受访者能讲其他一种语言,8.07%的受访者能讲其他两种语言,表明大多数澳门人口并不具备多语能力。
表3 澳门1996年中期人口统计:多语能力(%)
2001年澳门人口普查是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以后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普查,并大致展现了澳门这一时期的多语现象。2001年澳门人口普查公布的相关语言数据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第一,“福建话”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出现在公布的普查结果中,而不像之前只是归入“其他中国方言”。第二,“菲律宾语”也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出现,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菲律宾人在澳门生活和工作。
表4展示了2001年澳门人口普查有关日常用语言的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广东话是大多数澳门人(87.9%)的日常用语言,然后是福建话(4.4%)和其他中国方言(3.1%),最后是普通话(1.6%)。我们也注意到在外语方面表现出较为均衡和多样化的趋势,菲律宾语(0.8%)、葡语(0.7%)和英语(0.7%)是三种最常使用的家庭语言,此外还有其他外语(0.9%)。
表4 澳门2001年人口普查:日常用语言(%)
除了家庭常用语言的选择,2001年人口普查还调查了澳门人口的多语能力。从表5可以看到,55.83%的受访者是单语者。换言之,超过半数的澳门人口只会讲一种语言。此外,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会讲一种其他语言,11.79%的受访者会讲两种其他语言,1.79%的受访者会讲三种其他语言。
表5 澳门2001年人口普查:多语能力(%)
澳门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与2001年人口普查相似,都询问了受访者的家庭常用语言和多语能力。表6展示了这一结果。从该表可以看到,广东话仍然是澳门人日常主导语言(85.7%),其次是福建话(4.0%)和普通话(3.2%)。在外语方面,英语成为澳门人日常最常用的外语(1.5%),紧随其后的是菲律宾语(1.3%)和其他外语(0.9%),而葡语排名最后(0.6%)。
表6 澳门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日常用语言(%)
表7展示了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中有关澳门人口多语能力的统计结果。从该表可以发现,不到一半(46.01%)的受访者不懂其他语言,而且很多受访者能够讲不止一种语言。例如,超过三分之一(37.11%)的受访者能够讲一种其他语言,15.11%的受访者能够讲两种其他语言,1.77%的受访者能够讲三种其他语言,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澳门人口具有多语能力。
表7 澳门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多语能力(%)
与澳门2001年人口普查和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相似,2011年人口普查也在调查中包括了常用语问题。表8展示了2011年人口普查中有关常用语的统计结果。从该表可以看出,在汉语使用方面,广东话位居首位,有83.3%的受访者选择广东话作为家庭领域的常用语言。普通话排第二位(5.0%),福建话排第三位(3.7%)。在外语使用方面,英语位居首位,有2.3%的受访者选择英语作为常用语,菲律宾语排第二位(1.7%),其他语言排第三位(1.2%),而葡语排最后(0.7%)。
表8 澳门2011年人口普查:常用语(%)
与澳门2001年人口普查和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不同,2011年人口普查调查了受访者整体语言能力(见表9)。如表所示,90.0%的受访者能讲广东话,41.4%的受访者能讲普通话,21.1%的受访者能讲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三种语言在澳门较高的实用价值。此外,还有不少受访者能讲福建话(6.9%)、菲律宾语(2.6%)、葡语(2.4%)等,反映出受访者个人多语能力。
表9 澳门2011年人口普查:语言能力(%)
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与2011年的人口普查相似,继续调查澳门人口的日常用语和整体语言能力。与前几次澳门的人口普查和中期人口统计不同的是,2016年澳门人口普查并没有将“福建话”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列在公布的普查结果中,只是将其归入“其他中国方言”。表10展示了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中有关常用语言的统计结果。从该表可以看出,在汉语使用方面,广东话位居首位(80.1%),普通话排第二位(5.5%),其他中国方言排第三位(5.3%)。在外语使用方面,菲律宾语跃居首位(3.0%),之后是英语(2.8%)和其他语言(2.8%),而葡语排最后(0.6%)。
表10 澳门2016年人口普查:日常用语言(%)
与澳门2011年人口普查相似,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也调查了受访者整体语言能力(见表11)。如表11所示,87.5%的受访者能讲广东话,50.4%的受访者能讲普通话,27.5%的受访者能讲英语。此外,还有不少受访者能讲其他中国方言(18.2%)、菲律宾语(4.1%)和葡语(2.3%)等。
表11 澳门2016年人口普查:语言能力(%)
本节对澳门过去三次人口普查和三次中期人口统计中有关语言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需要指出,由于1999年前后澳门人口普查中有关语言的数据在数据展示方面稍有不同(例如,2001年公布的统计结果中增加了福建话和菲律宾语),为了方便比较,我们依循1991年人口普查,把福建话归入其他中国方言,而把菲律宾语归入其他语言。
表12展示了过去二十多年来澳门家庭常用语的总体模式。
表12 (1991—2016年)澳门家庭日常用语言
从表12可以看出,第一,广东话一直是澳门人口家庭领域最常用的语言,超过80%的澳门人口选择广东话作为日常使用的语言。值得注意的是,澳门回归后广东话作为常用语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87.9%下降到2016的80.1%。
第二,1999年前后普通话在澳门的使用情况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前,普通话作为日常用语言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2%,但是该比例在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已经从2001年的1.6%上升到2016年的5.5%。与此同时,普通话已经超过葡语成为澳门第二种日常用语言。
第三,尽管葡语是澳门受殖民统治时期唯一的官方语言,也是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澳门的另一种正式语文,但是葡语作为澳门人口日常用语言的比例在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前一直较低(1.8%),高于普通话、英语和其他语言。该比例在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已经下降到2016年的0.6%,远远低于普通话、英语和其他语言。
第四,英语作为澳门人口日常用语言的比例在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前呈现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0.5%上升到1996年的0.8%。虽然该比例在2001年下降到0.7%,但是之后统计结果显示该比例在2006年上升到1.5%,在2011年上升到2.3%,在2016年进一步上升到2.8%。
第五,其他中国方言(包括福建话)作为日常用语言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991年的9.6%下降到2016年的5.3%。与此同时,其他语言(包括菲律宾语)作为日常用语言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991年的1.1%上升到2016年的5.8%。
