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芹�オ�
[摘要]如今的英语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优势和学习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日常用语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日常用语训练的实际效果,使学生牢固记忆、熟练应用英语日常用语,实现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日常用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4006201
为了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英语教材中普遍设置了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用语的学习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英语日常用语的教学,设計形式多样的日常用语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日常用语,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下面,我结合课堂实例,谈谈英语日常用语的教学。
一、创设熟悉的情境,激发学习日常用语的兴趣
英语教学中涉及的日常用语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体现了日常用语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日常用语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借助实用恰当的教具,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日常用语。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译林版3B Unit 6《What time is it?》这一单元的日常用语时,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三种学生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询问时间的情景,一是早上起床吃早餐的情景;二是在课堂上快要下课时的情景;三是在火车站等车时的情景。这三则贴近学生生活的小短片一播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随即学生的大脑快速地转动了起来,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英语对话是:“What time is it? Its six oclock. Its half past eight.”还会用到“Its time for something”的句型。借助这些真实的情境,学生接收了丰富的信息,从而快速理解、记忆这些日常用语。
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想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日常用语的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快速记忆、牢固掌握日常用语。
二、采用新颖的方式,提升操练日常用语的效果
日常用语的掌握离不开有效的操练。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日常用语的方式过于简单,造成学生兴致不高、参与性不强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新颖的操练方式,并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日常用语,丰富英语表达方式,锻炼英语的听说技能。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了译林版英语3B Unit 5 《How old are you?》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了让学生用所学过的“Welcome to some place.Hello! How old are you?I am six/seven/eight/nine...Thank you”的句型进行日常交流,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学过的日常用语,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搭档,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结合这一单元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小组练习。有的小组表演的是“认识新朋友”的场景,即学生在对朋友进行介绍,另一个学生一边挥手打招呼,一边说“Nice to meet you,Wang Ning.How old are you?”“Me too.I am ten years old”。这种自愿组合、自由表演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颖、有趣的日常用语操练方式极大地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操练中,不仅增强了对学生综合感官的刺激,而且优化了操练的实际效果。
三、提供有利的机会,增强应用日常用语的体验
应用日常用语进行交际是学生学习日常用语的最终目的,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巩固,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应用日常用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搭建有利的平台,巩固日常用语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带领学生完成了译林版英语5A Unit 5 《What do they do?》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后,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英语知识,我设计了一个课余学习任务,即让学生在课后去朋友家,运用“What does he/she do?”“What do they do?”这两个句型来询问朋友家人的职业,完成一个小调查,填好调查表。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课余学习活动中应用了课堂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交际,英语口语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开口说英语的乐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学生掌握英语日常用语后,教师要借助真实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应用日常用语的熟练程度,增强英语表达的灵活性。
总之,日常用语的学习与应用是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朗读、机械背诵的教学方式,创设与日常用语有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快速记忆、高效学习、灵活应用,锻炼英语交际能力。
(责编容耘)