上文对澳门过去三次人口普查和三次中期人口统计中有关语言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到过去二十多年里澳门的语言使用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广东话一直在澳门人的语言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澳门人口日常使用语言,普通话和英语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前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是它们在1999年后都超过了葡语。葡语所占的比例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前后一直都比较低。此外,其他中国方言所占比例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他语言则呈现上升趋势。
作为大多数澳门人的母语,广东话一直是澳门人口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语言。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广东话在澳门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广东话是澳门立法会以及政府部门日常工作主要使用的语言。澳门人通常观看广东话电视节目,并收听广东话广播节目,广东话也是澳门大多数中文学校主要的授课语言。虽然广东话作为澳门人口日常使用语言的比例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澳门毗邻广东珠海和香港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广东话的优势。
普通话作为澳门人口常用语言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澳门人对祖国的认同,澳门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内地的依赖,内地向澳门的移民等(阎喜 2011),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普通话在澳门的传播。以内地向澳门的移民为例,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的结果显示从内地移入澳门的人口为72,683人,占从澳门以外地方移入人口的56.7%,“各地迁澳人员初来乍到不会粤语,这便为普通话在澳门的使用带来了活力”(苏金智等 2014:41)。目前普通话在澳门各个领域的使用逐渐增加,例如在政治领域,普通话成为澳门官员接待内地官员的工作语言;在经济领域,澳门博彩业、旅游业和餐饮业等多个行业广泛使用普通话接待来自内地的游客;在教育领域,不少学校使用普通话作为授课语言或开设普通话课程。
葡语在澳门人口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一直较低。究其原因,在个人层面,澳门人的葡语水平较低,对葡语的态度也较为消极;在社会层面,葡语在澳门各个领域的使用范围并不广泛;在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方面,澳葡政府一直没有在澳门进行系统有效的葡语规划;在语言生态方面,葡语一直面临着汉语和英语强有力的竞争(阎喜 2016)。此外,葡语作为澳门人口日常常用语言的比例较低也与澳门的人口结构有关。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的结果显示葡萄牙籍人口有9,024人,仅占澳门总人口的1.4%,葡萄牙籍人口所占比重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葡语在澳门的语言活力。
在过去十多年里,英语作为澳门人口日常用语言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英语在澳门行政、经济、教育和传媒等各个领域里广泛使用(Moody 2008;Young 2011),已经成为澳门“金融、商业、高等教育、高科技等领域通行的语言”(黄翊 2007:109)。英语在澳门较强的语言活力与澳门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教育因素等多个因素有关。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以后澳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来澳门发展,其中包括不少以英语为日常常用语言的人士。“在各种语言的碰撞中,为保证来澳外国人与澳门当地人以及外国人、外地人之间彼此正常交往,人们首选英语作为交流用语”(苏金智等 2014:41)。从经济结构来看,澳门赌权放开和美国资本引入以后,澳门博彩旅游业需要大批英语人才承担管理和接待等工作,例如鄢致远(2015)对澳门高级酒店一线服务人员的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澳门高级酒店内部的通用书面语是英语。从教育因素来看,英语在澳门学校或作为授课语言或作为语言课程,极大地推动了英语在澳门的传播。
此外,其他中国方言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新来澳门的移民觉得自己的方言在澳门使用有限,更倾向于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或者广东话,在这些移民家庭出现了家庭常用语言从其他中国方言转向广东话的现象。另一方面,其他外语在澳门所占比例上升,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较多的外国人来澳门工作,例如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结果显示,从菲律宾移入澳门的人口为16,269人,占从澳门以外地方移入人口的12.7%;从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移入澳门的人口为19,877人,占15.5%;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移入澳门的人口为5,860人,占4.6%,这些外来人口倾向于在家里使用各自原来的语言。
虽然基于人口语言学的言语社区多语现象研究只是较为粗略地分析一个言语社区的多语现象,但是这类研究无疑提供了其他研究调查无法获得的珍贵的宏观语言信息,并为之后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基于澳门过去二十多年里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三次中期人口统计中有关语言的数据,本文初步分析了澳门言语社区多语现象的特点与模式。研究发现,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广东话一直是澳门人口最常用的语言。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将葡语也规定为澳门的官方语言,但是葡语作为澳门人口的常用语所占比例一直较低。与葡语不同,普通话和英语所占比例则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其他中国方言所占比例一直在缓慢下降,而其他外语所占比例则一直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主要关注的是澳门人口常用语言的总体趋势,而忽视了其他因素(例如教育程度、性别、民族、国籍等)对人们语言使用的影响。其次,由于澳门社会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前有关澳门人口语言使用的研究并不多见,所以今后的研究需要采用其他方法研究澳门历史上的多语现象。第三,言语社区多语现象涉及多个方面(例如语言接触、语言态度、语言维持、语言转移等),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语言使用和语言能力,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展研究范围,借鉴相关研究,利用人口普查中的相关语言数据分析言语社区的语言维持和语言转移等多个方面。希望本研究能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澳门丰富多彩的语言生活,推动澳门多语现象研究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